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重构智能表面辅助的NOMA下行低功耗传输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89560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6: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重构智能表面辅助的NOMA(非正交多址)下行低功率传输方法。在保证用户信干噪比需求的前提下,建立基站功率分配与RIS相位偏移的优化问题;利用优化问题特性,建立功率分配系数与RIS相位偏移因子的转化关系式,将原优化问题转化为单纯的相位偏移优化问题;利用逐个相位旋转的方法进一步简化优化问题,并通过一维搜索与惩罚函数法,求出每次迭代最优的相位偏移量;重复迭代直到目标函数收敛,得到RIS最优的相位偏移矩阵与基站功率分配系数。相比于传统正交多址传输方案、无RIS传输方案,RIS随机相位偏移与RIS均等相位偏移传输方案,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传输方法可以显著降低系统总发射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重构智能表面辅助的NOMA下行低功耗传输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通信中可重构智能表面
,具体涉及一种可重构智能表面辅助的非正交多址(NOMA)下行低功耗传输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无线通信传播环境是随机且不可控制的,其会给信息传输带来一定的损伤。近年来,随着人造电磁材料的发展,可重构智能表面(RIS)被提出,其可智能地配置无线通信传播环境,从而显著提高无线通信网络的性能。RIS作为一种无源器件,不具备任何信号处理能力,只需根据信道特性对其相位偏移量进行配置,便可实现对无线信号传播方向与相位的调整。相比于正交多址接入技术,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可支持更高的系统吞吐量与更多的并发连接数,因而受到学术界与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在新出现的RIS辅助的NOMA下行系统中,传统的正交多址传输方案与无RIS辅助的传输NOMA方案均无法联合利用该系统中RIS与NOMA的优势,并且,对于简单的RIS相位偏移设计方案,比如,随机相位设计、均等相位设计,均无法充分利用时变信道状态信息智能地配置无线传输环境,进而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RIS的优势,影响了RIS辅助系统的功率效率。有鉴于此,需要对现有RIS辅助的NOMA下行系统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重构智能表面辅助的NOMA下行低功耗传输方法,该方法可降低系统的总发射功耗。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可重构智能表面辅助的NOMA下行低功耗传输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NOMA传输模式下,定义U个用户共用同一时频资源块,得到各个用户接收信号zu的表达式;步骤2:根据等效信道强度,确定各用户的解调次序,在各个用户处得到用户所需解调接收信干噪比的表达式;步骤3:建立关于基站功率分配系数{wu}与RIS相位偏移矩阵Φ的优化问题Q1,使总发射功率最小化;步骤4:根据优化问题特性,构建功率分配系数{wu}与相位偏移矩阵Φ之间的关系式;步骤5:利用步骤4所形成的关系式,将优化问题Q1转化为单纯相位偏移向量v的优化问题Q2;步骤6:通过迭代与逐个相位旋转方式,求解转化后的优化问题Q2;步骤7:重复步骤6至目标函数收敛,得到最优相位偏移矩阵Φ,进而得到最优功率分配系数{wu}。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步骤1具体为在NOMA传输模式下,基站发射叠加信号为任一用户u的接收信号zu可以表示为:其中,wk为基站分配给用户k的发射功率系数,xk为用户k的发送信号,hB,u为基站到用户u直连路径的信道系数,hB,I为基站到RIS的信道向量,hI,u为RIS到用户u的信道向量,为信道向量hI,u的共轭转置,nu为用户u处的噪声信号,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的复高斯分布,Φ为相位偏移矩阵。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相位偏移矩阵Φ可以表示为其中,diag{·}为对角化运算,φn为RIS第n个反射单元的相位偏移因子,φn属于一个均匀量化的离散相位集合S,即: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步骤2具体为根据NOMA解调原则,在用户u解调自身信号前,先解调等效信道强度比其弱的用户信号,并采用串行干扰删除接收机将解调出的信号删除,即用户u先依次解调并删除用户u+1~U的信号,用户k信号在用户u处的接收信干噪比可以表示为:其中,为噪声功率。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等效信道强度越强,用户序号越小,当用户序号u<k时,等效信道强度满足: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步骤3中优化问题Q1表示为:s.t.C1:C2:C3:φn∈S,1≤n≤N,其中,为用户k所需满足的最低信干噪比,P为系统发射总功率,限制条件C1用于保证各用户的服务质量,限制条件C2用于保证等效信道增益次序,限制条件C3用于保证各个反射单元的相位偏移属于系统设定的离散相位集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步骤4具体为通过矛盾法得到优化问题Q1的最优值,最优值为限制条件C1取等号,对于用户k(k>1),限制条件C1可以转化为:其中,当1<i<k时,否则,所述优化问题Q1目标函数中所述系统总发射功率可以转化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步骤5中优化问题Q1可以等价转化为优化问题Q2,优化问题Q2表示为:s.t.C4:C3:φn∈S,1≤n≤N,其中,为RIS相位偏移因子组成的向量,为基站到RIS信道与RIS到用户信道组成的级联信道状态信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步骤6中求解优化问题Q2时,包括以下三个步骤:步骤6a:使用逐个相位旋转方法,建立第t次迭代的最优解v(t)与第t-1次迭代解v(t-1)之间的关系,具体为对第t-1次迭代解v(t-1)的N个反射单元的相位偏移进行依次旋转,得到第t次迭代解v(t),第t次迭代解v(t)表示为:其中,为第n个反射单元的相位偏移矩阵,θn,t为第n个反射单元的相位偏移量;步骤6b:建立第n个相位旋转后的相位偏移向量vt,n与第n-1个相位旋转后的相位偏移向量vt,n-1之间的关系,将优化问题Q2简化为优化问题Q3,具体为:s.t.C5:fu(θn,t)-fk(θn,t)≥0,u<k,C6:θn,t∈S,其中,fu(θn,t)=aucosθn,t+businθn,t+tu,其中,分别为变量Au,Cu的共轭,为级联信道状态信息向量的第n个元素,vt,n为第n个相位旋转后的相位偏移向量,也可以表示为:步骤6c:通过一维搜索与惩罚函数的方式,得到优化问题Q3在第t次迭代的最优解得到优化问题Q3的最优解表示为:其中,I(·)为违反限制条件C5的惩罚函数,定义为惩罚因子L为一个很大的正数,用于惩罚不满足限制条件C5的变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步骤7具体为利用最佳相位偏移因子构建最佳相位偏移矩阵将Φ代入步骤4中转化后的限制条件C1,即可得到最优功率分配系数{wu},其中,为RIS各个反射单元的最佳相位偏移因子,表示为:为各个反射单元所有迭代得到的最优相位偏移因子之和,最优相位偏移因子在目标函数收敛后得到,T为收敛所需的迭代次数,mod2π表示对进行2π取模。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满足各个用户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信道状态信息,通过对基站功率分配与RIS相位偏移的联合优化,实现降低系统总发射功耗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流程图。图2是RIS辅助的NOMA系统模型结构图。图3是不同SINR阈值条件下两用户NOMA系统的总发射功耗曲线图。图4是不同SINR阈值条件下三用户NOMA系统的总发射功耗曲线图。图5是RIS反射单元数目对系统总发射功耗的影响曲线图。...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重构智能表面辅助的NOMA下行低功耗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在NOMA传输模式下,定义U个用户共用同一时频资源块,得到各个用户接收信号z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重构智能表面辅助的NOMA下行低功耗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NOMA传输模式下,定义U个用户共用同一时频资源块,得到各个用户接收信号zu的表达式;
步骤2、根据等效信道强度,确定各用户的解调次序,在各个用户处得到用户所需解调接收信干噪比的表达式;
步骤3、建立关于基站功率分配系数{wu}与RIS相位偏移矩阵Φ的优化问题Q1;
步骤4、构建功率分配系数{wu}与相位偏移矩阵Φ之间的关系式;
步骤5、利用步骤4所形成的关系式,将所述优化问题Q1转化为单纯相位偏移向量v的优化问题Q2;
步骤6、通过迭代与逐个相位旋转方式,求解转化后的优化问题Q2;
步骤7、重复步骤6至目标函数收敛,得到最优相位偏移矩阵Φ,进而得到最优功率分配系数{wu}。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重构智能表面辅助的NOMA下行低功耗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具体为:在NOMA传输模式下,基站发射叠加信号为则任一用户u的接收信号zu可以表示为:



