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锁的开锁功能的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89263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6:1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智能锁的开锁功能的控制系统,包括显示模块、语音播报模块、密码模块、指纹模块、刷卡模块和触摸控制模块,显示模块、语音播报模块和触摸控制模块连接密码模块,指纹模块连接密码模块和刷卡模块。具有以下优点:将指纹、密码、卡片三套开锁系统独立运行,即使遇到系统故障,其他开锁系统仍能正常使用,采用无锁孔设计,整体机身无任何机械锁孔,能够彻底避免被技术性开锁,同时又能避免因忘带备用钥匙而导致的进不去家门的情况,增加了产品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确保产品使用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锁的开锁功能的控制系统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智能锁的开锁功能的控制系统,属于电子控制

技术介绍
全自动锁的出现,使门锁的智能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全自动智能锁安装时不需要更换锁体,适应面广,操作简单,因而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故而成为智能锁行业的新宠。但从目前消费者购买的全自动智能锁使用情况来看,前景却不容乐观,由于小毛病多,故障率高,消费者抱怨很大,使得很多成规模的智能锁公司对这款高大上的产品望而却步。目前,开门解锁方式多为传统的机械钥匙或者指纹,密码,卡片,都是采用单系统单离合结构,也就是指纹、密码、卡片都集中在一套系统之中,一旦系统故障,那所有的开锁系统都将不能使用,只能通过备用系统开锁,需用备用钥匙开启才能进入家门,但是使用智能锁的用户基本上不会天天再带一把钥匙出门以备不时之需,且据统计,安装了智能锁的人85%以上的人三个月以后就再找不到原装备用钥匙,以备不时之需的备用钥匙找不到或未随身携带,那开锁系统一旦发生故障,那就无法进家门,只能找开锁公司通过暴力破拆才能进入家门。备用钥匙的使用就使得智能锁上必须配有机械锁孔,机械锁孔的存在就给了小偷可趁之机,大大影响了智能锁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智能锁的开锁功能的控制系统,将指纹、密码、卡片三套开锁系统独立运行,即使遇到系统故障,其他开锁系统仍能正常使用,采用无锁孔设计,整体机身无任何机械锁孔,能够彻底避免被技术性开锁,同时又能避免因忘带备用钥匙而导致的进不去家门的情况,增加了产品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确保产品使用的安全性。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锁的开锁功能的控制系统,包括显示模块、语音播报模块、密码模块、指纹模块、刷卡模块和触摸控制模块,显示模块、语音播报模块和触摸控制模块连接密码模块,指纹模块连接密码模块和刷卡模块;所述语音播报模块包括芯片U6,芯片U6的型号为NV180C,芯片U6的1脚连接有接插件P3的1脚,芯片U6的2脚连接有电容C30一端和芯片U6的19脚,并接3.3V电源,芯片U6的3脚连接有电容C32一端,电容C32另一端和电容C30另一端接地,芯片U6的7脚连接芯片U9的6脚,芯片U6的15脚和芯片U6的16脚接地,芯片U6的19脚连接有电容C31一端,电容C31另一端接地,芯片U6的20脚连接有接插件P3的2脚。进一步的,所述显示模块包括场效应管Q7和场效应管Q8,场效应管Q7的栅极连接有芯片U9的5脚和电阻R41一端,场效应管Q7的源极和电阻R41另一端接地,场效应管Q7的漏极连接有二极管D10一端、二极管D11一端、二极管D12一端、二极管D13一端、二极管D14一端、二极管D15一端、二极管D16一端和二极管D17一端,场效应管Q8的栅极连接有芯片U9的4脚和电阻R42一端,场效应管Q8的源极和电阻R42另一端接地,场效应管Q8的漏极连接有二级管D18一端、二级管D19一端、二级管D20一端和二级管D21一端,二极管D10另一端、二极管D11另一端、二极管D12另一端、二极管D13另一端、二极管D14另一端、二极管D15另一端、二极管D16另一端、二极管D17另一端、二极管D18另一端、二极管D19另一端、二极管D20另一端和二极管D21另一端连接有电阻R32一端,电阻R32另一端接3.3V电源。