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5204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窥镜,其中弯曲部(10)配置在插入部(7)的末端部侧,末端部与弯曲部连接的弯曲操作用缆线(14)的基端部侧以卷绕的状态固定在旋转体(35、36)上,旋转体可转动地轴支承在插入部的基端侧的粗径部(15)上,并且,在粗径部中设置有动力传递单元(34),该动力传递单元将可在直进方向上动作的工作轴体(37~40)的直进运动转换成旋转体的旋转运动,另外,将驱动源单元(8B)可装卸地连接在插入部的基端侧的粗径部上,在该驱动源单元中设有动作单元,在驱动源单元与插入部的基端侧的粗径部连接时,该动作单元根据通过驱动力产生单元(19)的驱动力而沿直进方向动作的驱动轴体(60、61)的动作,使工作轴体进行直进运动。(*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内窥镜,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驱动源单元装卸式 内窥镜。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样的内窥镜装置通过装卸部可装卸地 接合内窥镜的插入部和配置在该插入部的基端部上的近前侧的操作部。 这里,在内窥镜的插入部,在由细长的软性部构成的部分与末端部之间 配设有能够弯曲变形的弯曲部。在操作部侧,配设有对弯曲部进行弯曲 操作的弯曲操作机构的操作旋钮。并且,在弯曲部的末端部,固定有进行弯曲操作的四根线缆(wire cable)的末端部。这些线缆的基端部向插入部的基端部侧延伸。在插入 部的基端部侧配设有传递机构,该传递机构用于将从操作旋钮传递来的 驱动力传递给弯曲部侧。该传递机构具有使四根线缆的方向翻转的导向 轮和从动轴。并且,线缆的基端部通过导向轮与从动轴连接。并且,在操作部的操作旋钮的驱动轴上紧固有小齿轮。在小齿轮上 相互对置地啮合有一对齿条,并且设有与该齿条连接的状态的驱动轴。 另外,在通过装卸部接合内窥镜插入部的基端部侧部分和操作部时,通 过使驱动轴和从动轴对顶、并使从动轴进退,来进行弯曲操作。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报特开2000—014628号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由于在插入部的基端侧部分, 每根缆线分别需要使线缆的方向翻转的导向轮,因此需要有将多个导向 轮组装在内窥镜插入部的基端部侧部分与操作部之间的装卸部上的动力 传递机构。因此动力传递机构变得大型化,从而存在难以使内窥镜插入 部的基端部侧部分与操作部之间的装卸部小型化的问题。另外,如果减小线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则有可能导致缆线断裂,因 此不能使导向轮的半径小于等于线缆的最小弯曲半径。此外,采用的结 构是由导向轮来推压线缆的进行了方向翻转的基端侧部分。上述情况成 为阻碍内窥镜插入部的基端部侧部分与操作部之间的装卸部小型化的主 要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 该内窥镜能够使插入部的基端部侧部分和装卸于其上的部分的装卸部成 为小型化,并且,能够容易地进行插入部的基端部侧部分与装卸于其上 的部分之间的装卸。本技术的第一方面为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插入 到体腔内的插入部;弯曲部,其配置在上述插入部的末端部侧,是连接 多个弯曲件而构成的;缆线,其末端侧与上述弯曲部连接,基端部侧向 上述插入部的基端部侧延伸,该缆线是上述弯曲部的弯曲操作用的缆线; 连接部,其设置在上述插入部的基端侧;旋转体,其可旋转地轴支承在 上述连接部上,并且在该旋转体上以巻绕的状态固定有上述缆线的基端 部侧;动力传递单元,其设置于上述连接部,并具有可在直进方向上动 作的工作轴体,该动力传递单元将上述工作轴体的直进运动转换成上述 旋转体的旋转运动;驱动源单元,其可装卸地与上述连接部连接,并且 具有产生使上述弯曲部弯曲的驱动力的驱动力产生单元;动作单元,其 设置在上述驱动源单元中,具有可以在直进方向上动作的驱动轴体,在 上述驱动源单元与上述连接部连接时,该动作单元根据上述驱动轴体的 动作来使上述工作轴体进行直进运动,其中,上述驱动轴体是在直进方 向上进行动作的。并且,在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内窥镜中,在连接插入部的基 端侧的连接部与驱动源单元时,使驱动源单元的驱动轴体与连接部的 动力传递单元的工作轴体可联动地卡合。在该状态下,通过来自驱动 力产生单元的驱动力,来使驱动轴体在直进方向动作,并根据该驱动轴体的动作使动作轴体进行直进运动。这时,通过动力传递单元来将 工作轴体的直进运动转换成旋转体的旋转运动。通过该旋转体的旋转 运动,来对弯曲部的弯曲操作用的缆线进行牵引操作,以对弯曲部进 行弯曲操作。本技术的第二方面,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内窥镜中,其特 征在于,上述动作单元具有旋转单元,其借助于来自上述驱动力产生 单元的驱动力可以旋转;动力转换单元,其与上述旋转单元的旋转联动 地使上述驱动轴体进行直进动作。