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北京农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桔黄假单胞菌CM-9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8563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5: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桔黄假单胞菌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桔黄假单胞菌株(Pseudomonas chlororaphis subsp.aurantiaca)CM‑9 CGMCC No.18905能够明显抑制栗疫病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和/或墨水病菌(Phytophthora cinnamon)菌丝的生长具有高效的抑制作用。桔黄假单胞菌株(Pseudomonas chlororaphis subsp.aurantiaca)CM‑9 CGMCC No.18905培养条件简单、容易保存,易于工业化生产,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桔黄假单胞菌CM-9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
中一种桔黄假单胞菌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果蔬产量和质量关乎民生和社会稳定。全世界因为植物病害所造成的主要农作物的经济损失达数千亿美元,而病害中的70%-80%都是由病原真菌导致的,如导致板栗疫病的病原真菌为栗疫病菌。栗疫病菌(Cryphonectriaparasitica)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间座壳目(Diaporthales)隐丛壳科(Cryphonectriaceae),可寄生于欧洲板栗、美洲板栗、板栗、日本板栗、锥栗和其它栎类。板栗苗木和结果树都可以受到栗疫病菌的侵染,发病后病斑迅速包围枝、干,导致栗实产量和质量都明显降低,严重时造成整个枝条或全株枯死。栗疫病菌已成为危害板栗最严重的病菌。1904年,在美国纽约首次发现栗疫病,随后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内,全境美洲栗树几乎全部被其摧毁。1913年,栗疫病首次在中国被发现,之后在中国各地均发现该病,部分地区发病严重。墨水病菌(Phytophthoracinnamon,樟疫霉菌),属于不等鞭毛门(Heterokontophyta)卵菌纲(Oomycota)霜霉目(Peronosporales)霜霉科(Peronosporaceae),疫霉属(Phytophthora),其产生的感染会引起植物“根腐病”或“枯萎病”。植物病原体是世界上最具侵入性的物种之一,并且存在于世界各地的70多个国家中。植物的顶梢枯死就是指致命的樟疫霉菌(Phytophthoracinnamomi)进入植物体导致的植物疾病。目前,提高栗疫病和/或墨水病抗性的主要方法是通过传统育种的方式,包括通过用美洲栗或欧洲栗与具有抗性的中国栗和日本栗进行杂交培育抗病的品种。另外,对栗疫病菌和/或墨水病菌的主要防治方法为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综合防治。在意大利和法国发现了含有dsRNA的弱毒力菌株,能有效控制栗疫病菌带来的危害;部分生物制剂也能起到抑制作用;另外多菌灵、杀菌剂等化学药品也能起到一定效果。假单胞菌(Pseudomonas)是一类需氧的革兰氏阴性细菌,该属微生物具有极其丰富的代谢多样性,这些多样性也使得它们能够在非常广阔的生态位中生存。自上世纪中期,假单胞菌属中的某些物种就开始被用来抑制作物致病菌的生长或定殖。这种应用通常称作生物防治。作为生物防治的试剂应用和研究,荧光假单胞菌和Pseudomonasprotegens的菌株(如CHAO或Pf-5)的生物防治特性是目前研究最为透彻的。桔黄假单胞菌(Pseudomonasaurantiaca)曾被归属于绿针假单胞菌,产生di-2,4-diacetylfluoroglucylmethan是一种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抗生素类物质。假单胞菌含有的微生物资源可创造巨大价值,它的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也是产生生物活性物质最多的微生物种类之一。但目前对桔黄假单胞菌生防活性和生防制剂的研究较少,CN201010247536.5公开了一种促进植物生长的桔黄假单胞菌种及其培养方法,具体公开了桔黄假单胞菌种可促进植物生长,并进一步公开了其在防治油菜、水稻、小麦、蕃茄、玉米病害中的应用。CN201110299609.X公开了一种植物根际促生菌桔黄假单胞菌菌剂的制备方法,通过该方法制得的桔黄假单胞菌菌剂用于制备微生物肥料,可降低植株发病率,促进作物生长;通过离体叶片实验,桔黄假单胞菌活体微生物肥料能够显著抑制植物病原菌,增强植株抵抗植物病原的能力,起到预防和防治植物病原菌的效果。CN201210452050.4公开了一种桔黄假单细胞菌微生物农药及其制备方法,以硅藻土为载体,将桔黄假单细胞菌JD37菌株经培养获得菌体,加入助剂羧甲基纤维素溶液,与经处理的硅藻土混合均匀,得桔黄假单细胞菌微生物农药,该生物农药可能够增强植株对病原真菌的防御能力,降低其发病率。