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往复举升装置;其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两个竖板,每个竖板上设有一个竖槽,每个竖槽内安装有一个滑块,每个滑块的前端固定有一个平板,每个平板下底面固定有一个方管,每个方管端部插装有一个矩形块,每个矩形块上设有一个第一通孔,方管的前后侧壁上各设有一个第二通孔,左右两个平板之间设有一个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平板铰接的连接板,每个竖槽左右侧壁上间隔均布有多个盲槽,滑块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组的楔形块,每个竖板的后侧设有一个竖向的气压推杆,两个竖板之间设有一个高压气瓶,高压气瓶上端设有两个出气管,每个出气管上经第一软管与对应侧方管的前侧的第二通孔连通,后侧的第二通孔经个第二软管与对应气压推杆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往复举升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安全举升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汽车往复举升装置。
技术介绍
每年夏季雨水众多,汽车经常出现泡水事故,汽车在经历泡水以后极易生锈损坏,同时经历泡水后汽车价值会大幅度降低,因此在大雨来临之前将停靠的汽车进行举升能有效的防止汽车泡水事故的发生,现阶段举升设备众多但没有适用于用户个人即可实施并能实现整车举升的设备,传统的汽车举升还是通过租赁叉车将汽车整体抬高后,在车轮下垫砖对抬高后的车体进行限定从而实现防泡水的,到时叉车在市区并不好租赁,在市区砖也不容易取得,且市区车数量保有辆巨大,因此上述方式并不能有效的解决汽车防泡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往复举升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阶段个人汽车防泡水举升设备的空白,同时解决普通举升设备过大、不利于操作且用户不能利用自身条件进行有效举升和固定的问题。其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包括底板,底板上固定有两个左右并排间隔布置的竖板,每个竖板上设有一个沿其长度方向且前后贯通的竖槽,每个竖槽内安装有一个可沿竖槽滑动的滑块,每个滑块的前端固定有一个置于竖板前侧的平板,每个平板下底面固定有一个水平且一端开口的方管,两个方管开口端相对,每个方管端部插装有一个与其贴壁滑动且有向外弹出趋势的矩形块,每个矩形块上设有一个水平前后方向的第一通孔,方管的前后侧壁上各设有一个第二通孔,矩形块向外伸出时第一通孔与两个第二通孔逐渐连通,左右两个平板之间设有一个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平板铰接的连接板,连接板与平板交接位置可沿平板左右滑移,每个竖槽左右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均布有多个盲槽,竖槽左右侧壁上的盲槽一一对应,滑块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组可向滑块内收缩并具有向外弹出趋势的楔形块,楔形块与盲槽适配且滑块向上移动时可从位于下侧盲槽内脱出并挤压进入到位于上侧的盲槽内,每个竖板的后侧设有一个竖向的气压推杆,气压推杆的伸出端经Z形杆与对应滑块后端连接,两个竖板之间设有一个高压气瓶,高压气瓶上端设有两个出气管,每个出气管上套有一个第一软管,第一软管的自由端与对应侧方管位于前侧的第二通孔连通,每个方管的后侧的第二通孔上连接有一个第二软管,第二软管的自由端与对应气压推杆连通。本专利技术构思新颖,结构巧妙,实用性强,有效的解决了现阶段个人汽车防泡水举升设备的空白,同时解决普通举升设备过大、不利于操作且用户不能利用自身条件进行有效举升和固定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后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后视剖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右视剖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俯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方