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合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0336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6:29
一种开合模机构,包括一对上拉杆、一对下拉杆、一左斜梁、一右斜梁、对应于左斜梁上部的位置设上拉杆左端部抱合装置、对应于左斜梁下部的位置设下拉杆左端部抱合装置、对应于右斜梁上部的位置设上拉杆右端部抱合装置和对应于右斜梁下部的位置设下拉杆右端部抱合装置,特点:一对上拉杆的左端及右端端部各构成有一上拉杆限位端盘,一对下拉杆的左端及右端端部各构成有下拉杆限位端盘;上拉杆右端部抱合装置包括一上轴瓦、一下轴瓦、一下轴瓦固定座和一压盖,上轴瓦及下轴瓦对抱合在一对上拉杆的右端,下轴瓦固定座固定在右斜梁的上部,下轴瓦与下轴瓦固定座固定,压盖套置在上拉杆限位端盘上。确保开合模效果;具有与拉杆良好的抱合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开合模机构
本技术属于塑料制品成型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开合模机构。
技术介绍
上面提及的塑料制品含盖中空塑料制品和非中空塑料制品,前者如各种塑料容器、码垛桶乃至托盘(托盘如CN102407967B和CN102009774B,等等),后者如塑料圈、塑料盖、各类塑料壳体,等等。如业界所知,前述的塑料制品成型机械每成型一件产品,便完成一次开合模动作,对此可以参见并非限于例举的如下专利文献:CN101890772B(开、合模机构)、CN101890850B(中空塑料制品成型机的磁力合模装置)、CN102357948A(抱肘式开合模机构)、CN102848558A(中空塑料制品成型机的锁模装置)、CN103522528B(吹塑成型用的卧式合模机构)、CN103587109B(中空塑料制品成型机的锁模装置)和CN103538244B(中空塑料制品成型机的锁模装置结构),等等。进而如业界所知,所要成型的塑料制品的体积越大,开合模机构的结构体系的油缸行程也相应越大,并且在彼此面对面配合的两个半模(业界称“左右半模”或“前后半模”)合模到位后需由足够的锁模力对其锁定,以保证塑料制品特别是中空塑料制品的质量,否则有可能在塑料制品上留下合模缝或飞边,对此可参见CN105909591B推荐的“塑料制品成型机的快速开合模油缸结构”。通过对上面例举的专利文献的阅读并且结合常规知识可以毫无疑问地确定:在开合模机构的结构体系中包括有一对上拉杆和一对下拉杆,在一对上拉杆与一对下拉杆的左端之间移动地设置有一左斜梁,在一对上拉杆与一对下拉杆的右端之间设置有一右斜梁并且在该右斜梁上以卧置状态设置有一开合模作用缸(例如CN105909591B的“油缸”),左斜梁的底部与机架底座上的左斜梁导轨形成导轨副,右斜梁与机架底座上的右斜梁导轨形成导轨副,在对应于右斜梁的左侧设置一右模架,该右模架的下部与机架下部的即机架底座上的一对右模梁导轨构成导轨副。在使用状态下,在左模架朝向右模架的一侧即在左模架的右侧固定一左半模,而在右模架朝向左模架的一侧即在右模架的左侧固定一右半模。由于左右半模的合模过程可参见CN105909591B,因而申请人不再赘述。开合模机构在开合模过程中,位于拉杆两端端部的用于对斜梁限定的拉杆螺母的受力是相当大的,从理论上讲或者从常规设计角度考量,拉杆螺母能满足对拉杆端部的锁紧要求。然而,由于包括上面提及的CN105909591B在内的已有技术中的旋配于拉杆端部的拉杆外螺纹上的拉杆螺母为普通的内螺纹螺母,因而这种普通的拉杆螺母难以整体地发挥出对拉杆的持久锁定效果。