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用插入部以及内窥镜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88399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窥镜用插入部以及内窥镜系统,其可容易地向大肠等的体腔内插入内窥镜、不给患者造成痛苦、可提高内窥镜插入部对体腔内的插入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内窥镜用插入部,具有插入部,其可插入被检体内;推进力产生部,其设在该插入部的外周面侧,可绕内窥镜插入部的中心轴线旋转;摩擦力降低用螺旋部,其作为设在该推进力产生部、用于降低该推进力产生部与体腔内壁之间产生的摩擦力的摩擦力降低机构,设在螺旋形状部外周的规定位置、例如设在基端侧。(*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内窥镜的内窥镜用插入部以及内窥镜系统,特别涉及用于导入体腔内的内窥镜用插入部以及内窥镜系统。
技术介绍
以往,内窥镜广泛用于医疗领域。上述内窥镜通过将内窥镜插入部插入体腔内,观察体腔内的患部等,或根据需要将处理具穿过钳子通道内,进行治疗处置。通常,内窥镜插入部在前端侧设有弯曲部。该弯曲部由多个弯曲段体构成。通过牵引与上述弯曲段体连接的操作线,从而使上述弯曲部例如朝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弯曲动作。由操作者转动操作设在操作部的例如弯曲把手可进行操作线的牵引。操作者把上述内窥镜插入部插入构造复杂的体腔内、例如插入大肠等那样绕360°圈的管腔内时,操作弯曲把手使弯曲部弯曲动作,并且一边捻转插入部,一边将内窥镜插入部的前端部朝着观察目的部位插入。但是,上述的内窥镜操作中,要把插入部短时间内顺利地插入构造复杂的大肠内深部,需要熟练的技术。经验少的操作者,在把内窥镜插入部插入深部时,因看不见插入方向而有可能较费事、或者使肠的行走状态产生大的变化。为此,在现有技术中,提出了各种提高内窥镜插入部的插入性的方案。例如,在日本特开平10-111996号公报(下面称为专利文献1)中,揭示了能容易且低伤害地把医疗器具导入到生物体管腔深部的医疗器具推进装置。该推进装置中,在旋转部件上设有相对于该旋转部件的轴向倾斜的肋,该肋作为推进力产生部。因此,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推进装置,使旋转部件作旋转动作,从而旋转部件的旋转力被肋变换为推进力,与推进装置相连接的医疗器具在上述推进力的作用下朝深部方向移动。由此,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推进装置,可以低伤害地、不对患者身体造成负担地把医疗器具插入体腔内。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医疗器具推进装置,不能够一边观察大肠内部一边向大肠等弯曲体腔内插入。因此,上述公报记载的医疗器具推进装置,当医疗器具到达了例如大肠的各弯曲部时,有时旋转部件与大肠的弯曲部产生抵接等,医疗器具不容易插入到大肠内。这时,操作者有时不能很快地判断出其应对方法。另外,有可能尽管医疗器具的前端部分到达了盲肠部附近,可是操作者仍然继续进行医疗器具旋转部件的旋转动作。另外,把医疗器具插入到大肠等的体腔内后,操作者还要将内窥镜插入部沿着医疗器具进行插入大肠内的插入动作,因此再次带来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能容易地将内窥镜插入部插入大肠等的体腔内、不给患者造成痛苦、提高内窥镜插入部对体腔内插入性的内窥镜用插入部、以及内窥镜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第1内窥镜用插入部,其特征在于,具有插入部,其可插入被检体内;推进力产生部,其设在上述插入部的外周面侧,可绕上述插入部的中心轴线旋转;摩擦力降低机构,其设在上述推进力产生部,用于降低该推进力产生部与体腔内壁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本技术的第2内窥镜用插入部,其特征在于,具有插入部,其可插入被检体内;推进力产生部,其设在上述插入部的外周面侧,可绕上述插入部的中心轴线旋转;摩擦力降低机构,其设在上述推进力产生部,用于降低由该推进力产生部产生的推进力。本技术的第1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细长的插入部,其具有挠性;插入部引导部,其具有挠性,配置在上述插入部的外周侧,在外周面形成有螺旋形状部,该螺旋形状部通过与体腔内壁抵接旋转而产生推进力;引导部旋转装置,其使上述插入部引导部绕中心轴线朝规定方向旋转;摩擦力降低机构,其设在上述插入部引导部,用于降低对体腔内壁的摩擦力。