管内矩形块的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连通时的截面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方管与矩形块7配合时的主视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7可知,本专利技术包括底板1,底板1上固定有两个左右并排间隔布置的竖板2,每个竖板2上设有一个沿其长度方向且前后贯通的竖槽3,每个竖槽3内安装有一个可沿竖槽3滑动的滑块4,每个滑块4的前端固定有一个置于竖板2前侧的平板5,每个平板5下底面固定有一个水平且一端开口的方管6,两个方管6开口端相对,每个方管6端部插装有一个与其贴壁滑动且有向外弹出趋势的矩形块7,每个矩形块7上设有一个水平前后方向的第一通孔8,方管6的前后侧壁上各设有一个第二通孔9,矩形块7向外伸出时第一通孔8与两个第二通孔9逐渐连通,左右两个平板5之间设有一个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平板5铰接的连接板10,连接板10与平板5交接位置可沿平板5左右滑移,每个竖槽3左右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均布有多个盲槽11,竖槽3左右侧壁上的盲槽11一一对应,滑块4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组可向滑块4内收缩并具有向外弹出趋势的楔形块12,楔形块12与盲槽11适配且滑块4向上移动时可从位于下侧盲槽11内脱出并挤压进入到位于上侧的盲槽11内,每个竖板2的后侧设有一个竖向的气压推杆13,气压推杆13的伸出端经Z形杆14与对应滑块4后端连接,两个竖板2之间设有一个高压气瓶15,高压气瓶15上端设有两个出气管,每个出气管上套有一个第一软管16,第一软管16的自由端与对应侧方管6位于前侧的第二通孔9连通,每个方管6的后侧的第二通孔9上连接有一个第二软管17,第二软管17的自由端与对应气压推杆13连通。为了方便汽车可从地面直接行走至平板5上,所述右侧的平板5右端铰接有一个导向板18。为了实现连接板10的铰接位置能沿平板5左右滑移,所述两平板5相对应的端部的前后两侧各设有一个横向的通槽19,连接板10的左右两端各固定有一个铰接轴20,铰接轴20的两端分别置于对应通槽19内并可在通槽19内滑动。为了实现矩形块7具有向外弹出的趋势,所述方管6底部设有第一压簧21,第一压簧21的一端固定在方管6底部,另一端固定在矩形块7置于方管6内的端部。为了实现楔形块12的安装和复位,所述滑块4后端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组与楔形块12相配合的盲孔,楔形块12的非楔面端安装在对应盲孔内,且盲孔底部设有第二压簧22,第二压簧22的的一端固定在盲孔底部,另一端固定在楔形块12上,滑块4每个盲孔底部设有一个与外界连通的通道,滑块4上方设有一个拉环23,拉环23上设有绳索24,绳索24的自由端分别从对应通道内穿过并与对应楔形块12底部固定连接,拉动拉环23可使同一个滑块4上的楔形块12向内回缩。为了实现高压气瓶15上两个排气管的放气,所述高压气瓶15上设有一个第一阀门。为了实现气压推杆13的复位,所述每个气压推杆13的底部设有一个放气阀门25。为了实现平板5安装更加稳定,所述每个平板5的下端固定有一个端部竖截面为倒置的等腰梯形的加强筋,对应方管6安装在加加强筋上。为了实现连接板10能更好的挤压矩形块7伸出方管6的端部,所述矩形块7一端置于方管6内,一端伸出方管6,矩形块7伸出方管6的端部为弧面,方便与连接板10的接触与滑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工作过程:本装置在使用时四个为一组同时使用,将每个本装置置于汽车车轮的下方,使得竖板2置于车轮外侧,平板5置于车轮的正前方,为了保持稳定,前轮的两个底板1可将连接杆可拆卸安装在一块,底板1上设有可供连接杆连接的套管,后轮的两个底板1可经连接杆可拆卸安装在一块,从而提高本装置在使用时的稳定性,在使用之前将左侧的滑块4向上移动,使得左侧滑块4高于右侧滑块4,此时左侧平板5高于右侧平板5此时的连接板10处于左高右低状态,在此状态下,连接板10挤压左侧矩形块7,使得矩形块7向方管6内移动,此时第一压簧21被压缩并使其具有反弹的趋势和弹性势能,同时矩形块7上的第一通孔8与两个第二通孔9错位,此时左侧的第一软管16与第二软管17不连通,左侧的矩形块7没有被挤压,在第一压簧21的复位作用下实现第一通孔8与第二通孔9连通,此时右侧的第一软管16与第二软管17连通,关闭两个放气阀门25。