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79787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4:31
一种锻炼仪,包括:翘翘板结构,所述翘翘板结构包括基座及杆体,所述杆体设于所述基座上;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固设于所述杆体的一端。利用所述锻炼仪,患者可以自行进行上肢康复训练,使用方便。

Exercis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锻炼仪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锻炼仪。
技术介绍
偏瘫又叫半身不遂,是指同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见症状。按照偏瘫的程度,可分为轻瘫、不完全性瘫痪和全瘫。轻瘫表现为肌力减弱,肌力在4~5级,一般不影响日常生活。不完全性瘫较轻瘫重、范围大,肌力在2~4级。全瘫表现为肢体完全不能活动,肌力在0~1级。对于轻瘫及不完全性瘫痪患者,待病情稳定,应及早进行康复训练,以使肢体功能获得部分程度的恢复,此外,还能够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目前偏瘫患者一般利用弹力带进行上肢康复训练。依靠弹性带的弹性力,锻炼肌肉力量。弹性带小巧轻便,使用较为广泛。但是,偏瘫患者借助弹性带进行上肢康复训练,需要医务人员或家属在一旁协助,对医务人员或家属的依赖强。另外,由于弹力带对于上肢的固定不符合生理功能位,易引起患者肌肉紧张痉挛,造成上肢疼痛。长时间使用弹力带还容易引起上肢压痕,影响血供,严重时可造成压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锻炼仪,患者可以借助锻炼仪自行进行上肢康复训练,使用方便。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锻炼仪,包括:翘翘板结构,所述翘翘板结构包括基座及杆体,所述杆体设于所述基座上;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固设于所述杆体的一端。可选的,所述固定部为手套或绑带。可选的,当所述固定部为手套时,所述手套包括表层及衬里层。可选的,所述衬里层的材料为乳胶。可选的,所述手套还包括:振动部,所述振动部设于所述衬里层内;驱动部,所述驱动部连接所述振动部,适于驱动所述振动部进行振动。可选的,所述手套还包括:加热部,所述加热部设于所述衬里层内,所述驱动部与所述加热部相连接,所述驱动部还适于驱动所述加热部进行发热。可选的,所述手套还包括:驱动开关,所述驱动开关适于控制所述驱动部的开启或关闭。可选的,所述手套还包括: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加热部的温度,并在所述加热部达到设定温度值时,发出温度信号;控制单元,接收到所述温度信号后,断开所述驱动开关。可选的,所述手套还包括:电量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驱动部的电量,发出电量信号;显示单元,接收到所述电量信号后,对所述电量信号进行显示。可选的,所述锻炼仪还包括:环体,所述环体套设与所述杆体上,所述基座固设于所述环体的底部。可选的,沿所述杆体的延伸方向,所述环体在所述杆体上的位置可调节。可选的,所述环体与所述杆体卡接或螺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所述翘翘板结构包括基座及杆体,所述杆体设于所述基座上。以所述杆体与所述基座的接触位置作为支点,所述翘翘板结构可作杠杆运动。根据杠杆原理,所述杆体的一端作下降运动,则所述杆体的另一端作上升运动,反之亦然。所述固定部固设于所述杆体的一端,利用所述固定部可将患者的待康复上肢固定于所述杆体的一端。首先,患者可用另一只手下压所述杆体的另一端,以使固定有所述固定部的杆体的一端上升,以抬起患者的待康复上肢。然后,患者可松开下压所述杆体的手,从而使患者的待康复上肢落下。重复上述过程,可对待康复上肢进行康复训练。由上述可知,患者可利用所述锻炼仪自行进行上肢康复训练,使用方便,减少了对家属或医护人员协助进行康复训练的依赖。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锻炼仪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锻炼仪的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锻炼仪的振动部、驱动部、加热部、驱动开关、温度传感器、控制单元、电量检测器及显示单元的连接关系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参考图1,一种锻炼仪100,包括:翘翘板结构,所述翘翘板结构包括基座210及杆体220,所述杆体220设于所述基座210上;固定部300,所述固定部300固设于所述杆体220的一端。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座210呈椎体状。所述翘翘板结构作杠杆运动时,以所述基座210的顶端作为支点。所述翘翘板结构还包括:环体230,所述环体230套设与所述杆体220上,所述基座210固设于所述环体230的底部。