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RLS的锂电池全工况自适应等效电路模型
本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效电路建模领域,涉及一种基于RLS的锂电池全工况自适应等效电路模型。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锂电池凭借其优越的特性,逐渐成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首选。锂电池特性复杂多变,且相互耦合,为电池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电池模型是电池特性的数学表现形式,精确的电池模型不仅能反映出电池特性与众多影响因素间的关系,也为精确的状态估计提供了重要基础,电池模型的研究对提高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常见的动力电池模型包含电化学模型、等效电路模型和黑箱模型等。其中等效电路模型具有模型方程简单,参数辨识方便,实时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类动力电池状态估计方法。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多样的等效电路模型,如Rint模型、Thevenin模型、PNGV(PartnershipforaNewGenerationofVehicles,新一代汽车合作伙伴计划)模型、DP(Dualpolarization,双极化)模型以及多阶RC模型等。理论上多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RLS的锂电池全工况自适应等效电路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建立锂电池DP离线模型;所述DP离线模型即为DP等效电路模型;/nS2、获取锂电池OCV-SOC曲线;/nS3、利用锂电池放电结束时的端电压响应曲线对DP离线模型进行参数辨识;/nS4、利用带遗忘因子的RLS对R-DP在线模型的剩余参数进行辨识;定义R-DP在线模型为某个确定充放电过程欧姆电阻R已知的DP在线模型;/nS5、建立全工况自适应等效电路模型:当工况电流恒定时,输出DP离线模型辨识结果;当工况电流时变时,输出R-DP在线模型辨识结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RLS的锂电池全工况自适应等效电路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建立锂电池DP离线模型;所述DP离线模型即为DP等效电路模型;
S2、获取锂电池OCV-SOC曲线;
S3、利用锂电池放电结束时的端电压响应曲线对DP离线模型进行参数辨识;
S4、利用带遗忘因子的RLS对R-DP在线模型的剩余参数进行辨识;定义R-DP在线模型为某个确定充放电过程欧姆电阻R已知的DP在线模型;
S5、建立全工况自适应等效电路模型:当工况电流恒定时,输出DP离线模型辨识结果;当工况电流时变时,输出R-DP在线模型辨识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LS的锂电池全工况自适应等效电路模型,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1中的DP等效电路模型,包括一个电压源Uoc、一个欧姆内阻R和两个RC环路;其中,Uoc表示锂电池的开路电压;R表示锂电池的欧姆内阻;两个RC环路分别为Rp、Cp与Rs、Cs,用Rp、Cp与Rs、Cs构成的两个RC环路共同模拟锂电池的极化过程;其中,Rp表示锂电池浓度差极化电阻,Cp表示锂电池浓度差极化电容,Rs表示电化学极化内阻,Cs表示电化学极化电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LS的锂电池全工况自适应等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向伟,高岩,司阳,刘鹏辉,杜少通,朱军,谢东垒,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