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肱骨近端骨折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9845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5: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肱骨近端骨折固定装置,包括上大下小的柱形主体,柱形主体的上下端均为弧面,柱形主体的表面设有密布的孔隙,柱形主体的顶部设有螺纹孔,柱形主体的中部设有锁定孔。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通用性强、固定效果好的优点,采用本固定装置进行肱骨近端骨折固定,可有效避免固定失效、复位丢失、再移位、骨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的现象。

A fixation device for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肱骨近端骨折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骨折固定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肱骨近端骨折的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据统计,肱骨近端骨折在所有骨折病例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尤其是对于老年女性骨折,肱骨近端骨折所占的比例更高。目前本领域对于肱骨近端骨折的固定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是采用接骨板进行髓外固定,二是采用髓内钉进行髓内固定,这两种方式对于骨质较好的骨折可起到较好的效果,但对于骨质疏松等骨质较差的骨折,特别是对于发生3~4块骨折的患者,这两种方式很容易发生固定失效、复位丢失和再移位的现象,且骨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的发生率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肱骨近端骨折固定装置,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通用性强、固定效果好的优点,采用本固定装置进行肱骨近端骨折固定,可有效避免固定失效、复位丢失、再移位、骨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的现象。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肱骨近端骨折固定装置,包括上大下小的柱形主体,所述柱形主体的上下端均为弧面,柱形主体的表面设有密布的孔隙,柱形主体的顶部设有螺纹孔,柱形主体的中部设有锁定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肱骨近端骨折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大下小的柱形主体(1),所述柱形主体(1)的上下端均为弧面,柱形主体(1)的表面设有密布的孔隙(2),柱形主体(1)的顶部设有螺纹孔(3),柱形主体(1)的中部设有锁定孔(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肱骨近端骨折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大下小的柱形主体(1),所述柱形主体(1)的上下端均为弧面,柱形主体(1)的表面设有密布的孔隙(2),柱形主体(1)的顶部设有螺纹孔(3),柱形主体(1)的中部设有锁定孔(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肱骨近端骨折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隙(2)的孔径为500~1000μm,孔隙(2)占柱形主体(1)表面的比例为60%~8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肱骨近端骨折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主体(1)的上端为大结节(11),柱形主体(1)的下端为小结节(12),大结节(11)和小结节(12)通过腰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晓丰寇万福刘丰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集硕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