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新型雨水分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88658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5:46
本申请涉及一种海绵城市新型雨水分流系统,其包括集水装置,所述集水装置包括集水井,所述集水井连通有进水管、排水管以及主排污管,所述集水井内设置有过滤机构,所述排水管一端连通集水井的底部且另一端同时连通有储水井,所述主排污管连通有污水井;所述过滤机构包括横向设置的过滤筒和固定在集水井内的集废槽,所述过滤筒和集废槽位于集水井的上开口处,所述过滤筒的一端连通进水管,所述过滤筒的另一端连通集废槽,所述过滤筒的筒壁贯穿开设有多个滤孔,所述主排污管连通集废槽的底部,所述集水井内还设置有用于固定过滤筒的固定部件。本申请具有改善直接排进河道内的雨水对河水造成污染,且直接排放会造成水资源浪费的问题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城市新型雨水分流系统
本申请涉及城市雨水处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新型雨水分流系统。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其主要作用是: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从而达到缓解城市内涝的目的。目前,为达到快速排走城市降水,降低城市内涝几率的目的,大多在硬化路面之下安装排水管道,将积聚在路面上的水通过路边排水沟排进地下排水管道内,通过排水管道将水排走并排进河道内。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直接排进河道内的雨水会对河水造成污染,且直接排放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善直接排进河道内的雨水对河水造成污染,且直接排放会造成水资源浪费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海绵城市新型雨水分流系统。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海绵城市新型雨水分流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海绵城市新型雨水分流系统,包括与地下排水管道连通的集水装置,所述集水装置包括呈上开口结构的集水井,所述集水井盖设有端盖并连通有进水管、排水管以及主排污管,所述集水井内设置有过滤机构,所述排水管一端连通集水井的底部且另一端同时连通有用于储存清水的储水井,所述主排污管连通有用于储存污水的污水井;所述过滤机构包括横向设置的过滤筒和固定在集水井内的集废槽,所述过滤筒和集废槽位于集水井的上开口处,所述过滤筒的一端连通进水管,所述过滤筒的另一端连通集废槽,所述过滤筒的筒壁贯穿开设有多个滤孔,所述主排污管连通集废槽的底部,所述集水井内还设置有用于固定过滤筒的固定部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集水井,对排进地下管道内的雨水进行集中处理,防止雨水直接排进河道内;并利用过滤装置对雨水过滤,水从滤孔排进集水井底部并从排水管排出,而滤渣则被水冲入集废槽内,从而分离形成污水和相对清澈的清水,对清水进行二次利用会将其排进河道,污水则被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从而改善直接排进河道内的雨水对河水造成污染,且直接排放会造成水资源浪费的问题。可选的,所述固定部件包括分别位于过滤筒两端的堵板和环板,所述堵板呈圆盘状并安装于集水井的井壁,所述进水管穿过堵板连通于过滤筒,所述环板呈圆环板状,且所述环板的内环侧固定于过滤筒外壁,所述环板安装于集废槽的槽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于过滤筒两端的堵板和环板将过滤筒固定在集水井内,保证过滤筒的稳定,使其过滤效果长期较佳。可选的,所述进水管转动连接于堵板的中心处,所述堵板转动连接于集水井的井壁,所述环板转动连接于集废槽的槽壁;所述过滤筒的内壁沿其轴向一体成型有呈螺旋状的叶片,所述过滤筒外侧设置有驱动过滤筒转动的驱动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当雨水较多或者堆积在过滤筒内的滤渣较多时,可通过驱动机构驱动过滤筒转动,通过叶片将过滤筒内的滤渣带进集废槽内,保证过滤筒的过滤效果长期较佳。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于集废槽的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有轴杆并连接于轴杆的一端,所述轴杆固定有多个齿轮,所述齿轮啮合有内环固定于过滤筒外壁的齿圈,所述端盖设置有用于安装齿轮并与轴杆呈转动连接的固定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通过驱动机构驱动过滤筒转动时,打开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带动轴杆转动,轴杆带动齿轮转动,与齿轮啮合的齿圈转动,进而带动过滤筒转动。可选的,所述集废槽内设置有呈上开口结构的集污篮和用于将过滤筒固定于集废槽开口下侧的固定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过滤筒内的滤渣被冲进集废槽内时,先掉进集污篮内,而此时,一同进入到集污篮内的污水可从集污篮的上开口处漏进集废槽内,并从主排污管排出。可选的,所述集污篮的底壁和侧壁均贯穿开设有多个泄水孔,所述集污篮的底壁和侧壁均粘贴有海绵滤膜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含有污水的废渣被排进集污篮后,其中的水分可从泄水孔排进集废槽,并最终从主排污管排出,而滤渣则留在集污篮中;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即使滤渣将集污篮底部的泄水孔堵塞,水也可通过集污篮侧壁上的泄水孔排出;通过设置海绵滤膜层,以进一步提高过滤效果,使得从漏水孔进入到集水井底部的水质得到提升。