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充气轮胎的腔体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0411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6: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免充气轮胎的腔体支撑结构,属于轮胎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免充气轮胎的腔体支撑结构,通过采用不同结构形状的中模模芯构件,以形成与之相适配的囊腔结构,通过在囊腔内侧面开设类似竖螺纹结构的凹槽,以起到增强轮胎骨架结构及分散应力作用;通过在囊腔头部设置若干个半球形结构,以起到增大囊腔体积、减轻胎体重量、节省材料、优化缓冲效果、提升骑行舒适性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免充气轮胎的腔体支撑结构
本技术涉及轮胎
,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免充气轮胎的腔体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市面上力车、自行车、电动车轮胎大多使用充气的橡胶轮胎;充气式橡胶轮胎在使用中容易发生漏气、爆胎等情况;部分轮胎为免充气实心轮胎,但是实心轮胎采用普通橡胶材质,实心轮胎在使用中易于发生变形,进而出现掉胎、脱胎以及空转和错位的问题;路面防滑性差而且弹性不足、重量大并且骑行阻力大,存在使用安全隐患和使用及其不便。现今市场为应对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对于免充气轮胎的需求量,而陆续出现并得到应用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两款轮胎,一种是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推出的无内胎真空轮胎,该无内胎真空轮胎为将轮胎与轮辋相契合而形成一个整体,通过轮辋上的气门嘴进行充气来增强其舒适性;其优点在于骑行舒适性好、结构相比传统充气轮胎来说简单,缺点在于该轮胎被扎破维修十分困难、价格相对较高、使用寿命相对较短、生产工艺十分复杂繁琐;另一种是江苏江昕轮胎有限公司推出的品字形腔体骨架结构的免充气轮胎,该免充气轮胎为在传统实心轮胎的基础上设置品字形腔体骨架结构来增强轮胎骑行的舒适性;其优点在于其无需充气维护方便、使用寿命长、不怕扎、耐磨等,缺点在于其骑行中的舒适性问题未得到根本性解决、轮胎胎体只能小型化设计、生产工艺也相对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免充气轮胎难以满足骑行中对于舒适度的要求,本技术提出一种免充气轮胎的腔体支撑结构,所述胎体内周面沿其周向等间距的径向开设有囊腔,从而降低轮胎重量、节省材料,提高缓冲能力;各相邻所述囊腔相离或相交,并在所述轮胎胎体内部形成腔体支撑架结构,从而提高免充气轮胎内部的结构强度。2.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免充气轮胎的腔体支撑结构,包括轮胎胎体,所述轮胎胎体包括胎体外周面和胎体内周面,所述胎体内周面沿其周向等间距的径向开设有模芯伸缩通孔;对应每个所述模芯伸缩通孔位置在所述轮胎胎体内部沿径向开设有囊腔,从而节省轮胎注射材料、降低轮胎总量,并提高缓冲能力,增强骑行舒适性;各相邻所述囊腔相离或相交,并在所述轮胎胎体内部形成腔体支撑架结构,从而提高免充气轮胎内部的结构强度,使得本技术的免充气轮胎维护方便且使用寿命长。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腔体支撑架结构为沿所述轮胎胎体的周向等间距分布的囊腔I,所述囊腔I为椭球形囊腔结构,其内表面竖向等间距开设有凹槽,从而分别加强各囊腔的结构强度,以提高整体囊腔结构强度;各相邻的所述囊腔I之间相离或相交,相邻各个囊腔I之间相离时,所述囊腔I在所述轮胎胎体内部形成周期规律性、间式相对独立腔体支撑架结构,常态下囊腔I之间相互独立,互动较小;骑行时囊腔I之间相互互动较小,所述内表面竖向等间距开设有凹槽的椭球形囊腔I能够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轮胎骑行舒适性;相邻各个囊腔之间相交时,所述囊腔I在所述轮胎胎体1内部形成相互联通式腔体支撑架结构,常态下囊腔I之间相互联通,骑行时囊腔I之间贯通一体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起到支撑轮胎胎体内部的作用,以保证轮胎结构强度较高。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腔体支撑架结构为沿所述轮胎胎体的周向等间距分布的囊腔II,所述囊腔II为头部带有若干凸起的椭球形囊腔结构,以减少所注射轮胎的材料,并能够提高结构强度;各相邻的所述囊腔II之间相离或相交,相邻各个囊腔II之间相离时,所述囊腔II在所述轮胎胎体内部形成周期规律性、间式相对独立腔体支撑架结构,常态下囊腔II之间相互独立,互动较小;骑行时囊腔II之间相互互动较小,所述头部带有若干凸起的椭球形囊腔II能够有效降低轮胎重量、节省材料;相邻各个囊腔之间相交时,所述囊腔II在所述轮胎胎体内部形成相互联通式腔体支撑架结构,常态下囊腔II之间相互联通,骑行时囊腔II之间贯通一体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起到支撑轮胎胎体内部的作用,以提高轮胎周向的结构强度。