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面剪切型方钢管阻尼器及作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8664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5: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双面剪切型方钢管阻尼器主要由方钢管,翼缘约束板,连接螺栓构成。方钢管侧面为剪切耗能面,剪切耗能面两端焊接剪切耗能面约束板;方钢管上翼缘、方钢管下翼缘均预留翼缘螺栓孔,翼缘螺栓孔用于和框架梁、框架柱、填充墙连接,其直径和间距可根据实际工程需要由计算确定;翼缘约束板置于方钢管上翼缘、方钢管下翼缘内侧,且比方钢管上翼缘、方钢管下翼缘略长,并预留翼缘约束板螺栓孔,翼缘约束板中部翼缘约束板螺栓孔的直径和间距与翼缘螺栓相同,通过连接螺栓将方钢管与框架梁、框架柱、填充墙连接,翼缘约束板端部翼缘约束板螺栓孔通过连接螺栓直接与框架梁、框架柱、填充墙连接,防止方钢管上翼缘、方钢管下翼缘屈服翘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面剪切型方钢管阻尼器及作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面剪切型方钢管阻尼器及作法,属于工程结构减震

技术介绍
我国属于地震高发国家,城乡建筑抗震性能较差。剪切型金属阻尼器利用自身塑性变形消耗地震能量,可显著高建筑的综合抗震能力,金属阻尼器的可更换性,可促进建筑震后功能的快速恢复。传统剪切型金属阻尼器,结构复杂,造价高,主要用于高层或超高层建筑,不适于在低多层建筑中应用。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双面剪切型方钢管金属阻尼器,用方钢管两个侧面作为剪切耗能面,方钢管的顶面和底面作为连接端,具有成本低,构造简单,施工简便等优点,应用前景良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传统剪切型金属阻尼器缺陷,提出一种双面剪切型方钢管阻尼器。该装置利用方钢管两个侧面的面内剪切变形,耗散地震能量;方钢管的顶面和底面作为连接端与结构主体用螺栓连接,施工简便,成本低,具有良好的震后恢复功能。该阻尼器既可用于高层结构,亦可用于造价较低的低多层建筑。本专利技术双面剪切型方钢管阻尼器主要由方钢管1,翼缘约束板2,连接螺栓3构成。其中方钢管1由Q235钢、低屈服点钢等制成,优先选用低屈服点无缝钢管;方钢管侧面为剪切耗能面4,剪切耗能面4两端焊接剪切耗能面约束板9;方钢管上翼缘5、方钢管下翼缘6均预留翼缘螺栓孔7,翼缘螺栓孔7用于和框架梁10、框架柱11、填充墙13连接,其直径和间距可根据实际工程需要由计算确定;翼缘约束板2置于方钢管上翼缘5、方钢管下翼缘6内侧,且比方钢管上翼缘5、方钢管下翼缘6略长,并预留翼缘约束板螺栓孔8,翼缘约束板2中部翼缘约束板螺栓孔8的直径和间距与翼缘螺栓孔7相同,通过连接螺栓3将方钢管1与框架梁10、框架柱11、填充墙13连接,翼缘约束板2端部翼缘约束板螺栓孔8通过连接螺栓3直接与框架梁10、框架柱11、填充墙13连接,防止方钢管上翼缘5、方钢管下翼缘6屈服翘起,翼缘约束板2的厚度由计算确定,确保方钢管1与框架梁10、框架柱11、填充墙13连接牢固;剪切耗能面约束板9与方钢管侧面4垂直,并与方钢管侧面4、和方钢管上翼缘5、方钢管下翼缘6焊接,确保方钢管侧面4发生平面内剪切变形,同时剪切耗能面约束板9的弯曲变形也能消耗地震能量;连接螺栓3为摩擦型高强螺栓,其主要功能是将方钢管1和翼缘约束板2与主体结构连接,确保主体结构变形时,方钢管上翼缘5、方钢管下翼缘6与主体结构连接牢固,方钢管侧面4发生剪切变形。所述双面剪切型方钢管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方钢管1由Q235钢、低屈服点钢制成,优先选用低屈服点无缝钢管,方钢管上翼缘5通过翼缘约束板2、连接螺栓3与框架梁10、框架柱11、填充墙13连接,方钢管下翼缘6通过翼缘约束板2、连接螺栓3与框架梁10、框架柱11、填充墙13连接。