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调节的组合式神经血管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9858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5: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调节的组合式神经血管支架,包括上支架,所述上支架下端依次活动连接有中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上支架和中支架下端均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内侧L型卡座,所述内侧L型卡座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中支架和下支架上端均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外侧L型卡座,所述外侧L型卡座内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外侧固定连接有限位环。该便于调节的组合式神经血管支架,采用分段组合式设计,便于根据使用的需要,随意调节血管支架的长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确保上支架、中支架和下支架间连接的牢固性,确保内侧L型卡座和外侧L型卡座连接后的平整性,降低对血管压迫性,避免在球囊的作用下,影响血管支架的效果。

A convenient adjustable combined neurovascular st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调节的组合式神经血管支架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设备
,具体为一种便于调节的组合式神经血管支架。
技术介绍
血管支架是指在管腔球囊扩张成形的基础上,在病变段置入内支架以达到支撑狭窄闭塞段血管,减少血管弹性回缩及再塑形,保持管腔血流通畅的目的,部分内支架还具有预防再狭窄的作用,主要分为冠脉支架、脑血管支架、肾动脉支架、大动脉支架等。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血管支架在临床医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常用的支架为金属网状管,但是现有的网状血管支架一般为整体式结构,不方便调节血管支架的长度,实用性较低,使用不方便,且血管支架两端的没有固定结构,在球囊的作用下,两端易变形,影响血管支架效果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调节的组合式神经血管支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网状血管支架一般为整体式结构,不方便调节血管支架的长度,实用性较低,使用不方便,且血管支架两端的没有固定结构,在球囊的作用下,两端易变形,影响血管支架效果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调节的组合式神经血管支架,包括上支架,所述上支架下端依次活动连接有中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上支架和中支架下端均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内侧L型卡座,所述内侧L型卡座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中支架和下支架上端均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外侧L型卡座,所述外侧L型卡座内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外侧固定连接有限位环。优选的,所述上支架、中支架和下支架为相同的规格,所述上支架包括第一金属丝和第二金属丝,所述第一金属丝和第二金属丝的材质为镍钛合金,所述第一金属丝和第二金属丝为波浪形结构,所述上支架、中支架和下支架为可扩张的网状结构。优选的,所述上支架上端和下支架下端均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开设有穿孔,所述穿孔内活动连接有系带,所述系带外侧设置有活结,所述系带的周长大于上支架扩张后的周长。优选的,所述内侧L型卡座和外侧L型卡座一一对应,且内侧L型卡座和外侧L型卡座的形状相匹配。优选的,所述导向柱、限位孔和限位环的直径依次递增,且限位环到外侧L型卡座间的距离等于内侧L型卡座下端凸出部分的厚度。优选的,所述系带和活结均为医用缝合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便于调节的组合式神经血管支架,采用分段组合式设计,便于根据使用的需要,随意调节血管支架的长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临床中的实用性更强;2、该便于调节的组合式神经血管支架,通过限位孔、导向柱和限位环的配合使用,确保上支架、中支架和下支架间连接的牢固性,且内侧L型卡座和外侧L型卡座均为L型设计,确保内侧L型卡座和外侧L型卡座连接后的平整性,降低对血管压迫性;3、该便于调节的组合式神经血管支架,通过系带的设计,不影响血管支架的扩张,且将血管支架两端固定,避免在球囊的作用下,血管支架两端变形,影响血管支架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2中A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2中B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支架;101、第一金属丝;102、第二金属丝;2、中支架;3、下支架;4、内侧L型卡座;5、限位孔;6、外侧L型卡座;7、导向柱;8、限位环;9、连接座;10、穿孔;11、系带;12、活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调节的组合式神经血管支架,包括上支架1、第一金属丝101、第二金属丝102、中支架2、下支架3、内侧L型卡座4、限位孔5、外侧L型卡座6、导向柱7、限位环8、连接座9、穿孔10、系带11和活结12,上支架1下端依次活动连接有中支架2和下支架3,上支架1和中支架2下端均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内侧L型卡座4,内侧L型卡座4上开设有限位孔5,中支架2和下支架3上端均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外侧L型卡座6,外侧L型卡座6内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柱7,导向柱7外侧固定连接有限位环8;进一步的,上支架1、中支架2和下支架3为相同的规格,上支架1包括第一金属丝101和第二金属丝102,第一金属丝101和第二金属丝102的材质为镍钛合金,第一金属丝101和第二金属丝102为波浪形结构,上支架1、中支架2和下支架3为可扩张的网状结构,第一金属丝101和第二金属丝102采用镍钛合金,因为镍钛合金是一种形状记忆合金,能将自身的塑性变形在某一特定温度下自动恢复为原始形状的特种合金,具有良好的可塑性,且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满足医学的应用需求;进一步的,上支架1上端和下支架3下端均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连接座9,连接座9上开设有穿孔10,穿孔10内活动连接有系带11,系带11外侧设置有活结12,系带11的周长大于上支架1扩张后的周长,确保在上支架1上端和下支架3扩张时,对血管支架两端进行同步的扩张,不影响血管支架的正常使用;进一步的,内侧L型卡座4和外侧L型卡座6一一对应,且内侧L型卡座4和外侧L型卡座6的形状相匹配,确保上支架1上端、中支架2和下支架3连接时,平整度较高,降低对血管内壁的压迫性;进一步的,导向柱7、限位孔5和限位环8的直径依次递增,且限位环8到外侧L型卡座6间的距离等于内侧L型卡座4下端凸出部分的厚度,确保内侧L型卡座4和外侧L型卡座6间连接的稳定性;进一步的,系带11和活结12均为医用缝合线,确保系带11和活结12的安全性。工作原理:首先根据使用的需要,选择合适数量的中支架2,将外侧L型卡座6内侧的导向柱7插入内侧L型卡座4上的限位孔5内,直至限位环8从限位孔5中挤出,从而将上支架1、中支架2和下支架3连接,然后将连接好的血管支架放入血管内,在球囊的作用下,对上支架1、中支架2和下支架3进行扩张,使血管支架对血管内壁进行支撑,此时系带11在连接座9上穿孔10内滑动,在活结12的作用下,确保系带11的封闭性,然后取出球囊即可。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调节的组合式神经血管支架,包括上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下端依次活动连接有中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上支架和中支架下端均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内侧L型卡座,所述内侧L型卡座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中支架和下支架上端均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外侧L型卡座,所述外侧L型卡座内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外侧固定连接有限位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调节的组合式神经血管支架,包括上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下端依次活动连接有中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上支架和中支架下端均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内侧L型卡座,所述内侧L型卡座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中支架和下支架上端均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外侧L型卡座,所述外侧L型卡座内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外侧固定连接有限位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的组合式神经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中支架和下支架为相同的规格,所述上支架包括第一金属丝和第二金属丝,所述第一金属丝和第二金属丝的材质为镍钛合金,所述第一金属丝和第二金属丝为波浪形结构,所述上支架、中支架和下支架为可扩张的网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的组合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浩然赵迎红赵梦雅管弦张凌云张园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普微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