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柳庆冬专利>正文

一种米茶的纯手工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7886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4: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米茶的纯手工制备工艺,米茶的纯手工制备工艺,包括嫩芽鲜叶采摘‑晒青‑做青‑杀青‑揉捻‑日晒、烘干‑成品包装过程;本发明专利技术米茶的纯手工制备工艺,手工制作,工艺简单,制备的米茶色泽均匀,叶片细卷弯曲,茶叶暗白色,茶叶泡出汤水透明青黄色,口感清甜、回干固醇、野香清味独具特色,深受消费者喜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米茶的纯手工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
,具体为一种米茶的纯手工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人类发展和科技进步,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人们生活水平也快速提升。然而,快节奏的步伐背后,往往会带来各种压力和负面影响,这其中,生态环境不容乐观,导致逐年扩大生保护力度和范围;再有人类身体健康深受威胁,各种病症的发生越来越越年轻化,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角色,人类身体健康和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众多研究表明,茶叶含有儿茶素、胆甾烯酮、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等多种成分,在综合作用下,具有预防和抑制肥胖、抗菌、改善消化不良的作用,还可以抗衰老、降血脂、防动脉硬化、降低心血管疾病。中国专利CN104430998A公开了一种米茶的加工制作方法,包括采摘茶青、晒青、一次摊放、初杀青、二次摊放、重杀青、三次摊放、反复整理初次做形、初烘、复烘与再作形、四次摊放、足烘等多个步骤,工艺具有操作简单,能够形成大批量生产,保留米茶茶芽茸毛多,色泽银光隐翠,香气清鲜高雅,滋味清甜的独具特色。目前,米茶的茶叶种类较少,制茶的口感单一,品质一般,不能满足众多消费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米茶的纯手工制备工艺,通过对多种茶叶采摘、晒青、做青、杀青、发酵等加工,解决目前米茶口感和品质一般、保健功效不明显,对人体身体健康改善甚微的问题。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米茶的纯手工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嫩芽鲜叶采摘:每年在3月20日~4月20日采摘茶叶嫩芽,其中每日采摘时间为9:00~15:00,阴雨天不采摘,采摘茶叶嫩芽为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米茶、茶青二叶一芽制作叶黑银白针弯曲卷叶、绿叶青片、一叶一芽丹青绿芽;S2,晒青:将S1采摘的茶叶嫩芽单层平摊在竹萍薄上,晾晒40分钟~45分钟,然后在阳光下晾晒3小时~5小时;S3,做青:S2中晒青后的茶叶继续在太阳环境下,利用竹萍薄用手工轻轻摇动翻拌1分钟~3分钟,然后用手捧起茶叶并上下抖动使茶叶自由坠落并相互碰撞3次~5次;其中,每次做青茶叶1.8kg~2.1kg;S4,杀青:S3中做青后的茶叶用布袋子装好,在温度为150℃~220℃条件下杀青40分钟~50分钟、然后在热空气环境下发酵3小时~5小时;其中,杀青过程还包括在两次预杀青,具体为:首先在温度为125℃~165℃条件下第一次预杀青10分钟~15分钟,之后速冷至45℃~65℃,静置3分钟~8分钟,然后在温度为95℃~105℃条件下第二次预杀青5分钟~15分钟。S5,揉捻:纯手工揉捻S4发酵后的茶叶,待茶叶叶皱卷圆细小后再次发酵2小时~3小时;其中,揉捻操作具体为:初步用500N~600N的力度揉捻8分钟~14分钟,淋洒露水后,放置5分钟,再次用200N~300N的力度揉捻10分钟~20分钟,其中,露水的添加量为茶叶重量的1.5%~2.5%。S6,日晒、烘干:将S5发酵后的茶叶抖散、翻拌平铺在竹萍薄上,高温日晒5小时~7小时至茶叶水分含量为18%~23%,然后转至烘干室烘干至水分含量为0.1%~0.5%;S7,成品包装:S6烘干的茶叶摊凉1天~2天后包装成成品。进一步的,S1中,茶叶为海拨550米以上、红色土壤生长的原始茶树。进一步的,S2中,阳光下晾晒过程中每间隔20分钟~25分钟手动翻晒一次。进一步的,S3中,太阳环境下,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为40%~55%。进一步的,S4中,热空气环境下,温度为50℃~70℃,相对湿度为12%~15%。进一步的,S4中,每个布袋子装2kg~3kg的茶叶。进一步的,S5中,再次发酵温度为38℃~42℃。进一步的,S6中,高温日晒温度为25℃~35℃。进一步的,S6中,烘干室温度为55℃~75℃。进一步的,S6中,高温日晒结束后,等到日落,将茶叶连同竹萍薄放在空旷的空地回潮,第二天再次高温日晒后,转入烘干室。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米茶的纯手工制备工艺,手工制作,工艺简单,制备的米茶色泽均匀,叶片细卷弯曲,茶叶暗白色,茶叶泡出汤水透明青黄色,口感清甜、回干固醇、野香清味独具特色,深受消费者喜爱;(2)本专利技术米茶与市场普通茶区别在于,原史茶品种多、茶叶摘青多元化、而且本专利技术纯手工制作工艺与现在机械化工艺双和制作厂品、米茶暗银白色弯曲卷形、绿色青片、一叶一针丹青绿白芽的优点品质保证,纯手工制作的米茶与白茶制作过程相吻合体现岀米茶的优点;(3)本专利技术米茶生长在海拔550米以上的高山,采用生态有机肥种植、生态双溪水灌溉,茶清香,饮用安全,保健效果良好,长期饮用可增强体魄,提高免疫力。