所述双面剪切型方钢管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方钢管侧面为剪切耗能面4,方钢管侧面4两端焊接剪切耗能面约束板9,剪切耗能面约束板9确保方钢管侧面4发生面内剪切变形。所述双面剪切型方钢管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方钢管上翼缘5、方钢管下翼缘6均预留翼缘螺栓孔7,翼缘螺栓孔7用于和框架梁10、框架柱11、填充墙13连接,其直径和间距可根据实际工程需要由计算确定。所述双面剪切型方钢管阻尼器,其特征在于:翼缘约束板2置于方钢管上翼缘5、方钢管下翼缘6内侧,且比方钢管上翼缘5、方钢管下翼缘6略长,并预留翼缘约束板螺栓孔8,翼缘约束板2中部翼缘约束板螺栓孔8的直径和间距与翼缘螺栓孔7相同,通过连接螺栓3将方钢管1与框架梁10、框架柱11、填充墙13连接,翼缘约束板2端部翼缘约束板螺栓孔8通过连接螺栓3直接与框架梁10、框架柱11、填充墙13连接,约束方钢管上翼缘5、方钢管下翼缘6屈服翘起,翼缘约束板2的厚度由计算确定,确保方钢管1与主体结构连接牢固。所述双面剪切型方钢管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切耗能面约束板9与方钢管侧面4垂直,并与方钢管侧面4、和方钢管上翼缘5、方钢管下翼缘6焊接,确保方钢管侧面4发生平面内剪切变形,同时剪切耗能面约束板9的弯曲变形也能消耗地震能量;所述双面剪切型方钢管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螺栓3为摩擦型高强螺栓,其主要功能是将方钢管1和翼缘约束板2与主体结构连接,确保主体结构变形时,方钢管上翼缘5、方钢管下翼缘6与主体结构连接牢固,方钢管侧面4发生剪切变形。本专利技术适用于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剪切变形较大的位置,如高层建筑开缝剪力墙之间,框架梁、柱与填充墙之间等。本专利技术利用方钢管侧面剪切变形消耗地震能量,减小混凝土构件的破坏,提升结构整体的减震能力,控制损伤部位,使建筑结构震后功能可快速恢复,减少经济损失。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方钢管制作,承载力与刚度设计灵活,可根据需求,串联或并联多个阻尼器;方钢管整体性好,避免焊接质量不稳定对阻尼器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全螺栓装配的连接方式,形式简单,拆装方便,具有较好的震后恢复性;;构造简单,造价低,应用前景良好。(四)附图说明图1:双面剪切型方钢管阻尼器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双面剪切型方钢管阻尼器安装示意图。图3:双面剪切型方钢管阻尼器正立面示意图图4:双面剪切型方钢管阻尼器侧立面示意图图5:方钢管1侧立面示意图图6:方钢管1平面示意图图7:方钢管1正立面示意图图8:翼缘约束板2正立面示意图图9:翼缘约束板2侧立面示意图图10:翼缘约束板2平面示意图图中:1-方钢管,2-翼缘约束板,3-连接螺栓,4-剪切耗能面,5-方钢管上翼缘,6-方钢管下翼缘,7-翼缘螺栓孔,8-翼缘约束板螺栓孔,9-剪切耗能面约束板,10-框架梁,11-框架柱,12-双面剪切型方钢管阻尼器。(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10,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图1-10所示,是本专利技术的双面剪切型方钢管阻尼器主要由方钢管1,翼缘约束板2,连接螺栓3构成。