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腔体支撑架结构为沿所述轮胎胎体的周向等间距分布的囊腔III,各相邻的所述囊腔III之间相离或相交,所述囊腔III为头部带凸起且内表面竖向开设有凹槽的椭球形囊腔结构,所述头部带有若干凸起的椭球形囊腔II能够有效增大囊腔体积、降低轮胎重量、节省材料、优化缓冲效果,进而提高骑行舒适性,同时开设的凹槽能够增大囊腔的比表面积,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增强轮胎骨架结构及分散应力作用,以保证免充气轮胎耐磨、耐扎,从而便于日常维护。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腔体支撑架结构为沿所述轮胎胎体的周向等间距分布的囊腔IV,所述囊腔IV为内表面竖向开设有凹槽的锥形囊腔结构,各相邻的所述囊腔IV之间相离或相交,相邻各个囊腔IV之间相离时,所述囊腔IV在所述轮胎胎体内部形成周期规律性、间式相对独立腔体支撑架结构,常态下囊腔IV之间相互独立,互动较小;骑行时囊腔IV之间相互互动较小,所述内表面竖向开设有凹槽的锥形囊腔IV能够有效增大囊腔体积、降低轮胎重量、节省材料、优化缓冲效果,进而提高骑行舒适性;各相邻的所述囊腔IV之间相交时,各相邻囊腔IV相互联通,以形成一个整体的支撑结构,从而起到加强轮胎结构强度的作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腔体支撑架结构为沿所述轮胎胎体的周向等间距分布的囊腔V,各相邻的所述囊腔V之间相离或相交,所述囊腔V为内表面竖向开设有凹槽的锥台形囊腔结构,各相邻各个囊腔V之间相离时,所述囊腔V在所述轮胎胎体内部形成周期规律性、间式相对独立腔体支撑架结构,常态下囊腔V之间相互独立,互动较小;骑行时囊腔V之间相互互动较小,所述内表面竖向开设有凹槽的锥台形囊腔V能够有效降低轮胎重量、节省材料;各相邻的所述囊腔V之间相交时,各相邻囊腔V相互联通,以形成一个整体的支撑结构,从而起到加强轮胎结构强度的作用;由于所述囊腔V外端为平面,因此受力面更宽且不易出现应力集中点而出现跳动,从而起到从轮胎胎体内部加强轮胎结构强度的作用,并提进一步高轮胎缓冲能力。一种免充气轮胎的腔体支撑结构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合模:将轮胎成型模具的上、下模合模,形成上模腔和下模腔合并后的模腔;所述上、下模合模后其二者内侧壁周向预留等间距分布的出模通孔;步骤二、安装模芯:将中摸摸芯放入所述轮胎成型模具合模后的内环的环心中部,再将中模模芯构件头端同轴插入所述出模通孔中;步骤三、注射:将注射管一端插入轮胎成型模具的模腔内,然后注射橡胶材料,并保持恒定压力;步骤四、插入中模模芯构件:当接收到橡胶填充完毕的信号后,将中模模芯构件头端继续伸出并全部穿入出模通孔内,进而整个中模模芯构件沿着垂直于所述胎体内周面方向全部插入至轮胎胎体内部;步骤五、硫化成型:对轮胎成型模具内部的轮胎胎体进行硫化处理,硫化处理过程中,中模模芯构件留置于轮胎胎体内部;步骤六、取出模芯:所述中模模芯构件与胎体内周面接触部分形成模芯伸缩通孔,沿着所述模芯伸缩通孔轴线方向将所述中模模芯构件取出;步骤七、出模:打开上模腔和下模腔,拆除上、下模,取出轮胎胎体。进一步的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免充气轮胎的腔体支撑结构,包括轮胎胎体(1),所述轮胎胎体(1)包括胎体外周面(11)和胎体内周面(13),所述胎体内周面(13)沿其周向等间距的径向开设有模芯伸缩通孔(20);对应每个所述模芯伸缩通孔(20)位置在所述轮胎胎体(1)内部沿径向开设有囊腔(2),其特征在于:各相邻所述囊腔(2)相离或相交,并在所述轮胎胎体(1)内部形成腔体支撑架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免充气轮胎的腔体支撑结构,包括轮胎胎体(1),所述轮胎胎体(1)包括胎体外周面(11)和胎体内周面(13),所述胎体内周面(13)沿其周向等间距的径向开设有模芯伸缩通孔(20);对应每个所述模芯伸缩通孔(20)位置在所述轮胎胎体(1)内部沿径向开设有囊腔(2),其特征在于:各相邻所述囊腔(2)相离或相交,并在所述轮胎胎体(1)内部形成腔体支撑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免充气轮胎的腔体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支撑架结构为沿所述轮胎胎体(1)的周向等间距分布的囊腔I(21),各相邻的所述囊腔I(21)之间相离或相交,所述囊腔I(21)为内表面竖向等间距开设有凹槽的椭球形囊腔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免充气轮胎的腔体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支撑架结构为沿所述轮胎胎体(1)的周向等间距分布的囊腔II(22),各相邻的所述囊腔II(22)之间相离或相交,所述囊腔II(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郁萍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华之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