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纳米粒子充注实验的无铸体效应储层评价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无铸体效应砂岩天然气勘探开发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纳米粒子充注实验的无铸体效应储层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致密气资源非常丰富,储层分布范围广、资源潜力巨大,已成为现今油气勘探的重点,但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不仅缺乏有效的勘探开发经验,对致密气地质特征的认知十分浅显,尤其是岩性油气藏,受多物源和复杂古水系的影响,沉积相和储集砂体时空迁移大、储层非均质性强,目前勘探开发的致密砂岩储层主要集中在0.1~1mD,但同时在致密砂岩储层中还存在大量的小于0.1mD的储层,由于低于0.1mD的致密储层中喉道极为细小、渗透性极差,甚至有部分样品压铸过程中难以将压铸液注入孔隙中,在制片完成后通过普通透射光偏光显微镜会发现,在薄片中几乎完全无法观察到铸体存在,即无法发现孔隙,该类储层在致密砂岩油气田中经常有发现,且部分井有一定产能,但目前没有较为系统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有效评价,无法精准的评价该类储层的含气性,严重制约着下一步天然气资源量的准确估算、储量的提交和寻找勘探接替领域。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纳米粒子充注实验的无铸体效应储层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一:获取待评价储层的储层样品;/n步骤二:观测无铸体效应储层的储集空间分布;/n步骤三:确定理论成藏可能;/n步骤四:证实铸体效应储层的连通性;/n步骤五:现场实验证实其含气性及其含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纳米粒子充注实验的无铸体效应储层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获取待评价储层的储层样品;
步骤二:观测无铸体效应储层的储集空间分布;
步骤三:确定理论成藏可能;
步骤四:证实铸体效应储层的连通性;
步骤五:现场实验证实其含气性及其含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纳米粒子充注实验的无铸体效应储层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二观测无铸体效应储层的储集空间的具体方法为:对选取的储层样品进行表面氩离子抛光处理,在抛光面上应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进行微米-纳米微观储集空间观测,确定样品是否有有效孔隙的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纳米粒子充注实验的无铸体效应储层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对微米-纳米微观储集空间观测主要包括对样品孔隙和喉道的观测,并获取样品的扫描电镜图像并进行信息深度提取,获取有效孔隙类型比例、几何形态、孔喉分布、平均孔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纳米粒子充注实验的无铸体效应储层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三确定理论成藏可能是对步骤一获取的样品进行密闭取心测试,获取含气饱和度和相对应岩样的压汞曲线,应用拉普拉斯方程,计算天然气成藏有效孔喉的下限,结合步骤二测出的微孔的大小证实微孔是否普遍含气;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第1步,依据密闭取心测试出的含气饱和度,在毛管压力曲线横轴上找到对应的进汞饱和度,在毛管压力曲线的纵轴上读出对应的进汞压力;
第2步,依据拉普拉斯方程计算出该压力对应的孔喉半径即为临界有效孔喉含气下限,拉普拉斯方程如下式
r=2σcosθ/p
式中:
r:喉道半径;
σ:界面张力,480mN/m;
θ:接触角,140°;
P:毛管进汞压力;
第3步,将第2步计算得到的临界有效孔喉含气下限值与步骤二测到的无铸体效应储层微孔的大小相比较,如果微孔大于临界有效孔喉含气下限值则说明可以气体充注,如果微孔小于计算下限则说明气体无法充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纳米粒子充注实验的无铸体效应储层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四证实铸体效应储层的连通性是采用纳米粒子充注实验方法进行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纳米粒子充注实验的无铸体效应储层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粒子充注实验的具体过程如下:
第1步,制备贵金属纳米粒子;
第2步,高压驱替;
第3步,通过电镜的手段观测充注特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锐,刘新社,黄道军,王怀厂,范立勇,赵伟波,张辉,刘文香,李雪梅,杜小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