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扫描机的遮光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7843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光学扫描机的遮光机构,主要包括一遮光板和一驱动装置,遮光板可完全遮盖住透光槽,驱动装置可带动遮光板切换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可在扫描机的光源保持开启状态时,由遮光机构来防止“光”进入光学系统内部,因而可进行扫描机的明暗对比校正,从而避免现有的扫描机进行明暗对比校正时需关闭光源,使光源在反复关、开过程中,造成等待时间过长,使用不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除可应用在原稿面移动的光学扫描机外,还可用于光学单元设置在原稿承载玻璃下方或原稿面固定的光学扫描机上。(*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学扫描机的遮光机构。一般光学扫描机在开机时,首先都会对机器本身各元件作自动检查,其中一个项目就是扫描机的明暗对比校正检查。目前,公知的光学扫描机在进行明暗对比校正时,均需先等扫描机的灯源亮度完全稳定时,才能进行明度校正,而要进行暗度校正时,又必须将灯源完全熄灭后才能进行,等到这一明暗对比校正完成后,又要再度开启灯源,并待灯源亮度稳定后,方能进行正式的扫描工作。由于一般光学扫描机的灯源由刚刚开启到亮度稳定,往往需要1~2分钟左右,而现有的扫描机在开机进行明暗对比校正时又需做关、开灯源的动作,致使开机时间过于冗长,造成使用者时间浪费,操作不便。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扫描机的遮光机构,使其在扫描机的光源保持开启的状态下,遮盖光源使光无法进入光学系统内部,可同时进行明暗对比校正。避免现有的扫描机在进行明暗对比校正时必须完全关闭光源,光源在反复关、开时造成等待预热时间过长的缺点。而该遮光机构在扫描机正常使用状态下仍可让″光″自由通过。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光学扫描机的遮光机构,该光学扫描机主要包括有一光源单元、一原稿承载玻璃、一反射单元、一镜头单元、一电荷耦合元件及一用以承置上述元件的本体,在原稿承载玻璃与反射单元间设有一可供″光″通过的透光槽。所说的遮光机构包括有一遮光板及一驱动装置,遮光板的大小至少可完全遮盖住透光槽。驱动装置连接在遮光板的一侧,可带动遮光板切换移动。该遮光板在光学扫描机正常使用状态下并未遮盖透光槽,可让″光″自由通过。通过该驱动装置,可将遮光板切换至透光槽上,以遮蔽″光″通过。由于采用上述方案,遮光板在平时光学扫描机正常使用状态下并未遮盖透光槽,可让″光″自由通过。在进行明暗对比校正时通过遮光机构的驱动装置,可将遮光板切换至透光槽上,遮蔽″光″通过,这样就能在光源单元保持开启的状态下进行明暗对比的校正操作。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部分结构分解立体视图图2a为图1的俯视图(不含光源单元及原稿承载玻璃)图2b为图1的A-A剖视图(不含光源单元及原稿承载玻璃)图3为本技术第二个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a为本技术中旋转片在第一旋转位置时的示意图(开启状态)图4b为本技术中旋转片在第二旋转位置时的示意图(遮蔽状态)图5为本技术第三个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1.扫描机 3.光源单元 5.原稿承载玻璃 7.反射单元9.镜头单元 11.电荷耦合元件 13.本体 15.透光槽20、20a.遮光机构 22、22a、22b.遮光板 24、24a.驱动装置242、242a.电磁阀 244、244a.阀杆 26、26a.导槽32.长条状弧板 34.旋转片 36.马达 38.轴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在图1中,光学扫描机1包括有一用以提供″光″的光源单元3、一原稿承载玻璃5用以承置欲扫描的稿件(图中未画出)、一反射单元7、一镜头单元9、一电荷耦合元件(CCD)11、以及一承置上述元件的本体13。其中,反射单元7、镜头单元9及电荷耦合元件(CCD)11等元件一般统称为光学扫描机1的光学系统。经光源单元3射出的″光″在经过置于原稿承载玻璃5上的稿件的透射(或反射)后,经位于反射单元7与原稿承载玻璃5之间的透光槽15而进入反射单元7中,通过反射单元7的反复反射使″光″的光程达到清晰成像所需的长度,再经镜头单元9的聚焦而成像在电荷耦合元件11上,通过电荷耦合元件11的转换成为数位讯号以便加以进一步的处理。