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园林景观透水道路,包括路基,所述路基上开设有坑口,所述坑口内部铺设有若干批量预制的透水砖,所述透水砖呈长方体,所述透水砖的上端面中心对称位置竖直开设有下水口,所述透水砖的宽度方向的一竖直端面的中心位置水平开设有疏水口,所述疏水口与所述下水口连通且贯通所述透水砖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端面;所述坑口内部设置有下水井,所述下水井包括框体及与所述框体铰接的井盖,所述框体靠近各所述疏水口的一侧开设有多组壁口,各所述壁口与所述疏水口正对,雨水从各所述疏水口汇流并流过所述壁口进入所述下水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园林道路的快速排水,降低了积水对园林绿植的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园林景观透水道路
本技术涉及园林排水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园林景观透水道路。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理念的深化,园林绿化成为建设绿色宜居环境的重要环节,相应的园林景观的技术问题逐渐浮现,例如园林环境内的道路排水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的设计以实现快速排水。在园林绿化环境中,在苗圃间多穿插铺设有供行人步行的沥青道路,当遭遇较大的降雨时,由于沥青道路的透水性较差,雨水向地下的渗透能力不足,道路雨水易汇集在道路上形成积水,造成园林环境排水不畅,积水易漫入苗圃,使栽培的绿植的根部浸在水中,绿植的根部易发生无氧呼吸导致腐烂,故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是提供一种园林景观透水道路,实现了园林道路的快速排水,降低了积水对园林绿植的不利影响。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园林景观透水道路,包括路基,所述路基上开设有坑口,所述坑口内部铺设有若干批量预制的透水砖,所述透水砖呈长方体,所述透水砖的上端面中心对称位置竖直开设有下水口,所述透水砖的宽度方向的一竖直端面的中心位置水平开设有疏水口,所述疏水口与所述下水口连通且贯通所述透水砖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端面;所述坑口内部设置有下水井,所述下水井包括框体及与所述框体铰接的井盖,所述框体靠近各所述疏水口的一侧开设有多组壁口,各所述壁口与所述疏水口正对,雨水从各所述疏水口汇流并流过所述壁口进入所述下水井。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道路的路基开设有坑口,坑口内部铺设的若干透水砖,当降雨后,道路上的积水从透水砖上的下水口进入透水砖,疏水口与下水口连通,相邻的透水砖上的疏水口相互连通,雨水进入下水口后向下流入疏水口,并沿着连通的各疏水口不断流动,雨水最终进入下水井,框体对井盖进行支撑,框体上开设的壁口与疏水口正对,雨水经壁口进入下水井;通过上述配合,道路积水从下水口进入疏水口,沿着疏水口进入下水井,完成道路积水的排水作业,该透水道路通过铺设若干透水砖实现了道路积水的快速排出,降低了道路积水对园林绿植的危害。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透水砖的右端竖直端面开设有两组插口,两组所述插口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疏水口并关于所述疏水口对称分布;所述透水砖的左端面固定有两组插块,所述插块与所述插口形状配合;所述透水砖上的所述插块插接入相邻的所述透水砖上的所述插口内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水砖的一侧上开设有插口,与插口相对的另一侧固定有插块,插口与插块形状配合,当若干透水砖铺设在坑口内时,相邻两组透水砖拼接在一起并不断延伸,一组透水砖上的插块插接入相邻的透水砖上的插口内部,使相邻两组透水砖保持在一个直线上,同时插块与插口插接,提升了各独立透水砖之间的连接性;插块的下端面与插口的底部抵接,使各透水砖的上端面共面,提升了该道路的平整度,行人在步行时,不易被绊倒,提升了对行人的保护。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插口与所述透水砖的上端面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口与透水砖的上端面连通,在进行相邻的透水砖的铺设时,当完成一组透水砖与坑口的定位时,取另一组透水砖,透水砖上的插块直接从前一组透水砖的插口内部插入,故在铺设下一组透水砖时,减少了对前一组透水砖的位置调整,插块向插口内部插接时,方便快捷,施工人员的劳动效率较高。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插块插入所述透水砖的下端面的边沿均进行倒圆角设置;所述下水口的入口边沿均进行倒圆角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块与插口的形状配合,当插块向插口内插接时,插块需要与插口正对,施工人员进行插块与插口的正对时较为费时费力;插块进行倒圆角设置,相对于插口的入口,使插块的下端面边沿的尺寸缩小,插块向插口内插接时更易插入,使插接效率得到提升,进而提升了施工人员的施工效率;入水口的入口边沿进行倒圆角设置,入水口的入口边沿需要承载行人或车辆的重量,入水口进行倒圆角设置,使入口边沿从线接触转变为面接触,入水口的承力面积提升,当行人或车辆驶过该透水砖时,行人或车辆对于下水孔的边沿的压强降低,故入水口的边沿不易破坏,提升了该透水砖的使用寿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透水砖的上端面竖直开设有两组第一注浆口,各所述第一注浆口位于所述插口的延伸方向并与所述插口连通,所述第一注浆口贯通所述透水砖的上下端面;所述第一注浆口内灌注水泥砂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注浆口与透水砖的上下端面贯通,第一注浆口内部浇筑水泥砂浆,水泥砂浆硬化后,水泥砂浆与第一注浆口的内表面一体成型,水泥砂浆的下端与路基一体成型,故第一注浆口内部硬化的水泥砂浆在竖直方向上对透水砖形成限位,各透水砖不易从路基上脱出;同时第一注浆口与插口连通,硬化的水泥砂浆与相邻透水砖上的插块一体成型,水泥砂浆对相邻的透水砖形成连接关系,相邻的透水砖不易脱离。