其中,wk为基站分配给用户k的发射功率系数,xk为用户k的发送信号,hB,u为基站到用户u直连路径的信道系数,hB,I为基站到RIS的信道向量,hI,u为RIS到用户u的信道向量,为信道向量hI,u的共轭转置,nu为用户u处的噪声信号,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的复高斯分布,Φ为相位偏移矩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重构智能表面辅助的NOMA下行低功耗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偏移矩阵Φ可以表示为其中,diag{·}为对角化运算,φn为RIS第n个反射单元的相位偏移因子,所述φn属于一个均匀量化的离散相位集合S,表示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重构智能表面辅助的NOMA下行低功耗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根据NOMA解调原则,在用户u解调自身信号前,先解调所述等效信道强度比其弱的用户信号,并采用串行干扰删除接收机将解调出的信号删除,即用户u先依次解调并删除用户u+1~U的信号,用户k信号在用户u处的接收信干噪比可以表示为:



其中,为噪声功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重构智能表面辅助的NOMA下行低功耗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等效信道强度越强,用户序号越小,当用户序号u<k时,所述等效信道强度满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重构智能表面辅助的NOMA下行低功耗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的优化问题Q1表示为:



s.t.C1:
C2:
C3:φn∈S,1≤n≤N,
其中,为用户k所需满足的最低信干噪比,P为系统发射总功率,限制条件C1用于保证各用户的服务质量,限制条件C2用于保证等效信道增益次序,限制条件C3用于保证各个反射单元的相位偏移属于系统设定的离散相位集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重构智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鸿张翔宇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邮电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