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临界机组降压吹管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88803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5:59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超临界机组降压吹管系统及方法,所述方案将过热器、再热器和高压旁路系统连为一体,可充分发挥机组的整体能力,所述方案中再热器容积是过热器的3倍左右,极大地增加了吹管时锅炉的容积蓄热量,使吹管蒸汽可采用较低的初压力,避免临吹门卡涩的发生;也使吹管的有效时间有了成倍的增长,有“一管顶两管”的效果,从而成倍减少吹管次数,减轻对锅炉的损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临界机组降压吹管系统及方法
本公开属于机组降压吹管
,尤其涉及一种超临界机组降压吹管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
技术介绍
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由于超临界机组锅炉蓄热能力小,在采用降压吹管时,只是靠提高吹管蒸汽的初参数来提高锅炉的蓄热量,但参数的提高又容易造成临吹门的卡涩,所以,只能在临吹门可承受的范围内,谨慎地提高吹管参数。导致的结果是,大型超临界锅炉的降压吹管次数已达到200次以上;且每次吹管的有效时间难以达到一分钟的期望值,大量的蒸汽消耗在临吹门的开启和关闭上,极不经济,对锅炉和环境的损害也越来越不可忽视。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超临界机组的降压吹管仍沿用汽包炉的吹管系统设计,临吹门都是设置在过热蒸汽管道出口。按照《火力发电建设工程机组蒸汽吹管导则》(简称“导则”)又可分为:“两段吹管”和“一段吹管”两种降压吹管方式;其中,“两段吹管”是基于分段吹扫更有利于过热器系统清洁的考虑,先单独吹扫过热器及其管道系统,再串联吹扫过热器、再热器及其管道系统;而“一段吹管”是基于经济性更好的考虑,直接串联吹扫过热器、再热器及其管道系统,随着导则对“每段吹管期间,至少要停炉冷却两次,每次停炉冷却时间不得少于12小时”的要求。“一段吹管”的优势更明显了,比“两段吹管”少三次锅炉点火启动,且工期减半,成为首选方案;但是,两种降压吹管方式临吹门都是设置在过热蒸汽管道出口,利用的锅炉蓄热都来自水冷壁、分离器和过热器系统,再热器不参与蓄热,且吹管蓄热期间处于干烧的不安全状态,需严格控制锅炉负荷在15%以下和炉膛出口烟气温度在530℃以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超临界机组降压吹管系统及方法,所述方案将过热器、再热器和高压旁路系统连为一体,将再热器作为吹管蓄热部件使用,增加了吹管时锅炉的容积蓄热量,使吹管蒸汽可采用较低的初压力,避免临吹门卡涩的发生;同时使吹管的有效时间有了成倍的增长,有“一管顶两管”的效果,从而成倍减少吹管次数,减轻对锅炉的损害。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超临界机组降压吹管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分离器、过热器、主蒸汽管道、冷再热管道、再热器、热再热管道,在主蒸汽管道与冷再热管道间设置有集粒器,所述主蒸汽管道与冷再热管道之间通过高压旁路管道连通,所述高压旁路管道设置有第一临吹门;所述热再热管道出口设置有第二临吹门。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临吹门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有靶板器和消音器。进一步的,所述吹管系统的主管道吹管的蒸汽流向是:分离器来汽→过热器→主蒸汽管道→集粒器→冷再热蒸汽管道→再热器→热再热蒸汽管道→第二临吹门→靶板器→消音器→排大气。进一步的,所述吹管系统的高压旁路管道吹管的蒸汽流向是:分离器来汽→过热器→主蒸汽管道→高压旁路管道→第一临吹门→冷再热蒸汽管道→再热器→热再热蒸汽管道→第二临吹门→靶板器→消音器→排大气。进一步的,所述主管道吹管与高压旁路管道吹管同步进行。进一步的,所述再热器容积是过热器的3倍。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超临界机组降压吹管方法,其利用上述的超临界机组降压吹管系统,所述方法包括:锅炉冷态水冲洗;锅炉热态水冲洗;第一阶段吹管,预先根据锅炉启动曲线缓慢升压,当蒸汽压力升至预设压力值时,开启第二临吹门,进行试吹管,并确定正式吹管蒸汽参数;当蒸汽压力升至正式吹管蒸汽参数时,打开临吹门进行第一阶段吹管;第二阶段吹管,预先进行试吹管,试吹管正常时,将蒸汽压力升至正式吹管蒸汽参数,先主管道吹管预设次数,再同时进行主管道和高压旁路管道的同步吹管,并进行打靶测试。第三阶段吹管,重复第二阶段吹管步骤,主管道和高压旁路管道同步吹管预设次数,并进行打靶测试,直至打靶合格,结束吹管。进一步的,所述再热器全程不干烧,且在吹管过程中主管道和高压旁路管道同步吹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的有益效果是:(1)本公开所述方案将过热器、再热器和高压旁路系统连为一体,可充分发挥机组的整体能力,所述方案中的再热器容积是过热器的3倍左右,上述设置极大地增加了吹管时锅炉的容积蓄热量,使吹管蒸汽可采用较低的初压力,避免临吹门卡涩的发生;也使吹管的有效时间有了成倍的增长,有“一管顶两管”的效果,从而成倍减少吹管次数,减轻对锅炉的损害。