可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于集废槽槽壁并位于集水井上开口处的置物板,所述置物板设置有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连接有设置于置物板的卷绳轮,所述卷绳轮固定有主吊绳且主吊绳的一端固定于卷绳轮,所述主吊绳的另一端固定有不少于两根次吊绳,所述次吊绳的一端固定于主吊绳,所述次吊绳的另一端固定于集污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固定机构保证集污篮位于过滤筒的开口下侧;同时,可通过打开第二驱动件,第二驱动件带动卷绳轮转动,转动的卷绳轮将主吊绳卷起,使得集污篮上升并到达集废槽的上开口处的方式,将集污篮内的滤渣及时清除。可选的,所述集污篮外壁成型有卡接块,所述卡接块的截面呈T形,所述集废槽的内壁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的槽长方向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卡接块通过卡接槽滑动连接于集废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污篮在被提升或者下降的过程中可始终紧贴集废槽的槽壁,保证下降后的集污篮也能位于过滤筒的正下方。可选的,所述集废槽的底壁沿水平方向背离过滤筒的一端向上倾斜形成斜板,所述斜板靠近集废槽上开口的一端沿其厚度方向贯穿开设有多个漏水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含有污水的滤渣逐渐积聚在集废槽内时,上层污水可通过漏水孔下渗,进入集水井的底部,并从排水管排出;而由于漏水孔与集废槽的槽底形成间距,使得污水大多积聚在底部并从主排污管排水,一定程度上可保证从漏水孔下渗的水的品质。可选的,所述集水井内设置有渗水隔板,所述渗水隔板位于过滤筒和集水井的底壁之间并与集水井的底壁形成间距,所述渗水隔板的上板面处设置有连通污水井的次排污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从滤孔和漏水孔下渗后,落到渗水隔板上,经过渗水隔板再次过滤,渗过渗水隔板的水从排水管排出,而积聚在渗水隔板上的水则通过次排污管排进污水井内;此外,水在通过渗水隔板下渗时,经过渗水隔板中夹设的活性炭吸附异味,可进一步提高水的品质,使得使用效果相对更佳。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通过设置集水井,对排进地下管道内的雨水进行集中处理,防止雨水直接排进河道内;并利用过滤筒对雨水过滤,使得污水从滤孔滤出,同时,利用驱动机构驱动过滤筒转动,叶片将含有污水的滤渣带出过滤筒并流进集污篮内,完成滤渣的收集,污水通过海绵滤膜层和泄水孔进一步过滤后,落到集废槽内并从主排污管排出,从而分离形成污水和相对清澈的清水,并分别排进储水井个污水井,以待后续处理,从而改善直接排进河道内的雨水对河水造成污染,且直接排放会造成水资源浪费的问题;进一步地,设置渗水隔板,以对从滤孔和漏水孔下漏的水进一步过滤,使得排进储水井的水质更佳。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绵城市新型雨水分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地下排水管道连通的集水装置,所述集水装置包括呈上开口结构的集水井(1),所述集水井(1)盖设有端盖(11)并连通有进水管(12)、排水管(13)以及主排污管(14),所述集水井(1)内设置有过滤机构,所述排水管(13)一端连通集水井(1)的底部且另一端同时连通有用于储存清水的储水井(2),所述主排污管(14)连通有用于储存污水的污水井(3);所述过滤机构包括横向设置的过滤筒(4)和固定在集水井(1)内的集废槽(5),所述过滤筒(4)和集废槽(5)位于集水井(1)的上开口处,所述过滤筒(4)的一端连通进水管(12),所述过滤筒(4)的另一端连通集废槽(5),所述过滤筒(4)的筒壁贯穿开设有多个滤孔(41),所述主排污管(14)连通集废槽(5)的底部,所述集水井(1)内还设置有用于固定过滤筒(4)的固定部件(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新型雨水分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地下排水管道连通的集水装置,所述集水装置包括呈上开口结构的集水井(1),所述集水井(1)盖设有端盖(11)并连通有进水管(12)、排水管(13)以及主排污管(14),所述集水井(1)内设置有过滤机构,所述排水管(13)一端连通集水井(1)的底部且另一端同时连通有用于储存清水的储水井(2),所述主排污管(14)连通有用于储存污水的污水井(3);所述过滤机构包括横向设置的过滤筒(4)和固定在集水井(1)内的集废槽(5),所述过滤筒(4)和集废槽(5)位于集水井(1)的上开口处,所述过滤筒(4)的一端连通进水管(12),所述过滤筒(4)的另一端连通集废槽(5),所述过滤筒(4)的筒壁贯穿开设有多个滤孔(41),所述主排污管(14)连通集废槽(5)的底部,所述集水井(1)内还设置有用于固定过滤筒(4)的固定部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新型雨水分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6)包括分别位于过滤筒(4)两端的堵板(61)和环板(62),所述堵板(61)呈圆盘状并安装于集水井(1)的井壁,所述进水管(12)穿过堵板(61)连通于过滤筒(4),所述环板(62)呈圆环板状,且所述环板(62)的内环侧固定于过滤筒(4)外壁,所述环板(62)安装于集废槽(5)的槽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新型雨水分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12)转动连接于堵板(61)的中心处,所述堵板(61)转动连接于集水井(1)的井壁,所述环板(62)转动连接于集废槽(5)的槽壁;所述过滤筒(4)的内壁沿其轴向一体成型有呈螺旋状的叶片(42),所述过滤筒(4)外侧设置有驱动过滤筒(4)转动的驱动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新型雨水分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于集废槽(5)的第一驱动件(43),所述第一驱动件(43)连接有轴杆(44)并连接于轴杆(44)的一端,所述轴杆(44)固定有多个齿轮(45),所述齿轮(45)啮合有内环固定于过滤筒(4)外壁的齿圈(46),所述端盖(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晓昭李冠生方木强林立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建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