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汪昕专利>正文

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8643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5: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其结构包括抗压机构、阻挡轴、弯曲槽,抗压机构设有密封管、抗压块、水箱、抗压机构、流动管、阻挡结构,水流在惯性力下对阻挡结构进行冲击,保持水流对橡胶条的冲击效果均匀,从而使得弯曲板稳定,带动滑动轴外侧的滑动槽在受力板中滑动,在阶梯状的受力板阻挡下防止水流通过阻挡轴,避免对后方的农作物进行冲击,水流对挤压孔右侧开口冲击,从而橡胶板弯曲带动受力孔进行挤压,当水箱水满时从流动管进入的水流形成水压,水压使得水流从水箱中进入密封管,使得水流的冲击力转变成水压,从而对水压进行消耗,减轻水流对抗压块的冲击力,同时避免护坡受到的冲击力过大,防止混凝土受到侵蚀而形成裂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
技术介绍
水利护坡是为防止雨水或河水等水体对边坡造成冲刷,在坡面上所建的各种铺砌和栽植的统称,为保护桥梁、路堤、河堤的安全,须在凹岸修筑防护建筑物,从而引起河水流向变化,通常是将雨水进行收集,然后辅助其流入到河内,对冲击进行阻挡,但是在长时间的雨水冲刷中,护坡受到的冲击力过大时容易使得混凝土中形成裂缝,对护坡的作用力大,容易腐蚀护坡,且护坡为倾斜结构,容易使得水流在上面滑动,在水流冲击的惯性力下,水流冲过护坡,对后方的农作物进行冲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其结构包括抗压机构、阻挡轴、弯曲槽,所述阻挡轴嵌固在抗压机构上端,所述弯曲槽位于抗压机构下端右侧,所述抗压机构设有密封管、抗压块、水箱、抗压机构、流动管、阻挡结构,所述水箱位于抗压块内部,所述密封管连接在水箱上端,所述流动管嵌固在抗压机构左侧,所述阻挡结构贴合在抗压块右侧,所述流动管连接在水箱上端,所述阻挡结构位于阻挡轴右侧上端,所述弯曲槽为连续弯曲结构,且较为光滑。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阻挡结构设有弹簧、缓冲装置、受力板、橡胶块,所述缓冲装置嵌固在弹簧右侧,所述弹簧焊接在受力板右侧,所述橡胶块贴合在受力板左侧,所述橡胶块安装于抗压块右侧,所述受力板为阶梯状结构,受力板与橡胶块之间存在间隙。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缓冲装置设有受力装置、倾斜板、滑动轴、滑动槽,所述倾斜板贴合在滑动轴内侧,所述受力装置位于滑动轴中间,所述滑动槽位于滑动轴外侧,所述滑动轴的下端嵌固在弹簧右侧,所述滑动槽与受力板嵌固的地方存在圆形球体,具有限定滑动轴滑动的效果。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受力装置设有密封槽、受力块、弯曲板、压力腔、橡胶条,所述受力块贴合在弯曲板下端,所述弯曲板嵌固在橡胶条两侧,所述压力腔位于弯曲板中间上端,所述密封槽位于受力块两侧,所述受力块下端嵌固在滑动轴中间,所述橡胶条呈现弧形结构,橡胶条外侧与倾斜板下端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抗压机构设有连接槽、支撑杆、阻挡板、挤压结构,所述支撑杆位于连接槽两侧,所述支撑杆嵌固在阻挡板左下侧,所述挤压结构安装于阻挡板右侧,所述连接槽连接在流动管右侧,所述阻挡板为直角状态,所述连接槽嵌固在阻挡板左下侧的直角点上。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挤压结构设有挤压孔、受力孔、橡胶板,所述受力孔嵌固在橡胶板内部,所述挤压孔贯穿于橡胶板中间,所述橡胶板嵌固在阻挡板右侧,所述挤压孔与受力孔进行错位,挤压孔右侧的开口较大,左侧开口较小。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在于:1、水流在惯性力下对阻挡结构进行冲击,使得水流作用力对橡胶条进行冲击,保持水流对橡胶条的冲击效果均匀,从而使得弯曲板稳定,通过受力块作用于弹簧中,带动滑动轴外侧的滑动槽在受力板中滑动,从而产生空间使水流进行距离缓冲,降低水流的惯性滑动力,在阶梯状的受力板阻挡下防止水流通过阻挡轴,避免对后方的农作物进行冲击。2、水流对挤压孔右侧开口冲击,从而橡胶板弯曲带动受力孔进行挤压,降低水流的冲击力,当水箱水满时从流动管进入的水流形成水压,水压使得水流从水箱中进入密封管,使得水流的冲击力转变成水压,从而对水压进行消耗,减轻水流对抗压块的冲击力,同时避免护坡受到的冲击力过大,防止混凝土受到侵蚀而形成裂缝。