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端子和电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93977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6: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端子和电连接装置,电连接端子包括:第一屏蔽结构,由导体材料制成,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二屏蔽结构,由导体材料制成,与第一屏蔽结构连接,包括与第一夹持部对应设置的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配合用于夹持导线的一部分,第一屏蔽结构和第二屏蔽结构连接并围成屏蔽腔;接头,由导体材料制成,设置在屏蔽腔内,用于与导线连接并导通,接头与第一屏蔽结构和第二屏蔽结构均绝缘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连接端子的第一屏蔽结构和第二屏蔽结构能够相对接头形成静电屏蔽,防止漏电,以及防止外部信号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端子和电连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气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端子和电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机械设备的电气结构中,电连接端子是一种重要的结构。电连接端子一般为配对使用的两个,其中之一与导线连接,另一个设置在设备上与设备内部的电路连接,两个电连接端子配合连接即可实现设备内部电路与导线连接的外部电路之间的导通,从而实现电连接。在主要用于传输电力的高功率、大电流的电连接装置中,某些导线会配有屏蔽部,防止漏电。在精密仪器中,导线也会配有屏蔽部,防止信号干扰。但导线需要通过电连接端子与外部设备实现连接,而电连接端子容易发生漏电事故或信号干扰,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端子和电连接装置。电连接端子,用于与导线连接,该电连接端子包括:第一屏蔽结构,由导体材料制成,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二屏蔽结构,由导体材料制成,与第一屏蔽结构连接,包括与第一夹持部对应设置的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配合用于夹持导线的一部分,第一屏蔽结构和第二屏蔽结构连接并围成屏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端子,用于与导线(100)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屏蔽结构,由导体材料制成,包括第一夹持部(30);/n第二屏蔽结构,由导体材料制成,与所述第一屏蔽结构连接,包括与所述第一夹持部(30)对应设置的第二夹持部(40),所述第一夹持部(30)与所述第二夹持部(40)配合用于夹持所述导线(100)的一部分,所述第一屏蔽结构和所述第二屏蔽结构连接并围成屏蔽腔;/n接头(50),由导体材料制成,设置在所述屏蔽腔内,用于与所述导线(100)连接并导通,所述接头(50)与所述第一屏蔽结构和所述第二屏蔽结构均绝缘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端子,用于与导线(100)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屏蔽结构,由导体材料制成,包括第一夹持部(30);
第二屏蔽结构,由导体材料制成,与所述第一屏蔽结构连接,包括与所述第一夹持部(30)对应设置的第二夹持部(40),所述第一夹持部(30)与所述第二夹持部(40)配合用于夹持所述导线(100)的一部分,所述第一屏蔽结构和所述第二屏蔽结构连接并围成屏蔽腔;
接头(50),由导体材料制成,设置在所述屏蔽腔内,用于与所述导线(100)连接并导通,所述接头(50)与所述第一屏蔽结构和所述第二屏蔽结构均绝缘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结构还包括第一壳体(10),所述第二屏蔽结构还包括第二壳体(20),所述第一壳体(10)内形成第一内腔(13),所述第一夹持部(30)和所述第二夹持部(40)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内腔(13)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屏蔽结构还包括第二壳体(20),所述第二壳体(20)与所述第一壳体(10)相互连接,并沿所述电连接端子的轴向可移动地设置;所述第一夹持部(30)由所述第一壳体(10)驱动朝向所述第二夹持部(40)运动,所述第二夹持部(40)由所述第二壳体(20)驱动朝向所述第一夹持部(30)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0)包括底板(11),所述底板(11)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0)的远离所述第二壳体(20)的一端,所述第一夹持部(30)的背离所述第二夹持部(40)的一端抵顶在所述底板(1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20)所述第二壳体(20)的朝向所述底板(11)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内腔(13)内,所述第二夹持部(40)的背离所述第一夹持部(30)的一端抵顶在所述第二壳体(20)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峰樊文凤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精诚铂阳光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