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CT影像的3D打印仿真骨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879675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4: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CT影像的3D打印仿真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仿真骨的力学属性,进行微结构的设计;所设计的微结构可通过改变胞元参数实现与人体不同密度松质骨的力学等效;(2)建立临床CT信息和仿真骨的骨力学属性的关联,仿真骨内部以CT值为依据划分区域,在不同区域内进行等效微结构的设计;(3)不同孔隙率的微结构分区间设有过渡区,过渡区的胞元特征参数通过函数控制,实现不同孔隙率的微结构分区间的平滑过渡;(4)通过3D打印技术重建力学等效仿真骨。通过上述步骤可制作力学等效的仿真骨,起到良好的术前模拟作用,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CT影像的3D打印仿真骨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骨科术前模拟的模型骨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CT影像的3D打印仿真骨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老年人因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由于骨质和骨折线的个体化差异大,往往需要在术前利用模型骨进行手术方案设计,减少风险,提高成功率。而目前市面上的模型骨主要包含两种:一种是基于形态学统计所研制的标准骨模型,该种骨模型相对于健康成人骨是力学等效的,但无法实现骨的个性化定制,因此对于骨质疏松的骨来说,力学性能差异较大,且需要手动制备骨折模型;另一种为3D打印骨,市面上现有的3D打印骨由临床CT重建模型完成打印,因此在外形上具有高度还原性,但其并未考虑打印材料的力学属性,以及打印模型的内部结构,导致其与真实骨的力学性能具有较大的差异。综上所述,市面上现有的模型骨难以起到良好的术前模拟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CT影像的3D打印仿真骨的制造方法,以实现仿真骨的个性化定制以及力学等效特性。主要内容包括:建立临床CT信息和骨力学属性的关联,根据骨的力学属性,通过微结构设计,借助3D打印技术重建力学等效仿真骨。该仿真骨不仅可以用于术前准备,以提高手术成功率,还可以用于医学专业的临床教学和实验研究工作。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CT影像的3D打印仿真骨的制造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骨的力学属性,进行微结构的设计,所述微结构的设计以骨内部骨小梁的真实形态为依据,进行简化等效,对于不同的解剖部位有不同曲面模式的微结构与之对应;(2)建立临床CT信息和仿真骨的骨力学属性的关联,按照骨的CT值将骨分为若干个区域,对于每个区域赋予不同孔隙率的等效微结构,更加接近人体骨力学属性分布不均匀的情况;(3)不同孔隙率的微结构分区间设有过渡区,过渡区的胞元特征参数通过函数控制,实现不同孔隙率的微结构分区间的平滑过渡;(4)通过3D打印技术重建力学等效仿真骨。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过渡区胞元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如公式1所示:其中,X1、X2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孔隙率微结构边界的相对位置。进一步的,所述公式1中的K为比例系数,其表达式如公式2所示:其中,X1、X2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孔隙率微结构边界的相对位置。进一步的,当微结构为板状类骨结构时,R1、R2分别代表两种孔隙率板状类骨结构的板厚度,r表示不同孔隙率结构衔接区域的任一位置的板厚度。进一步的,当微结构为柱状类骨结构时,R1、R2分别代表两种孔隙率柱状类骨结构的柱横截面直径,r表示不同孔隙率结构衔接区域的任一位置的柱横截面直径。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的仿真骨,通过改变微结构胞元的各参数来控制结构的孔隙率,进而调控其力学性能,达到与不同密度人体松质骨的力学等效。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的仿真骨,对于不同的解剖位置,骨小梁的结构形态不同,其中,股骨头股骨颈处为板状结构,而腰椎处为柱状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用于3D打印的材料为光敏树脂混合陶瓷或金属氧化物粉末,掺混质量比例范围为0-30%,具体根据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以达到和人骨皮质力学性能相近的水平为准。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中的方法制备得到的仿真骨相对于健康成人骨是力学等效的,且可实现骨的个性化定制,更为具体的是,仿真骨内部以CT值为依据划分区域,在不同区域内进行等效微结构的设计;所设计的微结构可通过改变胞元参数实现与人体不同密度松质骨的力学等效;不同分区间微结构的连接可通过方程控制实现平滑过渡,达到良好的衔接效果。尤其是对于骨质疏松的骨来说,大大降低力学性能差异,减少风险,提高成功率。