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小飞专利>正文

一种施肥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9674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施肥铲,包括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伸缩件、连接杆以及活塞,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连接杆以及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伸缩件以及活塞均设置于铲把内,所述铲把的侧壁上开设有活动槽,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连接杆上,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自活动槽穿出铲把,所述伸缩件的上端设置于铲把上端,伸缩件的下端与第一连接杆上端相连接,第一连接杆的下端连接活塞,所述活塞与铲把内壁相适配,活塞的尺寸大于进料口的尺寸,活塞沿铲把内壁活动以开启或关闭进料口。通过内置铲把内部的调节组件来实现间歇性输送肥料,通过第二连接杆的可快速操作送料,不仅能够精准施肥,且能够有效提高施肥效率。

A kind of fertilizer shov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施肥铲
本技术涉及农用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施肥铲。
技术介绍
实现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是推进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全面实施农村电气化的重要保障。但农耕电气化与自动化建设成本高,且对农户的知识水平要求较高,在小规模农业种植地区难以落地。施肥是果蔬培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未完全实现自动化施肥的地区,为提高施肥效率,函需一种高效的施肥辅助器械。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施肥铲,来解决农业自动化程度低的区域施肥效率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专利技术人提供了一种施肥铲,包括铲体、铲把以及把手,把手通过铲把连接于铲体的上方,还包括调节组件,所述铲把为中空结构,所述铲把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料口,铲把的下端设开口并与铲体的正面相贯通;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伸缩件、连接杆以及活塞,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连接杆以及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伸缩件以及活塞均设置于铲把内,所述铲把的侧壁上开设有活动槽,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连接杆上,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自活动槽穿出铲把,所述伸缩件的上端设置于铲把上端,伸缩件的下端与第一连接杆上端相连接,第一连接杆的下端连接活塞,所述活塞与铲把内壁相适配,活塞的尺寸大于进料口的尺寸,活塞沿铲把内壁活动以开启或关闭进料口。进一步地,所述进料口设置方向朝向铲体的背面。进一步地,所述进料口处设置有进料管,进料管的开口朝上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槽为方向与铲把中心轴线方向相同的长条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伸缩件为弹簧或伸缩杆。>进一步地,还包括固定件,所述铲把的上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固定件可拆卸连接于铲把的上端开口处。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与铲把的上端开口处螺纹连接、卡扣连接或过盈插接。进一步地,第二连接杆的延伸方向与把手方向相平行。进一步地,所述活塞由橡胶或硅胶制成。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内置铲把内部的调节组件来实现间歇性输送肥料,通过第二连接杆的可快速操作送料,不仅能够精准施肥,且能够有效提高施肥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一种施肥铲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一种施肥铲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一种施肥铲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一种施肥铲的活塞遮挡进料口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施例一种施肥铲的活塞不遮挡进料口的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铲体;11、铲体的正面;12、铲体的背面;2、铲把;21、进料管;22、活动槽;3、把手;41、伸缩件;421、第一连接杆;422、第二连接杆;43、活塞;5、固定件。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施肥铲,包括铲体1、铲把2以及把手3,把手通过铲把连接于铲体的上方。在使用时,手持把手,通过控制铲把来对待施肥的果蔬实施施肥动作,全程站立操作即可实现,通过铲体对待施肥果蔬的施肥位置铲开一定的深度后,再进行施肥,达到精准施肥效果。所述铲把为中空结构,所述铲把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料口,在某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进料口设置方向朝向铲体的背面,外设储料容器通过管道与铲把的进料口相连通,从铲体的背面向铲把的中空腔体内进料,避免管道阻碍操作者的视线、妨碍操作者施肥。为了更好的连接储料容器与铲把进料口,在某些优选的实施例中,进料口处设置有进料管21,进料管远离进料口的一端为进料管的开口,且进料管的开口方向朝上设置,外设储料容器通过管道插接于进料管的开口;优选的,进料管为直管,进料管倾斜连接于铲把的进料口处,在入料的过程中,倾斜设置的进料管能够提高肥料进入铲把腔体的效率。