汽车在人为驱动下沿导向板18向右侧平板5移动,并逐渐转动至右侧平板5上,汽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往复举升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固定有两个左右并排间隔布置的竖板(2),每个竖板(2)上设有一个沿其长度方向且前后贯通的竖槽(3),每个竖槽(3)内安装有一个可沿竖槽(3)滑动的滑块(4),每个滑块(4)的前端固定有一个置于竖板(2)前侧的平板(5),每个平板(5)下底面固定有一个水平且一端开口的方管(6),两个方管(6)开口端相对,每个方管(6)端部插装有一个与其贴壁滑动且有向外弹出趋势的矩形块(7),每个矩形块(7)上设有一个水平前后方向的第一通孔(8),方管(6)的前后侧壁上各设有一个第二通孔(9),矩形块(7)向外伸出时第一通孔(8)与两个第二通孔(9)逐渐连通,左右两个平板(5)之间设有一个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平板(5)铰接的连接板(10),连接板(10)与平板(5)交接位置可沿平板(5)左右滑移,每个竖槽(3)左右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均布有多个盲槽(11),竖槽(3)左右侧壁上的盲槽(11)一一对应,滑块(4)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组可向滑块(4)内收缩并具有向外弹出趋势的楔形块(12),楔形块(12)与盲槽(11)适配且滑块(4)向上移动时可从位于下侧盲槽(11)内脱出并挤压进入到位于上侧的盲槽(11)内,每个竖板(2)的后侧设有一个竖向的气压推杆(13),气压推杆(13)的伸出端经Z形杆(14)与对应滑块(4)后端连接,两个竖板(2)之间设有一个高压气瓶(15),高压气瓶(15)上端设有两个出气管,每个出气管上套有一个第一软管(16),第一软管(16)的自由端与对应侧方管(6)位于前侧的第二通孔(9)连通,每个方管(6)的后侧的第二通孔(9)上连接有一个第二软管(17),第二软管(17)的自由端与对应气压推杆(13)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往复举升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固定有两个左右并排间隔布置的竖板(2),每个竖板(2)上设有一个沿其长度方向且前后贯通的竖槽(3),每个竖槽(3)内安装有一个可沿竖槽(3)滑动的滑块(4),每个滑块(4)的前端固定有一个置于竖板(2)前侧的平板(5),每个平板(5)下底面固定有一个水平且一端开口的方管(6),两个方管(6)开口端相对,每个方管(6)端部插装有一个与其贴壁滑动且有向外弹出趋势的矩形块(7),每个矩形块(7)上设有一个水平前后方向的第一通孔(8),方管(6)的前后侧壁上各设有一个第二通孔(9),矩形块(7)向外伸出时第一通孔(8)与两个第二通孔(9)逐渐连通,左右两个平板(5)之间设有一个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平板(5)铰接的连接板(10),连接板(10)与平板(5)交接位置可沿平板(5)左右滑移,每个竖槽(3)左右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均布有多个盲槽(11),竖槽(3)左右侧壁上的盲槽(11)一一对应,滑块(4)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组可向滑块(4)内收缩并具有向外弹出趋势的楔形块(12),楔形块(12)与盲槽(11)适配且滑块(4)向上移动时可从位于下侧盲槽(11)内脱出并挤压进入到位于上侧的盲槽(11)内,每个竖板(2)的后侧设有一个竖向的气压推杆(13),气压推杆(13)的伸出端经Z形杆(14)与对应滑块(4)后端连接,两个竖板(2)之间设有一个高压气瓶(15),高压气瓶(15)上端设有两个出气管,每个出气管上套有一个第一软管(16),第一软管(16)的自由端与对应侧方管(6)位于前侧的第二通孔(9)连通,每个方管(6)的后侧的第二通孔(9)上连接有一个第二软管(17),第二软管(17)的自由端与对应气压推杆(13)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往复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侧的平板(5)右端铰接有一个导向板(18)。
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张俊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