本实施例中,所述环体230外壁上具有凹槽231,所述凹槽231位于所述环体230的底部。所述基座210的顶端插入所述凹槽231内,从而为所述环体230及所述杆体220提供支撑。沿所述杆体220的延伸方向,所述环体230在所述杆体220上的位置可调节。在所述杆体220的延伸方向上,通过改变所述环体230在所述杆体220上的位置,能够调整所述基座210的顶端距所述杆体220的两端的距离,从而调整杠杆运动的力臂长度,力臂长度影响患者操纵所述锻炼仪100所需的力的大小。可根据患者的肌力等级将支点调整至合适位置。本实施例中,所述环体230与所述杆体220卡接。所述环体230的内壁表面设有卡凸(图中未示出),所述杆体220上具有与所述卡凸相匹配的卡槽(图中未示出)。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卡槽沿所述杆体220的延伸方向等间隔排列。通过将所述卡凸对准所述卡槽插入,可固定所述环体230与所述杆体220的相对位置。当将所述卡凸从所述卡槽内撤出时,所述环体230能够沿所述杆体220的延伸方向移动,以将所述卡凸对准另一所述卡槽并插入,从而改变所述环体230在所述杆体220上的固定位置。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环体230与所述杆体220还可以螺接。具体的,所述环体230的内表面具有内螺纹(图中未示出),所述杆体220的外壁表面具有外螺纹(图中未示出),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相匹配。其中,所述外螺纹在所述杆体220的两端之间延伸。本实施例中,所述杆体220呈圆柱状。所述杆体220的直径为2.5cm,长度为35cm。所述杆体220的材料为不锈钢。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杆体220还可以呈棱柱状。本实施例中,所述杆体220具有第一端部221和第二端部222。所述固定部300固设于所述第二端部222。所述固定部300适于将患者的待康复上肢固定于所述杆体220上。由于固定部300固设于所述第二端部222,因而所述第二端部222的升降运动将带动患者的待康复上肢作升降运动。本实施例中,借助所述翘翘板结构的杠杆运动提高患者的能动性。在将待康复上肢固定于所述杆体220上后,患者可用另一只手下压所述杆体220的第一端部221,以使所述第二端部222作上升运动,从而抬起患者的待康复上肢。然后,患者可松开下压所述第一端部221的手,以使所述第二端部222作下降运动,从而使患者的待康复上肢落下。重复上述过程,可使患者的待康复上肢反复进行抬起及落下的动作,从而对患者的待康复上肢进行康复训练。因此,所述锻炼仪100充分利用患者的自身能动性,实现患者自行进行上肢康复训练的目的,操作简单易行。本实施例中,所述锻炼仪100还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锻炼仪,其特征在于,包括:/n翘翘板结构,所述翘翘板结构包括基座及杆体,所述杆体设于所述基座上;/n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固设于所述杆体的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锻炼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翘翘板结构,所述翘翘板结构包括基座及杆体,所述杆体设于所述基座上;
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固设于所述杆体的一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锻炼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为手套或绑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锻炼仪,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固定部为手套时,所述手套包括表层及衬里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锻炼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衬里层的材料为乳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锻炼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套还包括:
振动部,所述振动部设于所述衬里层内;
驱动部,所述驱动部连接所述振动部,适于驱动所述振动部进行振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锻炼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套还包括:加热部,所述加热部设于所述衬里层内,所述驱动部与所述加热部相连接,所述驱动部还适于驱动所述加热部进行发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锻炼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蔚萍任冬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