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管道消音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空气管道的出口安装有多个出风口,并在出风口上设有调节出风量的风口罩,通过风口罩便于对出风口的出风量大小进行调节;(2)调节出风口的出风量,减小其中一个出风口的出风量,使得流动气体在经过出风量较小的出风口时产生扰流,从而降低其他出风口上排出气流的风噪;(3)在空气管道上安装消音管,消音管安装在出风口的前端,空气管道中存在较多的弯折部位,气流在经过弯折部位后容易发生震动,产生风噪,当存在风噪的气流经过消音管后,消音管吸收气流中大部分的风噪,从而防止风噪通过出风口排出,达到消音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管道消音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消音方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管道消音方法。
技术介绍
新风系统是由送风系统和排风系统组成的一套独立空气处理系统,它分为管道式新风系统和无管道新风系统两种,管道式新风系统由新风机和管道配件组成,通过新风机净化室外空气导入室内,通过管道将室内空气排出;无管道新风系统由新风机组成,同样由新风机净化室外空气导入室内;管道式新风系统由于工程量大更适合工业、大面积办公区或者教室使用,而新风系统在办公区域或者教室使用时,需要尽可能减小噪音,防止新风系统工作时产生的噪音对室内人员的工作、学习造成影响。目前,市面上的新风系统大多采用单个出风口,容易在出风口的位置形成风噪,并且在新风管道的外侧包覆隔音棉,来降低新风管道产生的噪音,但是隔音棉需要经常更换以保证隔音效果,造成吸风系统投入成本较大的问题,并且隔音棉包覆在管道外,容易使得管道的占地面更大,减小室内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空气管道消音方法,通过改变空气管道的结构来降低空气管道出风口以及空气管道内的风噪,从而减小新风系统送风时对室内工作人员、学生造成影响,并且使得通过管道的结构更为合理,可以更有效的对风管内风噪进行消减。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气管道消音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空气管道的出口安装有多个出风口;(2)调节出风口的出风量,减小其中一个出风口的出风量;(3)在空气管道上安装消音管,消音管安装在出风口的前端;(4)在空气管道的末端盖设管路端盖。进一步的,步骤(2)中减小出风量的出风口,为距离空气管进风口最近的出风口。进一步的,步骤(2)中将距离进风口最近的出风口关闭。进一步的,所述出风口为三通结构,以便于在出风量较小的出风口形成扰流,以防止气流在其他出风口处产生风噪。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的消音管内设有消音柱,消音柱可以吸收空气管道拐角处的空气震动,以降低风速、吸收经过消音管气流的风噪。进一步的,消音管的直径大于空气管道的直径,以使消音柱的端部与消音柱内壁处于同一平面上。进一步的,消音管与最接近的出风口之间的间距为0-50cm,相邻出风口之间的间距为0-10cm,离管路端盖最近的出风口与管路端盖之间的间距为8-9c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空气管道中存在较多的弯折部位,气流在经过弯折部位后容易发生震动,产生风噪,当存在风噪的气流经过消音管后,消音管吸收气流中大部分的风噪,从而防止风噪通过出风口排出,达到消音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消音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出风口的剖视图。附图标记:空气管道1,出风口2,消音管3,风口罩4,风口插头8、风量调节块9,消音接头1a,消音管壳2a,消音件3a,第一消音柱环4a,第二消音柱环5a,第一消音柱6a,第二消音柱7a。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一种空气管道消音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空气管道1的出口安装有多个出风口2,并在出风口2上设有调节出风量的风口罩4,通过风口罩4便于对出风口2的出风量大小进行调节;(2)调节出风口2的出风量,减小其中一个出风口2的出风量,使得流动气体在经过出风量较小的出风口2时产生扰流,从而降低其他出风口2上排出气流的风噪,通过调节其中一个出风口2的风量大小,当气流经过出风口2时,气流的截面积发生变化,导致气流其实衰减,并且截面积发生变化可以使得风噪衰减,从而整体降低风噪;(3)在空气管道1上安装消音管3,消音管安3装在出风口2的前端,空气管道1中存在较多的弯折部位,气流在经过弯折部位后容易发生震动,产生风噪,当存在风噪的气流经过消音管3后,消音管3吸收气流中大部分的风噪,从而降低风噪,通过出风口2排出并且消音件3可以降低气流流速,从而降低风噪的噪音大小,达到整体消音目的;(4)在空气管道的末端盖设管路端盖,风噪在经过管路端盖反射后反弹,在反射过程中,风噪发生衰减,从而减小出风口部位的风噪。