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抗压机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阻挡结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缓冲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受力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抗压机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挤压结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抗压机构-1、阻挡轴-2、弯曲槽-3、密封管-11、抗压块-12、水箱-13、抗压机构-14、流动管-15、阻挡结构-16、弹簧-161、缓冲装置-162、受力板-163、橡胶块-164、受力装置-w1、倾斜板-w2、滑动轴-w3、滑动槽-w4、密封槽-w11、受力块-w12、弯曲板-w13、压力腔-w14、橡胶条-w15、连接槽-141、支撑杆-142、阻挡板-143、挤压结构-144、挤压孔-a1、受力孔-a2、橡胶板-a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如图1-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其结构包括抗压机构1、阻挡轴2、弯曲槽3,所述阻挡轴2嵌固在抗压机构1上端,所述弯曲槽3位于抗压机构1下端右侧,所述抗压机构1设有密封管11、抗压块12、水箱13、抗压机构14、流动管15、阻挡结构16,所述水箱13位于抗压块12内部,所述密封管11连接在水箱13上端,所述流动管15嵌固在抗压机构14左侧,所述阻挡结构16贴合在抗压块12右侧,所述流动管15连接在水箱13上端,所述阻挡结构16位于阻挡轴2右侧上端,所述弯曲槽3为连续弯曲结构,且较为光滑,对水流进行引流,避免水流的冲击力过大。其中,所述阻挡结构16设有弹簧161、缓冲装置162、受力板163、橡胶块164,所述缓冲装置162嵌固在弹簧161右侧,所述弹簧161焊接在受力板163右侧,所述橡胶块164贴合在受力板163左侧,所述橡胶块164安装于抗压块12右侧,所述受力板163为阶梯状结构,受力板163与橡胶块164之间存在间隙,使得受力板163受力后进行分散缓冲,避免对抗压块12整体作用力过大,防止水流在上面滑动,避免水流在冲击的惯性力下冲过护坡,防止后方的农作物进行冲击。其中,所述缓冲装置162设有受力装置w1、倾斜板w2、滑动轴w3、滑动槽w4,所述倾斜板w2贴合在滑动轴w3内侧,所述受力装置w1位于滑动轴w3中间,所述滑动槽w4位于滑动轴w3外侧,所述滑动轴w3的下端嵌固在弹簧161右侧,所述滑动槽w4与受力板163嵌固的地方存在圆形球体,具有限定滑动轴w3滑动的效果,避免弹簧161受力不均而卡合。其中,所述受力装置w1设有密封槽w11、受力块w12、弯曲板w13、压力腔w14、橡胶条w15,所述受力块w12贴合在弯曲板w13下端,所述弯曲板w13嵌固在橡胶条w15两侧,所述压力腔w14位于弯曲板w13中间上端,所述密封槽w11位于受力块w12两侧,所述受力块w12下端嵌固在滑动轴w3中间,所述橡胶条w15呈现弧形结构,橡胶条w15外侧与倾斜板w2下端连接,使得水流作用力对橡胶条w15进行冲击,对压力腔w14压缩,保持水流对橡胶条w15的冲击效果均匀。本实施例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本专利技术中,水流通过弯曲槽3进行引流,进入抗压机构14表面后,在惯性力下对阻挡结构16进行冲击,从而对阻挡结构16中阶梯状的受力板163进行冲击,同时使得水流从缓冲装置162中的倾斜板w2滑落到受力装置w1表面,使得水流作用力对橡胶条w15进行冲击,冲击力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其结构包括抗压机构(1)、阻挡轴(2)、弯曲槽(3),所述阻挡轴(2)嵌固在抗压机构(1)上端,所述弯曲槽(3)位于抗压机构(1)下端右侧,其特征在于:/n所述抗压机构(1)设有密封管(11)、抗压块(12)、水箱(13)、抗压机构(14)、流动管(15)、阻挡结构(16),所述水箱(13)位于抗压块(12)内部,所述密封管(11)连接在水箱(13)上端,所述流动管(15)嵌固在抗压机构(14)左侧,所述阻挡结构(16)贴合在抗压块(12)右侧,所述流动管(15)连接在水箱(13)上端,所述阻挡结构(16)位于阻挡轴(2)右侧上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其结构包括抗压机构(1)、阻挡轴(2)、弯曲槽(3),所述阻挡轴(2)嵌固在抗压机构(1)上端,所述弯曲槽(3)位于抗压机构(1)下端右侧,其特征在于:
所述抗压机构(1)设有密封管(11)、抗压块(12)、水箱(13)、抗压机构(14)、流动管(15)、阻挡结构(16),所述水箱(13)位于抗压块(12)内部,所述密封管(11)连接在水箱(13)上端,所述流动管(15)嵌固在抗压机构(14)左侧,所述阻挡结构(16)贴合在抗压块(12)右侧,所述流动管(15)连接在水箱(13)上端,所述阻挡结构(16)位于阻挡轴(2)右侧上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结构(16)设有弹簧(161)、缓冲装置(162)、受力板(163)、橡胶块(164),所述缓冲装置(162)嵌固在弹簧(161)右侧,所述弹簧(161)焊接在受力板(163)右侧,所述橡胶块(164)贴合在受力板(163)左侧,所述橡胶块(164)安装于抗压块(12)右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162)设有受力装置(w1)、倾斜板(w2)、滑动轴(w3)、滑动槽(w4),所述倾斜板(w2)贴合在滑动轴(w3)内侧,所述受力装置(w1)位于滑动轴(w3)中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昕
申请(专利权)人:汪昕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