铲把的下端设开口并与铲体的正面相贯通,进入铲把腔体内的肥料从铲把下端的开口处经过铲体的正面向施肥点输送。在此进行说明,铲体的正面11是指铲体凹陷的一面,铲体的背面12是指与铲体正面相对、凸起的一面。该施肥铲还包括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伸缩件41、连接杆以及活塞43,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连接杆421以及第二连接杆422,所述第一连接杆、伸缩件以及活塞均设置于铲把内,第一连接杆的杆径小于铲把的内径,第一连接杆以及活塞在伸缩件的带动下在铲把内移动。所述铲把的侧壁上开设有活动槽22,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连接杆上,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自活动槽穿出铲把,所述伸缩件的上端设置于铲把上端,伸缩件的下端与第一连接杆上端相连接,第一连接杆的下端连接活塞,所述活塞与铲把内壁相适配,活塞的尺寸大于进料口的尺寸,活塞沿铲把内壁活动以开启或关闭进料口。操作者将力作用于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沿着活动槽上移时,活塞在第一连接杆的带动下也向上移动,第二连接杆沿着活动槽下移时,活塞在第一连接杆的带动下也向下移动,第二连接杆上下移动范围受活动槽限制。所述活动槽为方向与铲把中心轴线方向相同的长条形结构,为避免调节组件从活动槽位置离开铲把,活动槽的槽体宽度稍大于第二连接杆,能够实现第二连接杆在活动槽内上下滑动不受约束即可。当第二连接杆在活动槽内移动到最顶端的极限位置时,活塞不遮挡进料口,肥料通过进料口向铲把内输送肥料;当第二连接杆在活动槽内移动到最底端的极限位置时,活塞完全遮挡进料口位置,肥料无法通过进料口向铲把内输送肥料;当第二连接杆在活动槽的中间位置时,活塞会经历遮挡部分进料口的状态,此时肥料也可以通过进料口向铲把内输送肥料,此时的输送量相对第二连接杆在活动槽最顶端位置时的输送量小。因此对于较少施肥量需求的情况,可以通过控制第二连接杆的位置,从而控制活塞遮挡进料口的程度来减少施肥量。伸缩件为弹簧或伸缩杆。当伸缩件为弹簧时,当第二连接杆在活动槽内移动到最顶端的极限位置时,活塞不遮挡进料口,此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松开第二连接杆时,弹簧恢复原长或压缩程度降低,第二连接杆在活动槽内移动到最底端的极限位置,活塞完全遮挡进料口位置,通过弹簧的作用实现间歇性输送肥料的效果,弹簧的上端顶在铲把上端。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弹簧处于原长状态时,第二连接杆在活动槽内移动到最顶端的极限位置,活塞不遮挡进料口位置,当第二连接杆在活动槽内移动到最底端的极限位置时,此时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同样也可以实现间歇性输送肥料的效果。当伸缩件为伸缩杆时,伸缩杆的一端固定在铲把上端,伸缩杆的下端通过连接杆连接活塞,第二连接杆固定在伸缩杆的侧壁上,且伸缩杆固定第二连接杆的杆体与连接铲把上端的杆体不是同一杆体,控制第二连接杆在活动槽内最顶端与最底端位置之间移动,伸缩杆随之发生长度变化,实现活塞的位置变化,从而达到间歇性输送肥料的效果。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施肥铲还包括固定件5,所述铲把的上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固定件可拆卸连接于铲把的上端开口处。固定件为盖体结构,所述固定件与铲把的上端开口处螺纹连接、卡扣连接或过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施肥铲,包括铲体、铲把以及把手,把手通过铲把连接于铲体的上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组件,所述铲把为中空结构,所述铲把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料口,铲把的下端设开口并与铲体的正面相贯通;/n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伸缩件、连接杆以及活塞,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连接杆以及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伸缩件以及活塞均设置于铲把内,所述铲把的侧壁上开设有活动槽,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连接杆上,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自活动槽穿出铲把,所述伸缩件的上端设置于铲把上端,伸缩件的下端与第一连接杆上端相连接,第一连接杆的下端连接活塞,所述活塞与铲把内壁相适配,活塞的尺寸大于进料口的尺寸,活塞沿铲把内壁活动以开启或关闭进料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肥铲,包括铲体、铲把以及把手,把手通过铲把连接于铲体的上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组件,所述铲把为中空结构,所述铲把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料口,铲把的下端设开口并与铲体的正面相贯通;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伸缩件、连接杆以及活塞,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连接杆以及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伸缩件以及活塞均设置于铲把内,所述铲把的侧壁上开设有活动槽,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连接杆上,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自活动槽穿出铲把,所述伸缩件的上端设置于铲把上端,伸缩件的下端与第一连接杆上端相连接,第一连接杆的下端连接活塞,所述活塞与铲把内壁相适配,活塞的尺寸大于进料口的尺寸,活塞沿铲把内壁活动以开启或关闭进料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肥铲,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设置方向朝向铲体的背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小飞
申请(专利权)人:叶小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