在本技术的第二方面的内窥镜中,借助于来自驱动力产生单元 的驱动力来使动作单元的旋转单元旋转,并且与该旋转单元的旋转联动 地,通过动力转换单元使驱动轴体进行直进动作。本技术的第三方面,在本技术的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内窥镜中,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轴体具有抵接部,在上述驱动源单元与上述连接部连接时,上述抵接部与上述工作轴体的端部抵接成对顶状态,上 述动作单元具有借助于上述驱动轴体进行直进动作时的推压力来向直进动作方向驱动上述工作轴体的单元。在本技术的第三方面的内窥镜中,在连接驱动源单元与连接部 时,使驱动轴体的抵接部与工作轴体的端部抵接成对顶状态。从而,通 过驱动轴体进行直进动作时的推压力,来向直进动作方向驱动工作轴体。本技术的第四方面,在本技术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内窥镜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工作轴体具有可装卸地与上述驱动轴体卡合的卡合部,并且具有在连接上述驱动源单元与上述连接部时防止上述工作轴体从上 述驱动轴体脱出的防脱部。在本技术的第四方面的内窥镜中,在连接驱动源单元与连接部 时,使工作轴体的卡合部可装卸地与驱动轴体卡合。从而,在连接驱动 源单元与连接部时,防止了工作轴体从驱动轴体脱出。本技术的第五方面,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内窥镜中,其特 征在于,上述旋转体具有小齿轮,上述工作轴体具有与上述小齿轮啮合 的齿条部,上述动力传递单元具有齿轮齿条机构,该齿轮齿条机构具有 上述齿条部和上述小齿轮。在本技术的第五方面的内窥镜中,在插入部的基端侧的连接部 与驱动源单元连接时,当通过来自驱动力产生单元的驱动力来使驱动轴 体在直进方向进行动作、并且工作轴体根据该驱动轴体的动作而进行直 进运动时,通过工作轴体的齿条部与旋转体的小齿轮之间的啮合部的齿 轮齿条机构,使工作轴体的直进运动转换成旋转体的旋转运动。根据本技术,能够提供这样一种内窥镜能够使插入部的基端 部侧的部分与装卸于其上的部分的装卸部小型化,并且,能够容易地进 行插入部的基端部侧部分与装卸于其上的部分之间的装卸。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装卸式内窥镜的系统整体的示意 结构图。图2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装卸式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基端侧连接部 和动力单元之间分离的状态的侧视图。图3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装卸式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基端侧连接部的内部结构的纵剖面图。图4为沿图3中的IV—IV线的剖面图。 图5为沿图3中的V—V线的剖面图。图6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使用状态,(A)为表示在弯曲部 保持为非弯曲状态的情况下,驱动轴体和工作轴体的配置状态的俯视图, (B)为表示在弯曲部被进行了弯曲操作的情况下,驱动轴体和工作轴体 的配置状态的俯视图。图7 (A)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内置于连接部件中的动力 传递单元的滑轮和小齿轮之间的连接状态的俯视图,(B)为用截面表示动 力传递单元的滑轮和小齿轮之间的连接部分的上半部分的侧视图。图8为说明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动作的图,(A)为 表示在弯曲部保持为非弯曲状态的情况下,驱动轴体和工作轴体的配置 状态的俯视图,(B)为表示在对弯曲部向一个方向进行了弯曲操作的情况下,驱动轴体和工作轴体的配置状态的俯视图,(c)为表示在对弯曲部向另一个方向进行了弯曲操作的情况下,驱动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插入到体腔内的插入部;    弯曲部,其配置在上述插入部的末端部侧,是连接多个弯曲件而构成的;    缆线,其末端侧与上述弯曲部连接,基端部侧向上述插入部的基端部侧延伸,该缆线是上述弯曲部的弯曲操作用的缆线;    连接部,其设置在上述插入部的基端侧;    旋转体,其可旋转地轴支承在上述连接部上,并且在该旋转体上以卷绕的状态固定有上述缆线的基端部侧;    动力传递单元,其设置于上述连接部,并具有可在直进方向上动作的工作轴体,该动力传递单元将上述工作轴体的直进运动转换成上述旋转体的旋转运动;    驱动源单元,其可装卸地与上述连接部连接,并且具有产生使上述弯曲部弯曲的驱动力的驱动力产生单元;    动作单元,其设置在上述驱动源单元中,具有可以在直进方向上动作的驱动轴体,在上述驱动源单元与上述连接部连接时,该动作单元根据上述驱动轴体的动作来使上述工作轴体进行直进运动,其中,上述驱动轴体是在直进方向上进行动作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野晴彦池田裕一佐藤有亮中村周至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