进一步的,所述密码模块包括芯片U9,芯片U9的型号为PIC16LF1936,芯片U9的1脚连接有截止阀J2一端,截止阀J2另一端连接有电阻R31一端和电容C57一端,电阻R31另一端接3.3V电源,芯片U9的3脚连接有电容C64一端,芯片U9的5脚连接有芯片U5的1脚,芯片U9的7脚连接有电阻R50一端,电阻R50另一端连接芯片U8的28脚,芯片U9的8脚连接有电容C57另一端,芯片U9的9脚连接有电阻R52一端,电阻R52另一端连接有接插件P10的5脚,芯片U9的10脚连接有接插件P7的6脚,芯片U9的11脚连接有接插件P7的3脚,芯片U9的13脚连接芯片U2的13脚,芯片U9的14脚连接芯片U2的14脚,芯片U9的15脚连接芯片U2的15脚,芯片U9的16脚连接芯片U2的16脚,芯片U9的17脚连接有接插件P11的4脚,芯片U9的18脚连接有接插件P11的3脚,芯片U9的19脚接地,芯片U9的20脚连接有电容C61一端,芯片U9的21脚连接有电阻R36一端,芯片U9的22脚连接有电阻R36一端,芯片U9的24脚连接有接口S3的1脚,接口S3的2脚接地,芯片U9的25脚连接有接插件P7的5脚,芯片U9的26脚连接有电阻R51一端,电阻R51另一端连接有接插件P10的3脚,芯片U9的27脚连接有截止阀J4一端,截止阀J4另一端连接有芯片U2的19脚,芯片U9的28脚连接有截止阀J5一端,截止阀J5另一端连接芯片U13的1脚;所述密码模块还包括接插件P5,接插件P5的1脚连接有芯片U9的1脚,接插件P5的2脚接3.3V电源,接插件P5的3脚接地,接插件P5的4脚连接有芯片U9的28脚,接插件P5的4脚连接有芯片U9的28脚,接插件P5的5脚连接有芯片U9的27脚。进一步的,所述指纹模块包括芯片U8,芯片U8的型号为PIC16LF1936,芯片U8的1脚连接有截止阀J1一端和接插件P6的1脚,截止阀J1另一端连接有电阻R20一端和电容C39一端,芯片U8的8脚连接电容C39另一端,芯片U8的11脚连接有电容C40一端和晶振X2一端,芯片U8的12脚连接有电容C43一端和晶振X2另一端,芯片U8的13脚连接有电阻R53一端,电阻R53另一端连接有接插件P10的4脚,芯片U8的17脚连接有接插件P4的2脚,芯片U8的18脚连接接插件P4的3脚,芯片U8的19脚和电容C40另一端、电容C43另一端接地,芯片U8的20脚连接有电容C44一端,芯片U8的20脚和电阻R20另一端接3.3V电源,电容C44另一端接地,芯片U8的21脚连接芯片U9的21脚,芯片U8的22脚连接芯片U9的22脚,芯片U8的23脚连接P4的5脚,芯片U8的27脚连接有截止阀J6一端和接插件P6的5脚,截止阀J6的另一端连接有接插件P7的4脚,芯片U8的28脚连接有截止阀J3一端和接插件P6的4脚,截止阀J3另一端连接有芯片U9的7脚,芯片U8的9脚连接有电阻R22一端,电阻R22另一端连接有二极管D7一端,芯片U8的16脚连接有电阻R26一端,电阻R26另一端连接有二极管D6一端,二极管D6另一端和二极管D7另一端接地,芯片U8的10脚连接有电阻R45一端和场效应管Q9一端,电阻R45另一端和场效应管Q9的源极、栅极接地,场效应管Q9的漏极连接有电阻R44一端,电阻R44另一端连接有电容C65一端和电阻R43一端,并接3.3V电源,电容C65另一端接地,电阻R43另一端接3.3V电源,芯片U8的14脚连接有电阻R17一端和场效应管Q2的栅极,场效应管Q2的源极和电阻R17另一端接3.3V电源,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有电容C34一端和电容C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锁的开锁功能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模块、语音播报模块、密码模块、指纹模块、刷卡模块和触摸控制模块,显示模块、语音播报模块和触摸控制模块连接密码模块,指纹模块连接密码模块和刷卡模块;/n所述语音播报模块包括芯片U6,芯片U6的型号为NV180C,芯片U6的1脚连接有接插件P3的1脚,芯片U6的2脚连接有电容C30一端和芯片U6的19脚,并接3.3V电源,芯片U6的3脚连接有电容C32一端,电容C32另一端和电容C30另一端接地,芯片U6的7脚连接芯片U9的6脚,芯片U6的15脚和芯片U6的16脚接地,芯片U6的19脚连接有电容C31一端,电容C31另一端接地,芯片U6的20脚连接有接插件P3的2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锁的开锁功能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模块、语音播报模块、密码模块、指纹模块、刷卡模块和触摸控制模块,显示模块、语音播报模块和触摸控制模块连接密码模块,指纹模块连接密码模块和刷卡模块;
