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欢欢专利>正文

一种防滑式智能穿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9767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5: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种防滑式智能穿戴设备,包括凹板,所述凹板的底部加工有长槽,所述长槽的内部安装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长杆、套板、第一弹簧和橡胶板,所述长杆的左右分别与长槽的内壁左右两侧相固接,所述长杆的外壁左右两侧均与套板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长杆的外壁左右两侧均与第一弹簧的内壁相套接。通过限位机构第一弹簧对橡胶板的支撑,使橡胶板始终与手腕贴合,防止了穿戴使晃动,避免了与外界发生磕碰,避免了损坏,延长了使用寿命,保证了使用,同时限位机构解决磕碰同时,避免了表面磨损,保证了美感度,保证了使用体验,提高了使用者的心情,防止了脱落,避免了设备损坏,提高了实用性,便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滑式智能穿戴设备
本技术涉及防滑式智能穿戴
,具体为一种防滑式智能穿戴设备。
技术介绍
智能穿戴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手表、手环、眼镜、服饰等。现有的智能穿戴设备穿戴使容易在手腕上晃动,容易与外界发生磕碰,造成损坏,缩短使用寿命,影响正常使用,并且磕碰后会造成表面磨损,降低了美感度,影响使用体验,影响使用者心情,同时智能设备与腕带连接方式简单长时间使用容易松动,造成脱落,导致智能设备磕碰损坏,降低了实用性,不符合现代人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滑式智能穿戴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智能穿戴设备穿戴使容易在手腕上晃动,容易与外界发生磕碰,造成损坏,缩短使用寿命,影响正常使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滑式智能穿戴设备,包括凹板,所述凹板的底部加工有长槽,所述长槽的内部安装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长杆、套板、第一弹簧和橡胶板;所述长杆的左右分别与长槽的内壁左右两侧相固接,所述长杆的外壁左右两侧均与套板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长杆的外壁左右两侧均与第一弹簧的内壁相套接,两个所述第一弹簧的左右两侧分别与长槽的内壁左右两侧和套板的外侧相固接,两个所述套板的底部均与橡胶板的顶部内侧相固接。优选的,所述长杆和套板组成平移机构。优选的,所述凹板的左侧固接有第一曲带,所述第一曲板的底部等距加工有通口,所述凹板的右侧固接有第二曲带,所述第二曲带的顶部左侧固接有短杆,所述短杆的外壁与通口的内壁过盈配合。优选的,所述第一曲带和第二曲带的外壁均安装有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直板、斜杆、圆球和槽轮;所述直板的内壁与第一曲带的外壁滑动卡接,所述直板的右侧与斜杆的左侧相固接,所述斜杆的顶部与圆球的左侧相固接,所述圆球的外壁与槽轮的左侧活动相连。优选的,所述凹板的正面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凹槽,两个所述凹槽的内部均安装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竖杆、粗杆、第二弹簧、滑槽、凸杆和横板;所述竖杆的外壁与凹槽的底部间隙配合,所述竖杆底部与槽轮的顶部相固接,所述竖杆的顶部与粗杆的底部相固接,所述竖杆的外壁与第二弹簧的内壁相套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上下两侧分别与粗杆的底部与凹槽的底部相固接,所述粗杆的正面加工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与凸杆的左侧滑动卡接,所述凸杆的右侧与凹槽的右侧相固接,所述粗杆的顶部与横板的内壁相固接,所述横板的底部卡接有智能设备,所述智能设备的底部与凹板的顶部间隙配合。优选的,所述滑槽和凸杆组成滑动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防滑式智能穿戴设备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通过限位机构第一弹簧对橡胶板的支撑,使橡胶板始终与手腕贴合,防止了穿戴使晃动,避免了与外界发生磕碰,避免了损坏,延长了使用寿命,保证了使用。同时限位机构解决磕碰同时,避免了表面磨损,保证了美感度,保证了使用体验,提高了使用者的心情。通过固定机构控制横板转动增加了对智能设备的固定,防止了长时间使用松动,防止了脱落,避免了设备损坏,提高了实用性,便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长杆、套板和第一弹簧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直板、斜杆和圆球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粗杆、滑槽和凸杆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图中:1、凹板,2、限位机构,201、长杆,202、套板,203、第一弹簧,204、橡胶板,3、控制机构,301、直板,302、斜杆,303、圆球,304、槽轮,4、固定机构,401、竖杆,402、粗杆,403、第二弹簧,404、滑槽,405、凸杆,406、横板,5、长槽,6、凹槽,7、第一曲带,8、第二曲带,9、通口,10、短杆,11、智能设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滑式智能穿戴设备,包括凹板1,凹板1的底部加工有长槽5,长槽5的内部安装有限位机构2,限位机构2包括长杆201、套板202、第一弹簧203和橡胶板204,长杆201的左右分别与长槽5的内壁左右两侧相固接,长杆201的外壁左右两侧均与套板202的内壁间隙配合,长杆201的外壁左右两侧均与第一弹簧203的内壁相套接,套板202受力移动后通过第一弹簧203进行回弹,两个第一弹簧203的左右两侧分别与长槽5的内壁左右两侧和套板202的外侧相固接,两个套板202的底部均与橡胶板204的顶部内侧相固接,长杆201和套板202组成平移机构,套板202受力通过长杆201的外壁左右移动。