具体地讲,前述普通的拉杆螺母在旋紧于拉杆端部的拉杆外螺纹后,应力较为集中,加上拉杆局部受力峰值高,因而对应于该处的拉杆螺母的螺牙极易受损,例如发生崩牙现象,并且还会损及拉杆外螺纹,如果疏于处置,则会影响开合模效果,而要更换崩牙的拉杆螺母,需要在停机状态下进行,从而影响塑料制品的成型效率;若需对损坏外螺纹的拉杆进行更换,那么一方面会致使设备使用过程中的成本提高,另一方面因设备停用时间相对长而更会影响塑料制品的加工效率。CN110877429A推荐的“塑料制品成型机的机架结构”由于对前述拉杆螺母的结构作了合理改进,因而得以体现在其说明书的技术效果栏中记载的既不会因应力集中引起崩牙,又能确保拉杆螺母内螺纹与拉杆外螺纹配合部位受力均匀。但是前述CN110877429A推荐的拉杆螺母结构依然存在以下缺憾:其一,由于结构设计理念未能摆脱采用螺母的束缚,因而当塑料制品成型机械面对体积大的塑料制品时,前述拉杆螺母便难以避免崩牙以及无法保障其与拉杆外螺纹配合部位的受力均匀效果,因为在受力大的工况下,相对狭窄的拉杆螺母膨胀环形槽一经消失后,对应于拉杆螺母膨胀环形槽区域的拉杆螺母内螺纹无法继续保持与提杆外螺纹之间受力均匀的效果;其二,由于采用的是拉杆螺母,因而使拉杆的结构设计受到相应的制约,例如必须使拉杆的端部保障拉杆螺母旋入旋出(更换时旋出),从而使拉杆中除了其上的外螺纹供拉杆螺母配合外,自身不具有对拉杆螺母末端的限定或称约束作用;其三,只要使用螺母结构,那么与拉杆之间的固定连接效果的变劣乃至失效的问题是无法根除的。基于并非限限于的前述因素,有必要加以合理改进,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利用拉杆端部抱合装置替代螺母而得以避免因螺纹损坏而影响对斜梁的限定并且进而影响开合模效果、有利于使拉杆自身参与对拉杆端部抱合装置的限位而得以杜绝拉杆端部抱合装置从拉杆上挣脱、有益于显著增大拉杆端部抱合装置与拉杆之间的整体接触面积而得以有效地阻止拉杆端部抱合装置在拉杆端部出现滑动情形的开合模机构。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开合模机构,包括在长度方向彼此前后并行的一对上拉杆、在长度方向相互前后平行的并且对应于一对上拉杆的下方的一对下拉杆、连结在一对上拉杆的左端以及一对下拉杆的左端之间的一左斜梁、连结在一对上拉杆的右端以及一对下拉杆的右端之间的一右斜梁、在对应于左斜梁的上部的位置设置在一对上拉杆的左端的各一个上拉杆左端部抱合装置、在对应于左斜梁的下部的位置设置有一对下拉杆的左端的各一个下拉杆左端部抱合装置、在对应于右斜梁的上部的位置设置在一对上拉杆的右端的各一个上拉杆右端部抱合装置和在对应于右斜梁的下部的位置设置在一对下拉杆的右端的各一个下拉杆右端部抱合装置,上拉杆左端部抱合装置、下拉杆左端部抱合装置以及下拉杆右端部抱合装置的结构与上拉杆右端部抱合装置相同,并且上拉杆左端部抱合装置以及下拉杆左端部抱合装置分别与左斜梁的上部以及下部连接,上拉杆右端部抱合装置以及下拉杆右端部抱合装置分别与右斜梁的上部以及下部连接,特征在于在所述一对上拉杆的左端端部以及右端端部各构成有一直径大于一对上拉杆的直径的上拉杆限位端盘,而在所述一对下拉杆的左端端部以及右端端部各构成有一直径大于一对下拉杆的直径的下拉杆限位端盘;所述的上拉杆右端部抱合装置包括一上轴瓦、一下轴瓦、一下轴瓦固定座和一压盖,上轴瓦以及下轴瓦对应于所述上拉杆限位端盘的左侧并且以彼此面对面的状态抱合在所述一对上拉杆的右端,下轴瓦固定座固定在所述右斜梁的上部,所述下轴瓦与该下轴瓦固定座固定,压盖套置在所述上拉杆限位端盘上并且与所述上轴瓦以及下轴瓦的右端端面固定。