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胫骨远端骨内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5326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胫骨远端骨内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固定截骨后的胫骨远端内侧的接骨板以及用于撑开截骨断端高度、角度的撑开模块,所述接骨板包括外形为踝关节炎胫骨远端内侧开口截骨后的胫骨内侧形态相匹配的解剖形态的板体,板体的远端和近端上分别设置有多枚第一螺钉孔和多枚第二螺钉孔,所述板体的底部上还具有枢接部,所述撑开模块通过一沿该板体宽度方向设置的枢接轴连接于该枢接部上,以使该撑开模块能够绕该枢接轴转动,且具有填充于截骨撑开的断端区域内的填充部,其免除了胫骨撑开间隙自体髂骨块植骨,减少了手术创伤、缩短了手术时间,使手术更加微创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胫骨远端骨内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踝关节炎胫骨远端截骨的胫骨远端骨内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胫骨远端截骨术是踝关节炎“保踝”治疗中最重要的措施。截骨位置根据畸形顶点设计,临床应用较多的截骨方式是胫骨远端内侧开口截骨,截骨区域多位于胫骨远端内侧关节外,少数情况位于胫骨远端内侧关节内。胫骨截骨后根据畸形程度撑开截骨断端,胫骨远端的形态会随之发生变化,目前临床应用的接骨板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解剖型接骨板,其形态和螺钉孔的分布与胫骨远端截骨调整力线后的形态匹配度较差,操作不便。同时,胫骨截骨撑开的间隙需要硬质材料填充以达到稳定固定的目的,目前临床上多选择自体髂骨块结构植骨,增加了手术损伤且髂骨块的形态很难与受区匹配,需反复调整延长了手术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胫骨远端骨内固定装置,其免除了胫骨撑开间隙自体髂骨块植骨,减少了手术创伤、缩短了手术时间,使手术更加微创便捷。具体方案如下:一种胫骨远端骨内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固定截骨后的胫骨远端内侧的接骨板以及用于撑开截骨断端高度、角度的撑开模块,所述接骨板包括外形为踝关节炎胫骨远端内侧开口截骨后的胫骨内侧形态相匹配的解剖形态的板体,板体的远端和近端上分别设置有多枚第一螺钉孔和多枚第二螺钉孔,所述板体的底部上还具有枢接部,所述撑开模块通过一沿该板体宽度方向设置的枢接轴连接于该枢接部上,以使该撑开模块能够绕该枢接轴转动,且具有填充于截骨撑开的断端区域内的填充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撑开模块包括与接骨板上的枢接部12枢接的连接部以及与连接部连接成一体的模块部,该连接部位于模块部的一端部上,所述模块部为填充于截骨撑开的断端区域内的填充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模块部朝向板体底部的上表面以及与该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上都设置有至少一凹槽。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模块部在宽度方向上的截面为不对称楔形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模块部的朝向板体底部的上表面与板体11之间角度的最小值≥9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模块部背离板体底部的下底面为长方形或者梯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枢接部位于板体上的位置为对应胫骨远端高位截骨位置、对应胫骨远端低位截骨位置和对应胫骨远端关节内截骨位置的其一。在一些实施例中,所其板体的远端上具有往外延伸出且贴服于内踝上的一固定部,该固定部上设置有一第三螺钉孔。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板体的远端上设置有三枚第一螺钉孔,其中两枚第一螺钉孔为锁定螺钉,一枚为联合螺钉孔,两枚锁定螺钉在第三螺钉孔和联合螺钉孔之间并排设置,且两枚锁定螺钉和一枚第三螺钉孔指向内踝外上方向,联合螺钉孔的锁定方向与截骨断面大致垂直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板体的远端上设置有五枚第一螺钉孔,其中四枚第一螺钉孔为锁定螺钉孔,一枚为联合螺钉孔,四枚锁定螺钉孔呈大致矩形布设,且指向下胫腓方向,一枚联合螺钉孔位于四枚锁定螺钉孔围出的区域中部,且该联合螺钉孔的锁定方向与截骨断面大致垂直设置。本技术提供的胫骨远端骨内固定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提供的胫骨远端骨内固定装置中的撑开模块对截骨断端提供有效的支撑稳定作用,弥补了传统的髂骨块结构植骨创伤大、植骨骨块不匹配、操作复杂的缺点,且撑开模块与接骨板之间的枢接的设计实现了撑开模块和板体之间角度的调整,满足了不同角度截骨的需要。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关节外高位接骨板的主视图。图2示出了关节外高位接骨板在一视角方向上的的侧视图。图3示出了关节外低位接骨板的主视图。图4示出了关节外低位接骨板在一视角方向上的的侧视图。图5示出了关节内接骨板的主视图。图6示出了关节内接骨板在一视角方向上的侧视图。