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得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应当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对属于本专利技术整体构思,而仅仅是显而易见的改动,均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实施例1一种米茶的纯手工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嫩芽鲜叶采摘:每年在3月20日~4月20日采摘茶叶嫩芽,其中每日采摘时间为9:00~15:00,阴雨天不采摘,采摘茶叶嫩芽为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茶叶为海拨550米以上、红色土壤生长的原始茶树;米茶、茶青二叶一芽制作叶黑银白针弯曲卷叶、绿叶青片、一叶一芽丹青绿芽;S2,晒青:将S1采摘的茶叶嫩芽单层平摊在竹萍薄上,晾晒40分钟,然后在阳光下晾晒3小时,每间隔20分钟手动翻晒一次;S3,做青:S2中晒青后的茶叶继续在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40%的太阳环境下,利用竹萍薄用手工轻轻摇动翻拌1分钟,然后用手捧起茶叶并上下抖动使茶叶自由坠落并相互碰撞3次;其中,每次做青茶叶1.8kg;S4,杀青:S3中做青后的茶叶用布袋子装好,每个布袋子装2kg的茶叶,首先在温度为125℃条件下第一次预杀青10分钟,之后速冷至45℃,静置3分钟,然后在温度为95℃条件下第二次预杀青5分钟,之后在温度为150℃条件下杀青40分钟、然后在温度为50℃,相对湿度为12%的热空气环境下发酵3小时;S5,揉捻:纯手工揉捻S4发酵后的茶叶,待茶叶叶皱卷圆细小后在温度为38℃条件下再次发酵2小时;其中,揉捻操作具体为:初步用500N的力度揉捻8分钟,淋洒露水后,放置5分钟,再次用200N的力度揉捻10分钟,其中,露水的添加量为茶叶重量的1.5%。S6,日晒、烘干:将S5发酵后的茶叶抖散、翻拌平铺在竹萍薄上,高温日晒5小时至茶叶水分含量为18%,高温日晒结束后,等到日落,将茶叶连同竹萍薄放在空旷的空地回潮,第二天再次高温日晒,然后转至温度为55℃的烘干室烘干至水分含量为0.1%;高温日晒温度为25℃;S7,成品包装:S6烘干的茶叶摊凉1天后包装成成品。实施例2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米茶的纯手工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米茶的纯手工制备工艺,制备步骤如下:/nS1,嫩芽鲜叶采摘:每年在3月20日~4月20日采摘茶叶嫩芽,其中每日采摘时间为9:00~15:00,阴雨天不采摘,采摘茶叶嫩芽为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nS2,晒青:将S1采摘的茶叶嫩芽单层平摊在竹萍薄上,晾晒40分钟~45分钟,然后在阳光下晾晒3小时~5小时;/nS3,做青:S2中晒青后的茶叶继续在太阳环境下,利用竹萍薄用手工轻轻摇动翻拌1分钟~3分钟,然后用手捧起茶叶并上下抖动使茶叶自由坠落并相互碰撞3次~5次;其中,每次做青茶叶1.8kg~2.1kg;/nS4,杀青:S3中做青后的茶叶用布袋子装好,在温度为150℃~220℃条件下杀青40分钟~50分钟、然后在热空气环境下发酵3小时~5小时;/nS5,揉捻:纯手工揉捻S4发酵后的茶叶,待茶叶叶皱卷圆细小后再次发酵2小时~3小时;/nS6,日晒、烘干:将S5发酵后的茶叶抖散、翻拌平铺在竹萍薄上,高温日晒5小时~7小时至茶叶水分含量为18%~23%,然后转至烘干室烘干至水分含量为0.1%~0.5%;/nS7,成品包装:S6烘干的茶叶摊凉1天~2天后包装成成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米茶的纯手工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米茶的纯手工制备工艺,制备步骤如下:
S1,嫩芽鲜叶采摘:每年在3月20日~4月20日采摘茶叶嫩芽,其中每日采摘时间为9:00~15:00,阴雨天不采摘,采摘茶叶嫩芽为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
S2,晒青:将S1采摘的茶叶嫩芽单层平摊在竹萍薄上,晾晒40分钟~45分钟,然后在阳光下晾晒3小时~5小时;
S3,做青:S2中晒青后的茶叶继续在太阳环境下,利用竹萍薄用手工轻轻摇动翻拌1分钟~3分钟,然后用手捧起茶叶并上下抖动使茶叶自由坠落并相互碰撞3次~5次;其中,每次做青茶叶1.8kg~2.1kg;
S4,杀青:S3中做青后的茶叶用布袋子装好,在温度为150℃~220℃条件下杀青40分钟~50分钟、然后在热空气环境下发酵3小时~5小时;
S5,揉捻:纯手工揉捻S4发酵后的茶叶,待茶叶叶皱卷圆细小后再次发酵2小时~3小时;
S6,日晒、烘干:将S5发酵后的茶叶抖散、翻拌平铺在竹萍薄上,高温日晒5小时~7小时至茶叶水分含量为18%~23%,然后转至烘干室烘干至水分含量为0.1%~0.5%;
S7,成品包装:S6烘干的茶叶摊凉1天~2天后包装成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庆冬
申请(专利权)人:柳庆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