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上轴瓦朝向所述下轴瓦的一侧的中部并且循着上轴瓦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自上轴瓦的左端延伸至右端的一上轴瓦拉杆配合腔,而在下轴瓦朝向上轴瓦的一侧的中部并且循着下轴瓦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自下轴瓦的左端延伸至右端的下轴瓦拉杆配合腔,上轴瓦拉杆配合腔以及下轴瓦拉杆配合腔以彼此面对面的状态抱合在所述的一对上拉杆的右端;在所述压盖朝向所述上拉杆限位端盘的一侧构成有一压盖端盘容纳腔,上拉杆限位端盘容纳于压盖端盘容纳腔内。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上轴瓦的长度方向的前侧和后侧各间隔开设有上轴瓦螺孔,在该上轴瓦螺孔上配设有上轴瓦螺钉;在所述下轴瓦的长度方向的前侧和后侧各间隔开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开合模机构,包括在长度方向彼此前后并行的一对上拉杆(1)、在长度方向相互前后平行的并且对应于一对上拉杆(1)的下方的一对下拉杆(2)、连结在一对上拉杆(1)的左端以及一对下拉杆(2)的左端之间的一左斜梁(3)、连结在一对上拉杆(1)的右端以及一对下拉杆(2)的右端之间的一右斜梁(4)、在对应于左斜梁(3)的上部的位置设置在一对上拉杆(1)的左端的各一个上拉杆左端部抱合装置(5a)、在对应于左斜梁(3)的下部的位置设置有一对下拉杆(2)的左端的各一个下拉杆左端部抱合装置(5b)、在对应于右斜梁(4)的上部的位置设置在一对上拉杆(1)的右端的各一个上拉杆右端部抱合装置(6)和在对应于右斜梁(4)的下部的位置设置在一对下拉杆(2)的右端的各一个下拉杆右端部抱合装置(5c),上拉杆左端部抱合装置(5a)、下拉杆左端部抱合装置(5b)以及下拉杆右端部抱合装置(5c)的结构与上拉杆右端部抱合装置(6)相同,并且上拉杆左端部抱合装置(5a)以及下拉杆左端部抱合装置(5b)分别与左斜梁(3)的上部以及下部连接,上拉杆右端部抱合装置(6)以及下拉杆右端部抱合装置(5c)分别与右斜梁(4)的上部以及下部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对上拉杆(1)的左端端部以及右端端部各构成有一直径大于一对上拉杆(1)的直径的上拉杆限位端盘(11),而在所述一对下拉杆(2)的左端端部以及右端端部各构成有一直径大于一对下拉杆(2)的直径的下拉杆限位端盘(21);所述的上拉杆右端部抱合装置(6)包括一上轴瓦(61)、一下轴瓦(62)、一下轴瓦固定座(63)和一压盖(64),上轴瓦(61)以及下轴瓦(62)对应于所述上拉杆限位端盘(11)的左侧并且以彼此面对面的状态抱合在所述一对上拉杆(1)的右端,下轴瓦固定座(63)固定在所述右斜梁(4)的上部,所述下轴瓦(62)与该下轴瓦固定座(63)固定,压盖(64)套置在所述上拉杆限位端盘(11)上并且与所述上轴瓦(61)以及下轴瓦(62)的右端端面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合模机构,包括在长度方向彼此前后并行的一对上拉杆(1)、在长度方向相互前后平行的并且对应于一对上拉杆(1)的下方的一对下拉杆(2)、连结在一对上拉杆(1)的左端以及一对下拉杆(2)的左端之间的一左斜梁(3)、连结在一对上拉杆(1)的右端以及一对下拉杆(2)的右端之间的一右斜梁(4)、在对应于左斜梁(3)的上部的位置设置在一对上