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透水砖宽度方向的两组竖直端面的中间位置均竖直开设有第二注浆口,所述第二注浆口贯通所述透水砖的上下端面,所述第二注浆口的空间为倒圆锥台的一半,所述第二注浆口内灌注水泥砂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透水砖的第二注浆口空间为倒圆锥台的一半,相邻的两组透水砖拼成一组完成的倒圆锥台空间,第二注浆口灌注水泥砂浆并硬化后,水泥砂浆呈倒圆锥台状,硬化的水泥砂浆对相邻的两组透水砖在竖直方向上形成限位,各透水砖不易脱离坑口。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下水井竖直下方的所述坑口开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与市政管道连接,所述排水口的底面向市政管道的一端倾斜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口位于下水井的下方,排水口对于从各疏水口汇流的雨水进行导流,且排水口向市政管道的一侧倾斜,倾斜设置的排水口加快了雨水的流速,加快了排水效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井盖远离其与所述框体铰接的一侧的上端面中间位置凹设有拉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后期进行透水道及排水口的清理时,拉手的设置便于园林养护人员打开井盖,提升了清理作业的便捷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路基上的坑口内部铺设有若干透水砖,透水砖上的下水口与疏水口连通,且相邻的透水砖的疏水口相互连通,道路积水从各下水口汇入疏水口,下水井的框体上开设有壁口,壁口与各疏水口正对,积水从壁口进入下水井,完成道路积水的排水;该园林景观透水道路的排水效率高,道路积水能够及时排出,减少了道路积水漫入苗圃,进而提升了对苗圃的保护;2.第一注浆口及第二注浆口均灌注有水泥砂浆,水泥砂浆的下端与路基一体硬化成型,水泥砂浆硬化后对各透水砖形成限位,提升了各透水砖与路基的连接强度,各透水砖不易从路基的坑口内部脱离;3.插块与插口形状配合,透水砖上的插块与相邻的透水砖上的插口插接,插块与插口不断插接,保证了沿道路延伸方向的各透水砖位于同一直线上,同时插块与插口插接,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园林景观透水道路,包括路基(1),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1)上开设有坑口(11),所述坑口(11)内部铺设有若干批量预制的透水砖(2),所述透水砖(2)呈长方体,所述透水砖(2)的上端面中心对称位置竖直开设有下水口(21),所述透水砖(2)的宽度方向的一竖直端面的中心位置水平开设有疏水口(22),所述疏水口(22)与所述下水口(21)连通且贯通所述透水砖(2)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端面;所述坑口(11)内部设置有下水井(3),所述下水井(3)包括框体(31)及与所述框体(31)铰接的井盖(32),所述框体(31)靠近各所述疏水口(22)的一侧开设有多组壁口(311),各所述壁口(311)与所述疏水口(22)正对,雨水从各所述疏水口(22)汇流并流过所述壁口(311)进入所述下水井(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园林景观透水道路,包括路基(1),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1)上开设有坑口(11),所述坑口(11)内部铺设有若干批量预制的透水砖(2),所述透水砖(2)呈长方体,所述透水砖(2)的上端面中心对称位置竖直开设有下水口(21),所述透水砖(2)的宽度方向的一竖直端面的中心位置水平开设有疏水口(22),所述疏水口(22)与所述下水口(21)连通且贯通所述透水砖(2)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端面;所述坑口(11)内部设置有下水井(3),所述下水井(3)包括框体(31)及与所述框体(31)铰接的井盖(32),所述框体(31)靠近各所述疏水口(22)的一侧开设有多组壁口(311),各所述壁口(311)与所述疏水口(22)正对,雨水从各所述疏水口(22)汇流并流过所述壁口(311)进入所述下水井(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园林景观透水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砖(2)的右端竖直端面开设有两组插口(23),两组所述插口(23)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疏水口(22)并关于所述疏水口(22)对称分布;所述透水砖(2)的左端面固定有两组插块(24),所述插块(24)与所述插口(23)形状配合;所述透水砖(2)上的所述插块(24)插接入相邻的所述透水砖(2)上的所述插口(23)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园林景观透水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口(23)与所述透水砖(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娇华,林志明,郑灿龙,林志炎,黄海容,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明龙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