(2)本公开所述方案吹管过程中,再热器全程不干烧,保护了再热器;也使锅炉可较高负荷下运行,避免低负荷运行的不完全燃烧损失。(3)所述方案高压旁路管道与主管道同步吹扫,既节省了材料和安装费;也减小了过热器后的阻力,有助于提高过热器吹管系数。(4)在吹管阶段,还可随机进行向2号高压加热器、汽动给水泵和辅助蒸汽系统等冷再热蒸汽用户试供蒸汽等工作,也可进行再热器安全门校验,为整套启动提供更好的条件。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一中所述的超临界机组降压吹管系统布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公开作进一步说明。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临界机组降压吹管系统。降压吹管依赖于锅炉的蓄热,若能增加吹管时的锅炉蓄热,就能改善降压吹管的效果。随着技术的进步,超临界机组的蒸汽参数在不断提高,其再热器系统的蒸汽参数也随之提高,设计压力值已高于6MPa,安全门最低动作值接近7MPa。此设计参数,大幅高于按压降比理论计算的降压吹管蒸汽初压力值(4.5MPa左右),也与导则推荐的降压吹管蒸汽初压力值(6.5MPa)相当。因此,再热器系统完全可以作为吹管蓄热部件使用。基于再热器系统参与吹管蓄热,本公开提出一种新的超临界机组降压法吹管系统,如图1所示,所述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分离器、过热器、主蒸汽管道、冷再热管道、再热器、热再热管道,在主蒸汽管道与冷再热管道间设置有集粒器,所述主蒸汽管道与冷再热管道之间通过高压旁路管道连通,所述高压旁路管道设置有第一临吹门;所述热再热管道出口设置有第二临吹门。所述吹管系统的主要特征是:1、将第二临吹门设置在再热器出口的热再热管道处;2、在主蒸汽管道和冷再热管道间设置有集粒器,用于防止过热器内的杂质吹入再热器;3、所述高压旁路管道正式的高压旁路阀缓装,用临时电动闸阀代替,设置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临界机组降压吹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分离器、过热器、主蒸汽管道、冷再热管道、再热器、热再热管道,在主蒸汽管道与冷再热管道间设置有集粒器,所述主蒸汽管道与冷再热管道之间通过高压旁路管道连通,所述高压旁路管道设置有第一临吹门;所述热再热管道设置有第二临吹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临界机组降压吹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分离器、过热器、主蒸汽管道、冷再热管道、再热器、热再热管道,在主蒸汽管道与冷再热管道间设置有集粒器,所述主蒸汽管道与冷再热管道之间通过高压旁路管道连通,所述高压旁路管道设置有第一临吹门;所述热再热管道设置有第二临吹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临界机组降压吹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临吹门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有靶板器和消音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临界机组降压吹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吹管系统的主管道吹管的蒸汽流向是:分离器来汽→过热器→主蒸汽管道→集粒器→冷再热蒸汽管道→再热器→热再热蒸汽管道→第二临吹门→靶板器→消音器→排大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临界机组降压吹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吹管系统的高压旁路管道吹管的蒸汽流向是:分离器来汽→过热器→主蒸汽管道→高压旁路管道→第一临吹门→冷再热蒸汽管道→再热器→热再热蒸汽管道→第二临吹门→靶板器→消音器→排大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临界机组降压吹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吹管与高压旁路管道吹管同步进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临界机组降压吹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热器容积是过热器的3倍。


7.一种超临界机组降压吹管方法,其利用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部俊锋刘希健刘志敏李林丛壮王子奇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中实易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