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抛光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0246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6: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型抛光轮,包括有与抛光机连接的主轴,在所述主轴下端设有圆盘,在所述圆盘外壁沿圆周均布铰接有第一抛光座与第二抛光座,在所述第一抛光座与第二抛光座下表面均设有抛光片,在所述第一抛光座与第二抛光座上分别设有第一铰接座与第二铰接座,在所述第一铰接座与第二铰接座上分别铰接有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在所述主轴上上下滑动套设有第一移动块与第二移动块,所述第一移动块设置在第二移动块上方,所述第一连杆上端与第一移动块铰接,所述第二连杆上端与第二移动块连接,因此不需整体更换抛光工具与能适应平整面及有锥度的圆孔,提高了实用性及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抛光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抛光轮。
技术介绍
抛光轮,它是一种压合式平面轮,它由若干抛光轮片压合而成,每一个抛光轮片的外表面均匀地涂有一层抛光油层。在抛光过程中不需要另外单独地加油。它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现有的抛光轮只能抛光平整的面,当遇到有锥度的圆孔时,如具有倒斜角结构的产品,进而不能使用抛光轮进行抛光,需要更换抛光工具,非常的麻烦,同时降低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可以适应平整面及带有锥度的圆孔,提高实用性及工作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抛光轮,包括有与抛光机连接的主轴,在所述主轴下端设有圆盘,在所述圆盘外壁沿圆周均布铰接有第一抛光座与第二抛光座,在所述第一抛光座与第二抛光座下表面均设有抛光片,在所述第一抛光座与第二抛光座上分别设有第一铰接座与第二铰接座,在所述第一铰接座与第二铰接座上分别铰接有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在所述主轴上上下滑动套设有第一移动块与第二移动块,所述第一移动块设置在第二移动块上方,所述第一连杆上端与第一移动块铰接,所述第二连杆上端与第二移动块连接,在所述主轴上还设有能驱动第一移动块与第二移动块沿主轴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第一移动块的移动速度快于第二移动块。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有对称设置在主轴上的支撑块,在两所述支撑块之间转动连接有转轴,在所述转轴上分别设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在其中一个支撑块上转动安装有能与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三齿轮,在所述第一移动块与第二移动块上表面分别设有纵向设置的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能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条穿过第二移动块并与第三齿轮啮合,在所述支撑块上设有能锁定转轴的锁定机构。进一步地,所述转轴一端延伸至支撑块外并设有旋转块。更进一步地,在所述旋转块圆周表面均布设有防滑凹槽。进一步地,所述锁定机构包括有设置在支撑块外侧的定位孔,在所述旋转块表面沿圆周均布有通孔,所述旋转块通过定位销穿过通孔插进定位孔内实现锁定。优选地,在所述圆盘下表面设有抛光片。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第一抛光座与第二抛光座均布排列呈圆形。综上所述,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新型抛光轮,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结构合理简单,将第一抛光座与第二抛光座铰接在圆盘上,当第一抛光座与第二抛光座处于水平状态时,此时可抛光平整的表面,而通过驱动机构带动第一移动块与第二移动块沿主轴往上移动,进而通过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带动第一抛光座与第二抛光座往上摆动,而因为第一移动块的移动速度快于第二移动块,从而使第一抛光座比第二抛光座更快速的往上摆动,进而不会错位,此时,第一抛光座与第二抛光座形成一个锥度,通过第二抛光座下端的抛光片可以抛光有锥度的圆孔;因此不需整体更换抛光工具与能适应平整面及有锥度的圆孔,提高了实用性及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抛光座与第二抛光座处于水平状态时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抛光座与第二抛光座处于锥形状态时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主轴;2、圆盘;3、第一抛光座;4、第二抛光座;5、第一铰接座;6、第二铰接座;7、第一连杆;8、第二连杆;9、第一移动块;10、第二移动块;100、驱动机构;21、支撑块;22、转