本专利技术首先从临床CT入手进行骨力学属性的推演,建立骨CT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将骨的不同CT值所对应的力学性能与不同孔隙率的微结构所对应的力学性能对等起来,最后借助3D打印技术完成力学等效仿真骨的制作。本专利技术通过3D打印技术形成的仿真骨外形还原度较高,用于制作仿真骨的材料为光敏树脂混合陶瓷或金属氧化物粉末,通过调整掺混比例其材料的弹性模量可达到2-10GPa,与人体皮质骨相当。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述仿真骨具备力学等效特性,可以起到良好的术前模拟作用,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附图说明图1为不同解剖部位类骨结构示意图;图2为股骨近端按CT值分区示意图;图3为不同孔隙率板状类骨结构示意图;图4为不同分区间结构特征参数过渡规律曲线示意图;图5为力学等效股骨头模型剖面示意图;图6为椎骨按CT值分区示意图;图7为不同孔隙率柱状类骨结构示意图;图8为力学等效椎骨模型剖面示意图。图1中,(a)为板状类骨结构示意图;(b)为柱状类骨结构示意图;图2中将股骨近端松质骨按照灰度值划分为三个区域,图2(a)为401-662Hu为区域a;图2(b)226-400Hu为区域b;图2(c)100-225Hu为区域c。。图3中,图3(a)为孔隙率为40%的板状类骨结构;图3(b)为孔隙率为60%的板状类骨结构;图3(c)为孔隙率为80%的板状类骨结构。图4中,x表示两种孔隙率微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r表示两种微结构的特征参数值大小。图5中的标号注释:5-1表示孔隙率为40%的板状类骨结构,5-2表示孔隙率为60%的板状类骨结构,5-3表示孔隙率为80%的板状类骨结构,5-4表示孔隙率为40%和60%两种孔隙率类骨结构中间的衔接区域,5-5表示孔隙率为40%和80%两种孔隙率类骨结构中间的衔接区域。图6中将椎骨松质骨按照灰度值划分为三个区域,图6(a)为401-662Hu为区域a;图6(b)226-400Hu为区域b;图6(c)100-225Hu为区域c。图7中,图7(a)为孔隙率为40%的柱状类骨结构;图7(b)为孔隙率为60%的柱状类骨结构;图7(c)为孔隙率为80%的柱状类骨结构。图8中的标号注释:8-1表示孔隙率为40%的柱状类骨结构,8-2表示孔隙率为60%的柱状类骨结构,8-3表示孔隙率为80%的柱状类骨结构,8-4表示孔隙率为40%和60%两种孔隙率类骨结构中间的衔接区域,8-5表示孔隙率为40%和80%两种孔隙率类骨结构中间的衔接区域。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法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成果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等),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CT影像的3D打印仿真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n(1)根据仿真骨的力学属性,进行微结构的设计,所述微结构的设计以骨内部骨小梁的真实形态为依据,进行简化等效,对于不同的解剖部位有不同曲面模式的微结构与之对应;/n(2)建立临床CT信息和仿真骨的骨力学属性的关联,按照骨的CT值将骨分为若干个区域,对于每个区域赋予不同孔隙率的等效微结构;/n(3)不同孔隙率的微结构分区间设有过渡区,过渡区的胞元特征参数通过函数控制,实现不同孔隙率的微结构分区间的平滑过渡;/n(4)通过3D打印技术重建力学等效仿真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CT影像的3D打印仿真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仿真骨的力学属性,进行微结构的设计,所述微结构的设计以骨内部骨小梁的真实形态为依据,进行简化等效,对于不同的解剖部位有不同曲面模式的微结构与之对应;
(2)建立临床CT信息和仿真骨的骨力学属性的关联,按照骨的CT值将骨分为若干个区域,对于每个区域赋予不同孔隙率的等效微结构;
(3)不同孔隙率的微结构分区间设有过渡区,过渡区的胞元特征参数通过函数控制,实现不同孔隙率的微结构分区间的平滑过渡;
(4)通过3D打印技术重建力学等效仿真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CT影像的3D打印仿真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过渡区胞元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如公式1所示:



其中,X1、X2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孔隙率微结构边界的相对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基于CT影像的3D打印仿真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式1中的K为比例系数,其表达式如公式2所示:



其中,X1、X2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孔隙率微结构边界的相对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一种基于CT影像的3D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君郇勇王素芳刘岩张昊旻李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