凹板1的左侧固接有第一曲带7,第一曲板7的底部等距加工有通口9,凹板1的右侧固接有第二曲带8,第二曲带8的顶部左侧固接有短杆10,所述第一曲带7和第二曲带8的材质均为橡胶,短杆10的外壁与通口9的内壁过盈配合,短杆10受力可以脱离通口9,第一曲带7和第二曲带8的外壁均安装有控制机构3,控制机构3包括直板301、斜杆302、圆球303和槽轮304,直板301的内壁与第一曲带7的外壁滑动卡接,直板301受力通过第一曲带7的外壁上下移动,直板301的右侧与斜杆302的左侧相固接,斜杆302的顶部与圆球303的左侧相固接,圆球303的外壁与槽轮304的左侧活动相连,圆球303受力通过槽轮304的内壁进行滑动,凹板1的正面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凹槽6,两个凹槽6的内部均安装有固定机构4,固定机构4包括竖杆401、粗杆402、第二弹簧403、滑槽404、凸杆405和横板406,竖杆401的外壁与凹槽6的底部间隙配合,竖杆401受力通过凹槽6的底部上下移动,竖杆401底部与槽轮304的顶部相固接,竖杆401的顶部与粗杆402的底部相固接,竖杆401的外壁与第二弹簧403的内壁相套接,竖杆401受力移动后通过第二弹簧403进行回弹,第二弹簧403的上下两侧分别与粗杆402的底部与凹槽6的底部相固接,粗杆402的正面加工有滑槽404,滑槽404的内壁与凸杆405的左侧滑动卡接,凸杆405受力通过滑槽404进行滑动,凸杆405的右侧与凹槽6的右侧相固接,粗杆402的顶部与横板406的内壁相固接,横板406的底部卡接有智能设备11,智能设备11的型号为GTS,智能设备11的底部与凹板1的顶部间隙配合,滑槽404和凸杆405组成滑动机构,凸杆405受力通过滑槽404的内壁上下滑动。本实例中,在使用该设备时,先将底部两侧的橡胶板204与手腕上方相抵紧,随后现将第一曲带7和第二曲带8重叠,使短杆10与对用的通口9相插接,从而使两个曲带相固定,通过橡胶板204和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滑式智能穿戴设备,包括凹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板(1)的底部加工有长槽(5),所述长槽(5)的内部安装有限位机构(2);/n所述限位机构(2)包括长杆(201)、套板(202)、第一弹簧(203)和橡胶板(204);/n所述长杆(201)的左右分别与长槽(5)的内壁左右两侧相固接,所述长杆(201)的外壁左右两侧均与套板(202)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长杆(201)的外壁左右两侧均与第一弹簧(203)的内壁相套接,两个所述第一弹簧(203)的左右两侧分别与长槽(5)的内壁左右两侧和套板(202)的外侧相固接,两个所述套板(202)的底部均与橡胶板(204)的顶部内侧相固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滑式智能穿戴设备,包括凹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板(1)的底部加工有长槽(5),所述长槽(5)的内部安装有限位机构(2);
所述限位机构(2)包括长杆(201)、套板(202)、第一弹簧(203)和橡胶板(204);
所述长杆(201)的左右分别与长槽(5)的内壁左右两侧相固接,所述长杆(201)的外壁左右两侧均与套板(202)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长杆(201)的外壁左右两侧均与第一弹簧(203)的内壁相套接,两个所述第一弹簧(203)的左右两侧分别与长槽(5)的内壁左右两侧和套板(202)的外侧相固接,两个所述套板(202)的底部均与橡胶板(204)的顶部内侧相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滑式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杆(201)和套板(202)组成平移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滑式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板(1)的左侧固接有第一曲带(7),所述第一曲带(7)的底部等距加工有通口(9),所述凹板(1)的右侧固接有第二曲带(8),所述第二曲带(8)的顶部左侧固接有短杆(10),所述短杆(10)的外壁与通口(9)的内壁过盈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滑式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带(7)和第二曲带(8)的外壁均安装有控制机构(3);
所述控制机构(3)包括直板(301)、斜杆(302)、圆球(303)和槽轮(3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沈欢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