轴;23、第一齿轮;24、第二齿轮;25、第三齿轮;26、第一齿条;27、第二齿条;200、锁定机构;31、旋转块;51、定位孔;52、通孔;53、定位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至3所示的一种新型抛光轮,其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包括有与抛光机连接的主轴1,在所述主轴1下端设有圆盘2,在所述圆盘2下表面胶贴有抛光片,在所述圆盘2外壁沿圆周均布铰接有第一抛光座3与第二抛光座4,在所述第一抛光座3与第二抛光座4下表面均设有抛光片,多个所述第一抛光座3与第二抛光座4均布排列呈圆形,在所述第一抛光座3与第二抛光座4上分别设有第一铰接座5与第二铰接座6,在所述第一铰接座5与第二铰接座6上分别铰接有第一连杆7与第二连杆8,在所述主轴1上上下滑动套设有第一移动块9与第二移动块10,所述第一移动块9设置在第二移动块10上方,所述第一连杆7上端与第一移动块9铰接,所述第二连杆8上端与第二移动块10连接,在所述主轴1上还设有能驱动第一移动块9与第二移动块10沿主轴1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100,所述第一移动块9的移动速度快于第二移动块10。本技术中所述驱动机构100包括有对称设置在主轴1上的支撑块21,在两所述支撑块21之间转动连接有转轴22,在所述转轴22上分别设有第一齿轮23和第二齿轮24,在其中一个支撑块21上转动安装有能与第二齿轮24啮合的第三齿轮25,在所述第一移动块9与第二移动块10上表面分别设有纵向设置的第一齿条26与第二齿条27,所述第一齿条26能与第一齿轮23啮合,所述第二齿条27穿过第二移动块10并与第三齿轮25啮合,在所述支撑块21上设有能锁定转轴22的锁定机构200,所述转轴22一端延伸至支撑块21外并设有旋转块31,在所述旋转块31圆周表面均布设有防滑凹槽,通过转动旋转块31,通过转轴22带动第一齿轮23和第二齿轮24旋转,第一齿轮23与第一齿条26啮合,从而带动第一移动块9往上移动,通过第一连杆7带动第一抛光座3往上摆动,而第二齿轮24与第三齿轮25啮合,第三齿轮25与第二齿条27啮合,从而带动第二移动块10往上移动,通过第二连杆8带动第二抛光座4往上摆动,而通过第二齿轮24与第三齿轮25的设置,能使其第二齿条27移动的速度比第一齿条26要慢,进而使第一抛光座3与第二抛光座4完成错开,而第二抛光座4处于第一抛光座3的下方,即可通过第二抛光座4下表面的抛光片进行对带有锥度的圆孔抛光。本技术中所述锁定机构200包括有设置在支撑块21外侧的定位孔51,在所述旋转块31表面沿圆周均布有通孔52,所述旋转块31通过定位销53穿过通孔52插进定位孔51内实现锁定,其锁定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抛光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与抛光机连接的主轴(1),在所述主轴(1)下端设有圆盘(2),在所述圆盘(2)外壁沿圆周均布铰接有第一抛光座(3)与第二抛光座(4),在所述第一抛光座(3)与第二抛光座(4)下表面均设有抛光片,在所述第一抛光座(3)与第二抛光座(4)上分别设有第一铰接座(5)与第二铰接座(6),在所述第一铰接座(5)与第二铰接座(6)上分别铰接有第一连杆(7)与第二连杆(8),在所述主轴(1)上上下滑动套设有第一移动块(9)与第二移动块(10),所述第一移动块(9)设置在第二移动块(10)上方,所述第一连杆(7)上端与第一移动块(9)铰接,所述第二连杆(8)上端与第二移动块(10)连接,在所述主轴(1)上还设有能驱动第一移动块(9)与第二移动块(10)沿主轴(1)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100),所述第一移动块(9)的移动速度快于第二移动块(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抛光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与抛光机连接的主轴(1),在所述主轴(1)下端设有圆盘(2),在所述圆盘(2)外壁沿圆周均布铰接有第一抛光座(3)与第二抛光座(4),在所述第一抛光座(3)与第二抛光座(4)下表面均设有抛光片,在所述第一抛光座(3)与第二抛光座(4)上分别设有第一铰接座(5)与第二铰接座(6),在所述第一铰接座(5)与第二铰接座(6)上分别铰接有第一连杆(7)与第二连杆(8),在所述主轴(1)上上下滑动套设有第一移动块(9)与第二移动块(10),所述第一移动块(9)设置在第二移动块(10)上方,所述第一连杆(7)上端与第一移动块(9)铰接,所述第二连杆(8)上端与第二移动块(10)连接,在所述主轴(1)上还设有能驱动第一移动块(9)与第二移动块(10)沿主轴(1)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100),所述第一移动块(9)的移动速度快于第二移动块(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抛光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100)包括有对称设置在主轴(1)上的支撑块(21),在两所述支撑块(21)之间转动连接有转轴(22),在所述转轴(22)上分别设有第一齿轮(23)和第二齿轮(24),在其中一个支撑块(21)上转动安装有能与第二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官秋玉
申请(专利权)人:中核北研广东防水防腐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