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无砟轨道板裂缝的无损监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砟轨道板裂缝无损监测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无砟轨道板裂缝的无损监测方法。
技术介绍
无砟轨道因其平顺性高、耐久性好、维修工作量小等优点,成为高速铁路最主要的轨道结构形式,由于跨越气候和地质环境复杂多变,作为高速车辆最主要和直接的承力层,轨道板的健康直接威胁列车运行安全。我国对无砟轨道板缺乏成熟的监测手段,只能在病害发生后以传统人工巡检方式发现,且受天窗时间影响,作业费时费力,难以完成辖区无砟轨道的全覆盖检查。利用综合监测列车可以发现部分病害,但是监测定位精度不高且缺乏实时性,无法满足运营安全需求。根据GB/T38695-2020,可知靠人工监测,只能测量表面裂缝的宽度。同时现阶段还有光纤光栅的监测方法,安装温度,应力应变,位移等信息采集的光纤光栅传感器,传感器通过光缆将数据汇聚到接续盒中,再通过光栅解调仪对数据进行解调,从而进行监测。综上所述,以上两种现有技术:1.人工监测方式不能做到实时监测,只能在天窗时刻定时监测,同时只能监测到表层病害,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无砟轨道板裂缝的无损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于实验室中获取不同工况,环境条件下的无砟轨道板的声发射数据;/n步骤2:针对步骤1中的声发射数据进行处理,建立用于训练智能识别轨道板损伤的神经网络的训练数据库,并利用其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完毕的神经网络;/n步骤3:将训练完毕的神经网络应用至原有的用于无砟轨道板裂缝无损监测的声发射监测系统中,得到改进的声发射监测系统,并利用其对实际任意无砟轨道板进行监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无砟轨道板裂缝的无损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于实验室中获取不同工况,环境条件下的无砟轨道板的声发射数据;
步骤2:针对步骤1中的声发射数据进行处理,建立用于训练智能识别轨道板损伤的神经网络的训练数据库,并利用其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完毕的神经网络;
步骤3:将训练完毕的神经网络应用至原有的用于无砟轨道板裂缝无损监测的声发射监测系统中,得到改进的声发射监测系统,并利用其对实际任意无砟轨道板进行监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无砟轨道板裂缝的无损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包括以下分步骤:
步骤201:基于步骤1中的声发射数据,将其区分为轨道板的正常工作状态和损伤状态的波形数据,基于区分完毕的波形数据,进一步合成数据并建立用于训练智能识别轨道板损伤的神经网络的训练数据库;
步骤202:利用训练数据库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完毕的神经网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无砟轨道板裂缝的无损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包括以下分步骤:
步骤301:将训练完毕的神经网络应用至原有的用于无砟轨道板裂缝无损监测的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宇,任泽琦,翁之意,王灏林,居奕含,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