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太阳电池及生产方法、电池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
,特别是涉及一种太阳电池及生产方法、电池组件。
技术介绍
采用载流子选择接触的太阳电池能够降低加工温度,提升光电转换效率,因此应用广泛。目前,载流子选择接触的太阳电池通常采用自燃、爆炸性的硅烷和有毒的硼/磷气体前体,制作载流子选择接触部分。上述太阳电池的制作工程中,安全性能差,工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太阳电池及生产方法、电池组件,旨在解决制作载流子选择接触的太阳电池安全性能差,工艺复杂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太阳电池,包括:N型硅基底;第一过渡金属氧化物薄膜,位于所述N型硅基底的向光面;金属薄膜,位于所述第一过渡金属氧化物薄膜的向光面;所述金属薄膜的材料选自:钴、钌、铑、铟中的至少一种;在所述金属薄膜的材料选自钴的情况下,所述金属薄膜的厚度为11.8nm-15nm;在所述金属薄膜的材料选自钌的情况下,所述金属薄膜的厚度为6.59nm-15nm;在所述金属薄膜的材料选自铑的情况下,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nN型硅基底;/n第一过渡金属氧化物薄膜,位于所述N型硅基底的向光面;/n金属薄膜,位于所述第一过渡金属氧化物薄膜的向光面;所述金属薄膜的材料选自:钴、钌、铑、铟中的至少一种;在所述金属薄膜的材料选自钴的情况下,所述金属薄膜的厚度为11.8nm-15nm;在所述金属薄膜的材料选自钌的情况下,所述金属薄膜的厚度为6.59nm-15nm;在所述金属薄膜的材料选自铑的情况下,所述金属薄膜的厚度为6.88nm-15nm;在所述金属薄膜的材料选自铟的情况下,所述金属薄膜的厚度为8.65nm-15nm;/n第二过渡金属氧化物薄膜,位于所述金属薄膜的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太阳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N型硅基底;
第一过渡金属氧化物薄膜,位于所述N型硅基底的向光面;
金属薄膜,位于所述第一过渡金属氧化物薄膜的向光面;所述金属薄膜的材料选自:钴、钌、铑、铟中的至少一种;在所述金属薄膜的材料选自钴的情况下,所述金属薄膜的厚度为11.8nm-15nm;在所述金属薄膜的材料选自钌的情况下,所述金属薄膜的厚度为6.59nm-15nm;在所述金属薄膜的材料选自铑的情况下,所述金属薄膜的厚度为6.88nm-15nm;在所述金属薄膜的材料选自铟的情况下,所述金属薄膜的厚度为8.65nm-15nm;
第二过渡金属氧化物薄膜,位于所述金属薄膜的向光面;
正面电极,位于所述第二过渡金属氧化物薄膜的向光面;
背面电极,位于所述N型硅基底的背光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N型硅基底的背光面的电子选择层;所述背面电极位于所述电子选择层的背光面;
所述电子选择层的材料选自:掺杂氢化非晶硅、氧化钛、氧化锌、氮化钽、氧化钽、氧化镓、氟化锂、氟化镁、氧化镁、氧化铌或碳酸铯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选择层的厚度为1nm-1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金属氧化物薄膜、所述第二过渡金属氧化物薄膜均选自:氧化钼薄膜、五氧化二钒薄膜、氧化钨薄膜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一过渡金属氧化物薄膜的厚度为10nm-20nm,所述第二过渡金属氧化物薄膜的厚度为20nm-5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过渡金属氧化物薄膜的背光面的透明导电层;所述透明导电层的厚度为30um-200um。
技术研发人员:李华,刘继宇,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