步骤(2)中减小出风量的出风口2,为距离空气管1进风口最近的出风口2,在最前端的出风口2内形成扰流,便于扰流对在后的出风口2的风速进行干扰,降低出风口2的气流速度,从而降低出风口2上产生的风噪。步骤(2)中将距离进风口最近的出风口2关闭,最前端的出风口2处无出风,在出风口2处形成的扰流较大,从而降低在后出风口2处的风噪。所述出风口2为三通结构,以便于在出风量较小的出风口形成扰流,以防止气流在其他出风口处产生风噪。步骤(3)中所述的消音管3内设有消音柱,消音柱可以吸收空气管道1拐角处的空气震动,以降低风速、吸收经过消音管气流的风噪。消音管3的直径大于空气管道1的直径,以使消音管3的端部与消音柱内壁处于同一平面上。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出风口2的出风朝向一致,即,相邻出风口2的端口位于同一平面内,防止气流在静音管路1内形成涡流,导致最远端出风口2的扰流效果减弱,进一步影响其他出风口2的降噪性能。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位于最后端的出风口2上安装有管路端盖3,通过管路端盖3将空气管道1的末端进行封堵,便于气流在空气管道1的末端形成回流,同样降低出风口2的气流速度。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消音管3包括消音接头1a、消音管壳2a和消音件3a,消音件3a固定安装在消音管壳2a内,消音接头1a固定安装在消音管壳2a的两端,以便于将消音管连接至主管路上,通过消音件3a的设置,便于对消音管A内形成的噪音进行吸附,降低本消音管组进风口部位的风噪,并且消音件3的设置,使得管路内壁的面积增加,流体在靠近管壁的位置上流速较低,从而降低管路中气流的流速,从而降低风噪。进一步的,消音件3a内壁上均匀连接有第一消音柱环4a和第二消音柱环5a,第一消音柱环4a与第二消音柱环5a交错设置,即,相邻的第一消音柱环4a之间设有第二消音柱环5a,相邻的第二消音柱换5a之间设有第一消音柱环4a,第一消音柱环4a内包括均布的第一消音柱6a,第二消音柱环5a内包括均布的第二消音柱7a,第一消音柱6a与第二消音柱7a也交错设置,即,第二消音柱7a位于两个第一消音柱6a之间的中垂面上,优选的,消音件3a采用的是消音棉材料,通过交错设置的第一消音柱环4a、第二消音柱环5a,增加消音件3a的内壁面积,从而降低气流流速,降低风噪,并且由于交错设置,可以产生扰流,从而进一步降低气流流速,降低风噪。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风口罩4包括风口插头8、风量调节块9,风量调节块9转动安装在风口插头8内,通过转动风量调节块9对风口罩7的出风量进行调节,风口插头8可拆式安装在出风口2,通过封口插头8对出风口2的出风量进行调节。消音管与最接近的出风口之间的间距为0-50cm,相邻出风口之间的间距为0-10cm,离管路端盖最近的出风口与管路端盖之间的间距为8-9cm。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管道消音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在空气管道的出口安装有多个出风口;/n(2)调节出风口的出风量,减小其中一个出风口的出风量;/n(3)在空气管道上安装消音管,消音管安装在出风口的前端;/n(4)在空气管道的末端盖设管路端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管道消音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空气管道的出口安装有多个出风口;
(2)调节出风口的出风量,减小其中一个出风口的出风量;
(3)在空气管道上安装消音管,消音管安装在出风口的前端;
(4)在空气管道的末端盖设管路端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管道消音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减小出风量的出风口为距离空气管进风口最近的出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气管道消音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将距离进风口最近的出风口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管道消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为三通结构,气流经过出风口为时截面积发生变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元利,李龙伟,曹国鑫,黄少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纳风净化技术有限公司,浙江玉环纳风净化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