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力脉冲振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8706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5: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是液力脉冲振荡装置,它包括上接头、旋转主轴、圆柱凸轮机构、圆形流道、内筒、运动外壳、环壁弹簧、移动圆筒、下接头,上接头、内筒、下接头依次连接构成中心腔体,旋转主轴、圆柱凸轮机构、圆形流道位于中心腔体内;圆柱凸轮机构由圆柱凹槽通过滑动滚子、凸轮销与移动杆连接构成,旋转主轴下端与圆柱凹槽连接,滑动滚子位于圆柱凹槽的导轨内,圆形流道置于下接头内且位于移动杆的下方,圆形流道还具有均布于中间流道外的小流道,小流道下部均与中间流道相通;运动外壳套装在内筒环形外槽处,移动圆筒位于环壁弹簧下面且与环壁弹簧接触配合,移动圆筒处于运动外壳与内筒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产生稳定轴向振动,振荡频率高,振动幅度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力脉冲振荡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应用在石油工程、采矿工程、岩土工程等领域中的钻井装置,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液力脉冲振荡装置。
技术介绍
为适应油气勘探工作发展的需要,当代石油钻井工作主要是向深部和复杂区块拓展。随着各大油田开发,大斜度井、水平井和多分支水平井等复杂结构井应用的数量越来越多,井眼越来越不规则,井斜角大,滑动钻进模式的钻柱和井壁之间的摩阻越来越大,导致钻压传递效率低,严重制约了钻进速度和延伸能力。在深井钻井过程中,硬地层钻进难度大、钻进速度慢的问题非常突出。为满足新钻井条件或新型油气资源的需要,对应的新钻井方法和工具也不断发展。因此,提高钻井速度是目前国内外石油行业的关键问题。目前利用水力动力产生径向振动的方法主要有涡轮驱动偏心法和螺杆马达法。公告号为CN106761472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采用的涡轮驱动偏心的方式;公告号为CN201883999U的中国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多级涡轮偏心式。公告号为CN105937378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采用的是单头螺杆马达的方案;公告号为CN102889067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提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力脉冲振荡装置,其特征在于:这种液力脉冲振荡装置包括上接头(1)、旋转主轴(2)、圆柱凸轮机构、圆形流道(8)、内筒(3)、运动外壳(10)、环壁弹簧(11)、移动圆筒(12)、下接头(14),上接头(1)、内筒(3)、下接头(14)依次连接构成中心腔体,旋转主轴(2)、圆柱凸轮机构、圆形流道(8)位于中心腔体内,旋转主轴(2)上部伸入上接头(1)内部,旋转主轴(2)下端穿过限位垫片(4),限位垫片(4)置于内筒限位凸台上,与内筒(3)固结为一体;圆柱凸轮机构由圆柱凹槽(5)通过滑动滚子(6)、凸轮销(9)与移动杆(7)连接构成,旋转主轴(2)下端与圆柱凹槽(5)上部的中心孔螺纹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力脉冲振荡装置,其特征在于:这种液力脉冲振荡装置包括上接头(1)、旋转主轴(2)、圆柱凸轮机构、圆形流道(8)、内筒(3)、运动外壳(10)、环壁弹簧(11)、移动圆筒(12)、下接头(14),上接头(1)、内筒(3)、下接头(14)依次连接构成中心腔体,旋转主轴(2)、圆柱凸轮机构、圆形流道(8)位于中心腔体内,旋转主轴(2)上部伸入上接头(1)内部,旋转主轴(2)下端穿过限位垫片(4),限位垫片(4)置于内筒限位凸台上,与内筒(3)固结为一体;圆柱凸轮机构由圆柱凹槽(5)通过滑动滚子(6)、凸轮销(9)与移动杆(7)连接构成,旋转主轴(2)下端与圆柱凹槽(5)上部的中心孔螺纹连接;圆柱凹槽(5)插入移动杆(7)上端的空腔内,圆柱凹槽(5)圆周上有波浪凹槽,波浪凹槽首尾相接且具有两个波峰和两个波谷,构成凹槽导轨,滑动滚子(6)位于凹槽导轨内,凸轮销(9)一端穿过移动杆(7)后与滑动滚子(6)转动连接,圆形流道(8)置于下接头(14)内且位于移动杆(7)的下方,移动杆(7)与圆形流道(8)的中间流道同轴线设置,圆形流道(8)还具有均布于中间流道外的小流道,小流道下部均与中间流道相通;圆柱凸轮机构与内筒(3)之间具有环隙,环隙上端与限位垫片(4)的导流孔相通,环隙下端与圆形流道(8)的小流道相通;内筒(3)外壁具有环形外槽,运动外壳(10)套装在环形外槽处,运动外壳(10)内壁具有环形内槽,环壁弹簧(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思琪田胜雷陈卓李玮覃岚陈冰邓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