所述语音播报模块包括芯片U6,芯片U6的型号为NV180C,芯片U6的1脚连接有接插件P3的1脚,芯片U6的2脚连接有电容C30一端和芯片U6的19脚,并接3.3V电源,芯片U6的3脚连接有电容C32一端,电容C32另一端和电容C30另一端接地,芯片U6的7脚连接芯片U9的6脚,芯片U6的15脚和芯片U6的16脚接地,芯片U6的19脚连接有电容C31一端,电容C31另一端接地,芯片U6的20脚连接有接插件P3的2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锁的开锁功能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块包括场效应管Q7和场效应管Q8,场效应管Q7的栅极连接有芯片U9的5脚和电阻R41一端,场效应管Q7的源极和电阻R41另一端接地,场效应管Q7的漏极连接有二极管D10一端、二极管D11一端、二极管D12一端、二极管D13一端、二极管D14一端、二极管D15一端、二极管D16一端和二极管D17一端,场效应管Q8的栅极连接有芯片U9的4脚和电阻R42一端,场效应管Q8的源极和电阻R42另一端接地,场效应管Q8的漏极连接有二级管D18一端、二级管D19一端、二级管D20一端和二级管D21一端,二极管D10另一端、二极管D11另一端、二极管D12另一端、二极管D13另一端、二极管D14另一端、二极管D15另一端、二极管D16另一端、二极管D17另一端、二极管D18另一端、二极管D19另一端、二极管D20另一端和二极管D21另一端连接有电阻R32一端,电阻R32另一端接3.3V电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锁的开锁功能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码模块包括芯片U9,芯片U9的型号为PIC16LF1936,芯片U9的1脚连接有截止阀J2一端,截止阀J2另一端连接有电阻R31一端和电容C57一端,电阻R31另一端接3.3V电源,芯片U9的3脚连接有电容C64一端,芯片U9的5脚连接有芯片U5的1脚,芯片U9的7脚连接有电阻R50一端,电阻R50另一端连接芯片U8的28脚,芯片U9的8脚连接有电容C57另一端,芯片U9的9脚连接有电阻R52一端,电阻R52另一端连接有接插件P10的5脚,芯片U9的10脚连接有接插件P7的6脚,芯片U9的11脚连接有接插件P7的3脚,芯片U9的13脚连接芯片U2的13脚,芯片U9的14脚连接芯片U2的14脚,芯片U9的15脚连接芯片U2的15脚,芯片U9的16脚连接芯片U2的16脚,芯片U9的17脚连接有接插件P11的4脚,芯片U9的18脚连接有接插件P11的3脚,芯片U9的19脚接地,芯片U9的20脚连接有电容C61一端,芯片U9的21脚连接有电阻R36一端,芯片U9的22脚连接有电阻R36一端,芯片U9的24脚连接有接口S3的1脚,接口S3的2脚接地,芯片U9的25脚连接有接插件P7的5脚,芯片U9的26脚连接有电阻R51一端,电阻R51另一端连接有接插件P10的3脚,芯片U9的27脚连接有截止阀J4一端,截止阀J4另一端连接有芯片U2的19脚,芯片U9的28脚连接有截止阀J5一端,截止阀J5另一端连接芯片U13的1脚;
所述密码模块还包括接插件P5,接插件P5的1脚连接有芯片U9的1脚,接插件P5的2脚接3.3V电源,接插件P5的3脚接地,接插件P5的4脚连接有芯片U9的28脚,接插件P5的4脚连接有芯片U9的28脚,接插件P5的5脚连接有芯片U9的27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锁的开锁功能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模块包括芯片U8,芯片U8的型号为PIC16LF1936,芯片U8的1脚连接有截止阀J1一端和接插件P6的1脚,截止阀J1另一端连接有电阻R20一端和电容C39一端,芯片U8的8脚连接电容C39另一端,芯片U8的11脚连接有电容C40一端和晶振X2一端,芯片U8的12脚连接有电容C43一端和晶振X2另一端,芯片U8的13脚连接有电阻R53一端,电阻R53另一端连接有接插件P10的4脚,芯片U8的17脚连接有接插件P4的2脚,芯片U8的18脚连接接插件P4的3脚,芯片U8的19脚和电容C40另一端、电容C43另一端接地,芯片U8的20脚连接有电容C44一端,芯片U8的20脚和电阻R20另一端接3.3V电源,电容C44另一端接地,芯片U8的21脚连接芯片U9的21脚,芯片U8的22脚连接芯片U9的22脚,芯片U8的23脚连接P4的5脚,芯片U8的27脚连接有截止阀J6一端和接插件P6的5脚,截止阀J6的另一端连接有接插件P7的4脚,芯片U8的28脚连接有截止阀J3一端和接插件P6的4脚,截止阀J3另一端连接有芯片U9的7脚,芯片U8的9脚连接有电阻R22一端,电阻R22另一端连接有二极管D7一端,芯片U8的16脚连接有电阻R26一端,电阻R26另一端连接有二极管D6一端,二极管D6另一端和二极管D7另一端接地,芯片U8的10脚连接有电阻R45一端和场效应管Q9一端,电阻R45另一端和场效应管Q9的源极、栅极接地,场效应管Q9的漏极连接有电阻R44一端,电阻R44另一端连接有电容C65一端和电阻R43一端,并接3.3V电源,电容C65另一端接地,电阻R43另一端接3.3V电源,芯片U8的14脚连接有电阻R17一端和场效应管Q2的栅极,场效应管Q2的源极和电阻R17另一端接3.3V电源,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有电容C34一端和电容C33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兵张元勇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艾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