在原稿承载玻璃5与反射单元7间的透光槽15旁设置有一遮光机构20,即使在光学扫描机1的光源单元3保持开启的状态下,也可利用遮光机构20遮盖透光槽15阻止″光″进入光学系统内部,以便进行光学扫描机1的明暗对比校正,可避免如现有技术必须先关闭光源后才能进行明暗对比校正,以致使用者必须在光源反复开、关的期间,等待光源预热,造成时间浪费和使用不便。在图1中,遮光机构20包括有一遮光板22及一驱动装置24。遮光板22的外形呈一扁平的细长条状,其大小至少可完全遮盖住透光槽15以避免″光″通过。驱动装置24为一电磁阀242,电磁阀242通过阀杆244连接在遮光板22的一侧端,可利用电流输入电磁阀242以驱动阀杆244做伸缩切换的动作。当光学扫描机1在正常操作状态下时,遮光板22并未遮住透光槽15,以便使″光″可自由通过。而当欲进行明暗对比校正时,可控制电磁阀242驱动遮光板22切换遮盖住透光槽15,阻止″光″的通过,而不必关闭光源单元3。请参阅图2a及图2b,在遮光板22连接有阀杆244端的另外一侧端处可设一导槽26,可在遮光板22作切换移动的动作时,提供引导方向。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二个实施例。其遮光机构20a中的驱动装置24a为一马达36,而遮光板22a主要由包括一长条状弧板32及一圆形旋转片34所构成。长条状弧板32的一侧端沿着圆周弧连接在旋转片34的表面上,且旋转片34连接在马达36的一轴38上,通过马达36的驱动可带动旋转片34及长条状弧板32作旋转切换的动作。请参阅图4a及4b,当扫描机在正常操作时,旋转片34位于第一旋转位置(如图4a所示),此时长条状弧板32直立在透光槽15旁侧,使透光槽15保持畅通状态以利″光″的通过,当控制马达36驱动旋转片34旋转到第二旋转位置时(如图4b所示),长条状弧板32恰移至旋转片34的底部而完全遮盖住透光槽15,此时,使用者则可进行光学扫描机的明暗对比校正动作,不必事先熄灭光源也毫无影响校正结果的精度。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本技术的实施范围。例如,如图1所示的光学扫描机1为一光源单元3设置在原稿承载玻璃5的上方,且为一原稿面(待扫描稿件)移动式的光学扫描机1,然而显而易见,本技术的遮光机构也可实施在其他如光源单元设置在原稿承载玻璃下方(即本体内部)或是光程装置基座移动式(即原稿面固定式)的光学扫描机上。此外,驱动装置24也不限定于仅能连接设置在遮光板22的一侧端,也可如图5所示,电磁阀242a设置在遮光板22b的中央一侧,通过一″V″形阀杆244a连接在遮光板22b一侧中央附近,且在遮光板22b的两旁侧端均设置有引导滑动方向的导槽26a,可在切换遮光板22移动开闭透光槽15时,具有较好的平衡及稳定性。权利要求1.一种光学扫描机的遮光机构,该光学扫描机(1)主要包括有一光源单元(3)、一原稿承载玻璃(5)、一反射单元(7)、一镜头单元(9)、一电荷耦合元件(11)及一用以承置上述元件的本体(13),在原稿承载玻璃(5)与反射单元(7)间设有一可供″光″通过的透光槽(15),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遮光机构(20)包括有一遮光板(22)及一驱动装置(24);遮光板(22)的大小至少可完全遮盖住透光槽(15);驱动装置(24)连接在遮光板(22)的一侧,可带动遮光板(22)切换移动;通过驱动装置(24)可将遮光板(22)切换至透光槽(15)上以遮蔽″光″通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扫描机的遮光机构,其特征在于在遮光板(22)连接有驱动装置(24)一侧的相对的另一侧处设有一导槽(26),可在驱动装置带动遮光板切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扫描机的遮光机构,该光学扫描机(1)主要包括有一光源单元(3)、一原稿承载玻璃(5)、一反射单元(7)、一镜头单元(9)、一电荷耦合元件(11)及一用以承置上述元件的本体(13),在原稿承载玻璃(5)与反射单元(7)间设有一可供“光”通过的透光槽(15),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遮光机构(20)包括有一遮光板(22)及一驱动装置(24);遮光板(22)的大小至少可完全遮盖住透光槽(15);驱动装置(24)连接在遮光板(22)的一侧,可带动遮光板(22)切换移动;通过驱动装置(24)可将遮光板(22)切换至透光槽(15)上以遮蔽“光”通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坤宝彭金章林明灿
申请(专利权)人:力捷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