综上,至今没有利用桔黄假单胞菌产生活性物质抑制板栗疾病的相关报道,尤其针对栗疫病菌和/或墨水病菌的生物防治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防治栗疫病菌(Cryphonectriaparasitica)和/或墨水病菌(Phytophthoracinnamon)及其引起的板栗疾病。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如何防治其他常见和重要的土传病害真菌和卵菌病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包括:真菌Botrytiscinerea(灰葡萄孢菌引发灰霉病)、Fusariumoxysporum(尖孢镰刀菌引发枯萎病)、Verticilliumdahliae(大丽轮枝菌引发黄萎病)和卵菌Phytophthorainfestans(致病疫霉引发晚疫病)。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了一种桔黄假单胞菌株。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是桔黄假单胞菌株(Pseudomonaschlororaphissubsp.aurantiaca)CM-9,其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登记入册编号为CGMCCNo.18905。该菌种已于2019年11月5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是桔黄假单胞菌株(Pseudomonaschlororaphissubsp.aurantiaca)CM-9CGMCCNo.18905在多种培养基上均可快速生长,包括TSA,KB和PDA,菌株生长速度快,形成的菌株群落成橙黄色。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桔黄假单胞菌株(Pseudomonaschlororaphissubsp.aurantiaca)的易培养,快速生长等属性为其生防应用提供了便利条件,为开发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桔黄假单胞菌株(Pseudomonaschlororaphissubsp.aurantiaca)CM-9的天然活性产物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材料。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栗疫病菌抑制剂,其活性成分是所述桔黄假单胞菌株(Pseudomonaschlororaphissubsp.aurantiaca)CM-9CGMCCNo.18905或/和桔黄假单胞菌株(Pseudomonaschlororaphissubsp.aurantiaca)CM-9CGMCCNo.18905的代谢物。上述栗疫病菌抑制剂中,所述桔黄假单胞菌株(Pseudomonaschlororaphissubsp.aurantiaca)CM-9CGMCCNo.18905包括活体细胞和/或其胞外分泌的活性代谢物质。上述栗疫病菌抑制剂还可以包括载体。所述载体可为固体载体或液体载体。所述固体载体可为矿物材料、植物材料或高分子化合物;所述矿物材料可为粘土、滑石、高岭土、蒙脱石、白碳、沸石、硅石和硅藻土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植物材料可为玉米粉、豆粉和淀粉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高分子化合物可为聚乙烯醇和/或聚二醇。所述液体载体可为有机溶剂、植物油、矿物油或水;所述有机溶剂可为癸烷和/或十二烷。所述栗疫病菌抑制剂中,所述活性成分可以以被培养的活细胞、活细胞的发酵液、细胞培养物的滤液或细胞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桔黄假单胞菌,其特征在于:所述桔黄假单胞菌的菌株号为CM-9,其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登记入册编号为CGMCC No.1890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桔黄假单胞菌,其特征在于:所述桔黄假单胞菌的菌株号为CM-9,其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登记入册编号为CGMCCNo.18905。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桔黄假单胞菌在生产生防菌剂中的应用。


3.栗疫病菌和/或墨水病菌抑制剂,其特征在于:其活性成分是权利要求1所述的桔黄假单胞菌或/和所述桔黄假单胞菌的代谢物。


4.制备权利要求3所述栗疫病菌和/或墨水病菌抑制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KB培养基中培养权利要求1所述的桔黄假单胞菌,收集发酵液,得到栗疫病菌和/或墨水病菌抑制剂。


5.下述1)-4)中任一种应用,其特征在于:
1)权利要求1所述桔黄假单胞菌或/和所述桔黄假单胞菌的代谢物在抑制栗疫病菌和/或墨水病菌中的应用;
2)权利要求1所述桔黄假单胞菌或/和所述桔黄假单胞菌的代谢物在制备栗疫病菌和/或墨水病菌抑制剂中的应用;
3)权利要求1所述桔黄假单胞菌或/和所述桔黄假单胞菌的代谢物在制备栗疫病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庆芹程旭秦岭安东尼·比斯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农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