图7示出了关节内接骨板在另一视角方向上的侧视图。图8示出了撑开模块在一视角方向上的侧视图。图9示出了撑开模块在另一视角方向上的侧视图。图10示出了撑开模块的上表面的示意图。图11示出了撑开模块的下表面的示意图。图12为胫骨远端骨内固定装置在关节外高位截骨型中的固定示意图。图13为胫骨远端骨内固定装置在关节外低位截骨型术中的固定示意图。图14为胫骨远端骨内固定装置在关节内截骨型中的固定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考图1-图1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胫骨远端骨内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固定截骨后的胫骨远端内侧的接骨板1以及用于撑开截骨断端高度、角度的撑开模块2。接骨板1包括板体11,板体11的外形为踝关节炎胫骨远端内侧开口截骨后的胫骨内侧形态相匹配的解剖形态,板体近端为低切迹设计,便于小切口微创插入接骨板,其较普通接骨板更适用于胫骨远端软组织菲薄时使用,可明显减轻内踝突出区域对软组织的激惹。该接骨板1的板体11的远端上设置有多枚第一螺钉孔111,近端上设置有多枚第二螺钉孔112。在本实施例中,该接骨板的板体11根据其固定位置的不同分为两种类型:关节外接骨板11a(图1-图4所示)和关节内接骨板11b(图5和图6所示)。关节外接骨板11a和关节内接骨板11b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在关节内接骨板11b在关节外接骨板11a的基础上,其板体11的远端上具有往外延伸出且贴服于内踝上的一固定部110,该固定部110上设置有一第三螺钉孔113,该第三螺钉孔113用来植入内踝锁定钉,其适用于关节内截骨后的固定。另外,第一螺钉孔111在关节外接骨板11a和关节内接骨板11b上的设置也具有差别。具体的,关节外接骨板11a的远端上设置有五枚第一螺钉孔111,其中四枚第一螺钉孔为锁定螺钉孔111a,一枚联合螺钉孔111b(由普通螺钉孔和锁定螺钉孔组合而成),四枚锁定螺钉孔111a呈大致矩形布设,且指向下胫腓方向,一枚为联合螺钉孔111b位于四枚锁定螺钉孔111a围出的区域中部,且该联合螺钉孔111b的锁定方向与截骨断面基本垂直设置。关节内接骨板11b的远端上设置有三枚第一螺钉孔111,其中两枚第一螺钉孔111为锁定螺钉孔111a,一枚为联合螺钉孔111b(由普通螺钉孔和锁定螺钉孔组合而成),两枚锁定螺钉孔111a在第三螺钉孔113和联合螺钉孔111b之间并排设置。两枚锁定螺钉孔111a和一枚第三螺钉孔113指向内踝外上方向,联合螺钉孔111b的锁定方向与截骨断面基本垂直设置。多枚第二螺钉孔112在板体11的近端上沿该板体的长度方向依序布设,且这些第二螺钉孔112均为联合螺钉孔(由普通螺钉孔和锁定螺钉孔组合而成)。接骨板1的板体11的底部上还具有枢接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胫骨远端骨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截骨后的胫骨远端内侧的接骨板以及用于撑开截骨断端高度、角度的撑开模块,所述接骨板包括外形为踝关节炎胫骨远端内侧开口截骨后的胫骨内侧形态相匹配的解剖形态的板体,板体的远端和近端上分别设置有多枚第一螺钉孔和多枚第二螺钉孔,所述板体的底部上还具有枢接部,所述撑开模块通过一沿该板体宽度方向设置的枢接轴连接于该枢接部上,以使该撑开模块能够绕该枢接轴转动,且具有填充于截骨撑开的断端区域内的填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胫骨远端骨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截骨后的胫骨远端内侧的接骨板以及用于撑开截骨断端高度、角度的撑开模块,所述接骨板包括外形为踝关节炎胫骨远端内侧开口截骨后的胫骨内侧形态相匹配的解剖形态的板体,板体的远端和近端上分别设置有多枚第一螺钉孔和多枚第二螺钉孔,所述板体的底部上还具有枢接部,所述撑开模块通过一沿该板体宽度方向设置的枢接轴连接于该枢接部上,以使该撑开模块能够绕该枢接轴转动,且具有填充于截骨撑开的断端区域内的填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骨远端骨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模块包括与接骨板上的枢接部12枢接的连接部以及与连接部连接成一体的模块部,该连接部位于模块部的一端部上,所述模块部为填充于截骨撑开的断端区域内的填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胫骨远端骨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部朝向板体底部的上表面以及与该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上都设置有至少一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胫骨远端骨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部在宽度方向上的截面为不对称楔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胫骨远端骨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部的朝向板体底部的上表面与板体11之间角度的最小值≥9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文庆刘元刚
申请(专利权)人:大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