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宁宁专利>正文

一种稀土精矿的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88583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5: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稀土精矿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稀土精矿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焙烧:将碳酸钠与稀土精矿进行混合,并放入回转窑中进行焙烧,从而形成焙烧产物,其中稀土精矿与碳酸钠的比例为1:0.2‑1:0.3;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筛分研磨”的方式,对于粒径满足要求的物料不再进行研磨,节省了研磨时间,同时将物料从物料箱的底部间歇的卸下,单次卸下的物料可在一次或者若干次研磨辊的摆动下即可被研磨,防止研磨槽体内壁以及研磨板上的漏料狭缝发生堵塞;且将少量的物料卸下,再经过分料板平缓下移,可起到对物料进行减速的作用,跟传统的将物料一次性加入造成尘土飞扬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设计使得物料扬起量会更少,可减小粉尘污染,且避免造成物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稀土精矿的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稀土精矿
,具体的说是一种稀土精矿的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稀土矿在地壳中主要以矿物形式存在,其主要有三种:作为矿物的基本组成元素,稀土以离子化合物形式赋存于矿物晶格中,构成矿物的必不可少的成分。这类矿物通常称为稀土矿物,如独居石、氟碳铈矿等。作为矿物的杂质元素,以类质同象置换的形式,分散于造岩矿物和稀有金属矿物中,这类矿物可称为含有稀土元素的矿物,如磷灰石、萤石等,呈离子状态被吸附于某些矿物的表面或颗粒间。这类矿物主要是各种粘土矿物、云母类矿物,这类状态的稀土元素很容易提取。现有技术中多是采用浓硫酸焙烧分解工艺进行稀土精矿的处理,但是焙烧后的物料会有很多的氟、磷、钙、钡等杂质,为了得到纯度较高的稀土精矿,首先需要将这些杂质去除,但是现有技术中为了简化工艺,使得稀土精矿中的杂质不能被有效的去除,且对于焙烧工艺,烧结的温度、时间对烧结产物相的组成的影响特别大,不合理的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将会造成稀土精矿的流失。在进行稀土精矿的焙烧时,由于碳酸钠的用量不好把控,往往会导致焙烧产物中含有部分的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稀土精矿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焙烧:将碳酸钠与稀土精矿进行混合,并放入回转窑中进行焙烧,从而形成焙烧产物,其中稀土精矿与碳酸钠的比例为1:0.2-1:0.3,回转窑内的温度控制在600-700℃,焙烧时间为150-250min;/nS2:研磨:将降温后的焙烧产物放入快速研磨装置中的研磨槽体(3)内进行研磨,进而将焙烧产物中的块状物料进行破碎,研磨后的物料经过研磨槽体(3)底部的研磨板(5)以及回形下料板(6)内部的下料通道进入集料斗(7)的内部进行收集;/nS3:水洗:将研磨后的物料与反应槽内的水洗液进行混合,并同时采用搅拌装置进行搅拌,其中物料与水洗液的比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稀土精矿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焙烧:将碳酸钠与稀土精矿进行混合,并放入回转窑中进行焙烧,从而形成焙烧产物,其中稀土精矿与碳酸钠的比例为1:0.2-1:0.3,回转窑内的温度控制在600-700℃,焙烧时间为150-250min;
S2:研磨:将降温后的焙烧产物放入快速研磨装置中的研磨槽体(3)内进行研磨,进而将焙烧产物中的块状物料进行破碎,研磨后的物料经过研磨槽体(3)底部的研磨板(5)以及回形下料板(6)内部的下料通道进入集料斗(7)的内部进行收集;
S3:水洗:将研磨后的物料与反应槽内的水洗液进行混合,并同时采用搅拌装置进行搅拌,其中物料与水洗液的比例为1:12,水洗温度为75-85℃,水洗时间为30-45min;
S4:酸洗:将水洗后的物料进行烘干,烘干冷却后倒入辉绿岩板材质的酸洗池中用盐酸进行酸洗,其中盐酸的浓度为0.6-0.8N,物料与盐酸的比例为1:4.5-1:5,酸洗池内的温度控制在75-85℃,酸洗时间为40-50min;
S5:酸浸:将酸洗后的物料经干燥处理后,倒入装有浓硫酸的酸浸池内进行酸浸,浓硫酸的浓度为4-6N,物料与浓硫酸的比例为1:4-1:5.5,酸浸温度为65-80℃,酸浸时间为55-70min;
其中S2中所述的快速研磨装置包括物料箱(1)、加料槽(2)、研磨槽体(3)、研磨板(5)、回形下料板(6)和集料斗(7);所述研磨槽体(3)为底部为弧形结构的槽体;所述研磨槽体(3)底部与回形下料板(6)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研磨槽体(3)底部的下料口处固定设有研磨板(5);所述研磨槽体(3)的底板内设有弧形空腔;所述回形下料板(6)的左右侧壁开设有下料通道,且下料通道与研磨槽体(3)内部的弧形空腔相互连通;所述研磨槽体(3)的内壁和研磨板(5)上均开设有用于细物料穿过的漏料狭缝(31);所述回形下料板(6)的正下方设有用于收集研磨后物料的集料斗(7);所述研磨槽体(3)的内部设有来回摆动的研磨辊(15);所述研磨辊(15)的边缘设有用于将物料扫下的第一毛刷(16);所述研磨辊(15)的上方固定设有分料板;所述分料板由位于上方的上料板(9)以及位于下方的下料板(13)组成;所述上料板(9)和下料板(13)均为倒置的V形结构;所述上料板(9)的顶部为光滑的曲面结构,且上料板(9)上靠近顶端的位置开设有进料口(10);所述上料板(9)的上表面位于进料口(10)的外侧边缘固定设有加料槽(2);所述加料槽(2)的上方设有物料箱(1);所述物料箱(1)底端的下料口伸入加料槽(2)的内部;所述物料箱(1)的下料口内固定设有固定杆(11);所述固定杆(11)的下方设有密封板(12);所述密封板(12)的中部设有前后贯穿的销轴杆(28);销轴杆(28)的两端固连在物料箱(1)下料口的前后侧内壁;所述密封板(12)的上表面左右两端通过弹簧与固定杆(11)的底部固连;所述密封板(12)下表面的左右两端均与拉绳的一端固连,拉绳的另一端穿过分料板并连接在研磨辊(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宁宁金静
申请(专利权)人:沈宁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