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流排水限压抗浮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886540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5: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流排水限压抗浮结构及施工方法,由透水系统、集水系统、排水系统和监测控制系统组成的主动抗浮结构;所述透水系统过滤土层中土颗粒使压力水汇聚到集水系统中,导流入排水系统,监测控制系统根据抗力与水浮力关系,基底上浮位移量实时调控排水,控制基底压力水头,利用场地地势高差布设重力流管道排至市政管网或蓄水池,此抗浮结构布置在地下建筑物的防水层以外便于施工和维护,实现了水浮力与抗力的动态平衡。本发明专利技术专利具有抗浮有效、施工简单和经济环保的优点,有效解决地下结构抗浮所面临安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问题,为地下空间开发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流排水限压抗浮结构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自流排水限压抗浮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不断开发和利用,地下建/构筑物地下室上浮的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如何经济、有效解决地下结构的抗浮问题,成为地下空间开发过程的热点和重点关键之一。当前各国对于地下结构抗浮设计多采用“抗”的方式设计,如采用增加自重法、抗拔桩或抗拔锚杆等抗浮结构,存在费用过高及具有安全风险性。排水限压技术采用“放”的思路进行水浮力的处理,是一种施工简单、经济性好的抗浮方法。但现有的主动抗浮技术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集水坑布置在地下室内,引起地下室潮湿,同时存在集水坑中水外溢风险;2)排水管穿过防水层,施工难度大,在接缝处易渗水;3)运营期持续抽排水,消耗大量能源;4)大量排泄地下水引发周边地表沉降和附近建筑的破坏;5)无法监测建筑结构提供抗浮力,只能保守的将可变荷载和侧壁摩阻力忽略不计,导致部分工程抗浮设计浪费惊人;6)排水不畅引发的结构破坏等问题。由于存在上述不足,本领域需进一步完善和改进,设计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流排水限压抗浮结构,其特征在于,由透水系统、集水系统、排水系统和监测控制系统组成;所述透水系统和所述集水系统设于地下建筑物的底部,所述排水系统连接于所述集水系统,所述透水系统过滤土层中土颗粒使压力水汇聚到所述集水系统中并导流入所述排水系统,所述监测控制系统用于监测所述地下建筑物的受力和上浮情况并根据受力和上浮情况实时控制所述集水系统和所述排水系统排出地下水以控制基底压力,所述排水系统是利用场地地势高差布设的重力流管道并连通至市政管网或蓄水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流排水限压抗浮结构,其特征在于,由透水系统、集水系统、排水系统和监测控制系统组成;所述透水系统和所述集水系统设于地下建筑物的底部,所述排水系统连接于所述集水系统,所述透水系统过滤土层中土颗粒使压力水汇聚到所述集水系统中并导流入所述排水系统,所述监测控制系统用于监测所述地下建筑物的受力和上浮情况并根据受力和上浮情况实时控制所述集水系统和所述排水系统排出地下水以控制基底压力,所述排水系统是利用场地地势高差布设的重力流管道并连通至市政管网或蓄水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流排水限压抗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系统由过滤层、设于所述过滤层上层的导水层和设于所述导水层上层的隔离层组成;所述过滤层采用土工布,铺设连续、顺直、表面平整;所述导水层采用粒径为10~20mm的砾石或碎石,所述导水层的厚度不小于300mm;隔离层是防止浇筑基础底板时混凝土浆液渗入所述导水层内的隔离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流排水限压抗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系统位于所述过滤层和所述导水层之间,所述集水系统包括由沿地下建筑物底部纵、横两个方向均匀设置的多根多孔聚氯乙烯管组成的水平集水管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流排水限压抗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系统包括排水廊道,所述排水廊道沿所述地下建筑物外侧面的四周呈环状布置,且埋置深度低于所述排水廊道的抗浮力可抵抗基底水头的位置,地下水沿着所述排水廊道自流至市政管网或蓄水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流排水限压抗浮结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修彦吉李洪然姜安庆杜其忠章彰谢忠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