其中方钢管1由Q235钢、低屈服点钢等制成,优先选用低屈服点无缝钢管;方钢管侧面为剪切耗能面4,剪切耗能面4两端焊接剪切耗能面约束板9;方钢管上翼缘5、方钢管下翼缘6均预留翼缘螺栓孔7,翼缘螺栓孔7用于和框架梁10、框架柱11、填充墙13连接,其直径和间距可根据实际工程需要由计算确定;翼缘约束板2置于方钢管上翼缘5、方钢管下翼缘6内侧,且比方钢管上翼缘5、方钢管下翼缘6略长,并预留翼缘约束板螺栓孔8,翼缘约束板2中部翼缘约束板螺栓孔8的直径和间距与翼缘螺栓孔7相同,通过连接螺栓3将方钢管1与框架梁10、框架柱11、填充墙13连接,翼缘约束板2端部翼缘约束板螺栓孔8通过连接螺栓3直接与框架梁10、框架柱11、填充墙13连接,防止方钢管上翼缘5、方钢管下翼缘6屈服翘起,翼缘约束板2的厚度由计算确定,确保方钢管1与框架梁10、框架柱11、填充墙13连接牢固;剪切耗能面4约束板9与方钢管侧面4垂直,并与方钢管侧面4、和方钢管上翼缘5、方钢管下翼缘6焊接,确保方钢管侧面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面剪切型方钢管阻尼器主要由:方钢管1,翼缘约束板2,连接螺栓3构成;其中方钢管1由Q235钢、低屈服点钢等制成,优先选用低屈服点无缝钢管;方钢管侧面为剪切耗能面4,剪切耗能面4两端焊接剪切耗能面约束板9;方钢管上翼缘5、方钢管下翼缘6均预留翼缘螺栓孔7,翼缘螺栓孔7用于和框架梁10、框架柱11、填充墙13连接,其直径和间距可根据实际工程需要由计算确定;翼缘约束板2置于方钢管上翼缘5、方钢管下翼缘6内侧,且比方钢管上翼缘5、方钢管下翼缘6略长,并预留翼缘约束板螺栓孔8,翼缘约束板2中部翼缘约束板螺栓孔8的直径和间距与翼缘螺栓孔7相同,通过连接螺栓3将方钢管1与框架梁10、框架柱11、填充墙13连接,翼缘约束板2端部翼缘约束板螺栓孔8通过连接螺栓3直接与框架梁10、框架柱11、填充墙13连接,防止方钢管上翼缘5、方钢管下翼缘6屈服翘起,翼缘约束板2的厚度由计算确定,确保方钢管1与框架梁10、框架柱11、填充墙13连接牢固;剪切耗能面约束板9与方钢管侧面4垂直,并与方钢管侧面4、和方钢管上翼缘5、方钢管下翼缘6焊接,确保方钢管侧面4发生平面内剪切变形,同时剪切耗能面约束板9的弯曲变形也能消耗地震能量;连接螺栓3为摩擦型高强螺栓,其主要功能是将方钢管1和翼缘约束板2与主体结构连接,确保主体结构变形时,方钢管上翼缘5、方钢管下翼缘6与主体结构连接牢固,方钢管侧面4发生剪切变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面剪切型方钢管阻尼器主要由:方钢管1,翼缘约束板2,连接螺栓3构成;其中方钢管1由Q235钢、低屈服点钢等制成,优先选用低屈服点无缝钢管;方钢管侧面为剪切耗能面4,剪切耗能面4两端焊接剪切耗能面约束板9;方钢管上翼缘5、方钢管下翼缘6均预留翼缘螺栓孔7,翼缘螺栓孔7用于和框架梁10、框架柱11、填充墙13连接,其直径和间距可根据实际工程需要由计算确定;翼缘约束板2置于方钢管上翼缘5、方钢管下翼缘6内侧,且比方钢管上翼缘5、方钢管下翼缘6略长,并预留翼缘约束板螺栓孔8,翼缘约束板2中部翼缘约束板螺栓孔8的直径和间距与翼缘螺栓孔7相同,通过连接螺栓3将方钢管1与框架梁10、框架柱11、填充墙13连接,翼缘约束板2端部翼缘约束板螺栓孔8通过连接螺栓3直接与框架梁10、框架柱11、填充墙13连接,防止方钢管上翼缘5、方钢管下翼缘6屈服翘起,翼缘约束板2的厚度由计算确定,确保方钢管1与框架梁10、框架柱11、填充墙13连接牢固;剪切耗能面约束板9与方钢管侧面4垂直,并与方钢管侧面4、和方钢管上翼缘5、方钢管下翼缘6焊接,确保方钢管侧面4发生平面内剪切变形,同时剪切耗能面约束板9的弯曲变形也能消耗地震能量;连接螺栓3为摩擦型高强螺栓,其主要功能是将方钢管1和翼缘约束板2与主体结构连接,确保主体结构变形时,方钢管上翼缘5、方钢管下翼缘6与主体结构连接牢固,方钢管侧面4发生剪切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面剪切型方钢管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方钢管1由Q235钢、低屈服点钢制成,优先选用低屈服点无缝钢管,方钢管上翼缘5通过翼缘约束板2、连接螺栓3与框架梁10、框架柱11、填充墙13连接,方钢管下翼缘6通过翼缘约束板2、连接螺栓3与框架梁10、框架柱11、填充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中一王涛徐智凌张文明靳宇航庞新龙罗诒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