本技术的第2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细长的插入部,其具有挠性;插入部引导部,其具有挠性,配置在上述插入部的外周侧,在外周面形成有螺旋形状部,该螺旋形状部通过与体腔内壁抵接被旋转而产生推进力;引导部旋转装置,其使上述插入部引导部绕中心轴线朝规定方向旋转;摩擦力降低机构,其设在上述插入部引导部,用于降低该插入部引导部的推进力。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之内窥镜系统的整体构造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导入管的前端部近旁的外观图。图3是表示图1所示导入管以及内窥镜的说明图。图4是图3的A-A线剖视图。图5是表示旋转机构部的构造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螺旋形状部的构造特性的说明图。图7是图3所示螺旋管的外观图。图8是表示图7所示螺旋管构造的截面说明图。图9是表示把贯穿配置有插入部的导入管从肛门插入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0是把贯穿配置有插入部的导入管的前端部主体插入到盲肠部近旁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1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之内窥镜系统的整体构造图。图12是表示图11所示内窥镜插入部和内窥镜旋转装置(下面简称为旋转装置)的连接的说明图。图13是沿长度方向将图12所示内窥镜插入部剖切表示的局部剖视图。图14是图13所示导入管(引导管)的外观图。图15是表示图14所示导入管(引导管)构造的说明图。图16是表示螺旋形状部的构造特性的说明图。图17是插入到大肠内的内窥镜插入部的说明图。图18是内窥镜插入部呈α环状地插入S状结肠部的说明图。图19是插入到肠深部的内窥镜插入部的说明图。图20是表示图14变型例的导入管(引导管)的外观图。图21是在规定位置设有作为覆盖机构的覆盖带而构成的导入管(引导管)的外观图。图22是构成第3实施方式之内窥镜系统的导入管(引导管)的外观图。图23是表示图22变型例的导入管(引导管)的外观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1实施方式图1至图10表示本技术的内窥镜用插入部以及内窥镜系统。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之内窥镜系统的整体构造图,图2是表示图1的导入管(引导管)的前端部近旁的外观图,图3是表示图1所示导入管以及内窥镜的说明图,图4是图3的A-A线剖视图,图5是表示旋转机构部的构造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螺旋形状部的构造特性的说明图,图7是图3所示螺旋管的外观图,图8是表示图7所示螺旋管构造的截面说明图,图9是表示把贯穿配置有插入部的导入管从肛门插入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0是把贯穿配置有插入部的前端部主体插入到盲肠近旁的状态的说明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1,主要由内窥镜2和内窥镜用插入辅助具3构成。内窥镜2具有作为外部装置的光源装置4、摄像处理器5和监视器6。光源装置4向内窥镜2供给照明光。摄像处理器5具有进行各种控制的控制电路和信号处理电路等,供给使设在内窥镜2上的未图示的摄像元件驱动的驱动信号,并且,把用摄像元件进行光电变换后传送过来的电信号生成为影像信号,向监视器6输出,监视器6的画面上接收从摄像处理器5输出来的影像信号而显示内窥镜图像。内窥镜2具有内窥镜插入部11和操作部12。内窥镜插入部11是细长的、具有挠性的内窥镜用插入部。操作部12设在该内窥镜插入部11的基端侧。该内窥镜2从操作部12侧部伸出有通用绳13。内窥镜用插入辅助具3主要由导入管20和旋转装置40构成。导入管20贯穿配置有上述内窥镜插入部11,作为把该内窥镜插入部11向体腔内深部方向引导的插入部。旋转装置40使该导入管20的后述螺旋管23旋转。上述旋转装置40主要由其一端部安装在检查室的天花板上的例如臂部41和安装在该臂部41的另一端的旋转机构部42构成。臂部41由多个例如长度不同的臂构件41a、和可自由转动地连接相邻臂构件41a的关节部41b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窥镜用插入部,其特征在于,具有:插入部,其可插入被检体内;推进力产生部,其设在上述插入部的外周面侧,可绕上述插入部的中心轴线旋转;摩擦力降低机构,其设在上述推进力产生部上,用于降低该推进力产生部与体腔内壁之间产 生的摩擦力。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仓康人安达胜贵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