拉杆(1)的左端的各一个上拉杆左端部抱合装置(5a)、在对应于左斜梁(3)的下部的位置设置有一对下拉杆(2)的左端的各一个下拉杆左端部抱合装置(5b)、在对应于右斜梁(4)的上部的位置设置在一对上拉杆(1)的右端的各一个上拉杆右端部抱合装置(6)和在对应于右斜梁(4)的下部的位置设置在一对下拉杆(2)的右端的各一个下拉杆右端部抱合装置(5c),上拉杆左端部抱合装置(5a)、下拉杆左端部抱合装置(5b)以及下拉杆右端部抱合装置(5c)的结构与上拉杆右端部抱合装置(6)相同,并且上拉杆左端部抱合装置(5a)以及下拉杆左端部抱合装置(5b)分别与左斜梁(3)的上部以及下部连接,上拉杆右端部抱合装置(6)以及下拉杆右端部抱合装置(5c)分别与右斜梁(4)的上部以及下部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对上拉杆(1)的左端端部以及右端端部各构成有一直径大于一对上拉杆(1)的直径的上拉杆限位端盘(11),而在所述一对下拉杆(2)的左端端部以及右端端部各构成有一直径大于一对下拉杆(2)的直径的下拉杆限位端盘(21);所述的上拉杆右端部抱合装置(6)包括一上轴瓦(61)、一下轴瓦(62)、一下轴瓦固定座(63)和一压盖(64),上轴瓦(61)以及下轴瓦(62)对应于所述上拉杆限位端盘(11)的左侧并且以彼此面对面的状态抱合在所述一对上拉杆(1)的右端,下轴瓦固定座(63)固定在所述右斜梁(4)的上部,所述下轴瓦(62)与该下轴瓦固定座(63)固定,压盖(64)套置在所述上拉杆限位端盘(11)上并且与所述上轴瓦(61)以及下轴瓦(62)的右端端面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轴瓦(61)朝向所述下轴瓦(62)的一侧的中部并且循着上轴瓦(61)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自上轴瓦(61)的左端延伸至右端的一上轴瓦拉杆配合腔(611),而在下轴瓦(62)朝向上轴瓦(61)的一侧的中部并且循着下轴瓦(62)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自下轴瓦(62)的左端延伸至右端的下轴瓦拉杆配合腔(621),上轴瓦拉杆配合腔(611)以及下轴瓦拉杆配合腔(621)以彼此面对面的状态抱合在所述的一对上拉杆(1)的右端;在所述压盖(64)朝向所述上拉杆限位端盘(11)的一侧构成有一压盖端盘容纳腔(641),上拉杆限位端盘(11)容纳于压盖端盘容纳腔(641)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轴瓦(61)的长度方向的前侧和后侧各间隔开设有上轴瓦螺孔(612),在该上轴瓦螺孔(612)上配设有上轴瓦螺钉(6121);在所述下轴瓦(62)的长度方向的前侧和后侧各间隔开设有下轴瓦螺孔(622),在该下轴瓦螺孔(622)上配设有下轴瓦螺钉(6221),在所述下轴瓦固定座(63)上并且在对应于下轴瓦螺钉(6221)的位置开设有固定座螺孔(631),上轴瓦螺钉(6121)旋入开设在下轴瓦(62)上的上轴瓦螺钉孔(623)内,下轴瓦螺钉(6221)旋入所述固定座螺孔(631)内并且进而旋及于所述的斜梁(4)的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一波徐文良何建领孙晓东周渊剑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同大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