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汗污的智能穿戴设备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7787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防汗污的智能穿戴设备外壳,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前壳体与后壳体相接触的一面设置有卡接槽和防水槽,前壳体的内腔四角均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柱,前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数据线出口和第一数据线卡槽,前壳体的内腔侧壁设置有喇叭卡槽,前壳体的侧壁位于喇叭卡槽的范围内均匀设置有声音通孔,后壳体与前壳体相接触的一面设置有卡接筋和防水筋,后壳体的内腔四角均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柱,后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数据线出口和第二数据线卡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安装芯片、传感器、麦克风、扬声器、天线等零部件的外壳,具有一定的防止汗液进入壳体内腔的作用,以保护电子设备免受腐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防汗污的智能穿戴设备外壳
本技术涉及穿戴设备外壳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防汗污的智能穿戴设备外壳。
技术介绍
在工地、工厂等场所进行作业时,由于施工的大型机械设备较多,安全隐患较大,为了保障人员的安全,一般需要佩戴一些识别设备或预警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小型的集成式可佩戴的设备开始广泛应用,在设备外壳之中包括一些芯片、传感器、麦克风、扬声器、天线等零部件,但是由于工地或工厂一般在户外工作,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员工容易产生大量的汗液,汗液进入设备内腔与零部件接触后,会导致电子设备腐蚀,降低使用寿命,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具有防汗污的智能穿戴设备外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防汗污的智能穿戴设备外壳,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用于安装芯片、传感器、麦克风、扬声器、天线等零部件的外壳,具有一定的防止汗液进入壳体内腔的作用,以保护电子设备免受腐蚀。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防汗污的智能穿戴设备外壳,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前壳体与后壳体相接触的一面设置有卡接槽和防水槽,所述前壳体的内腔四角均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柱,所述前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数据线出口和第一数据线卡槽,所述前壳体的内腔侧壁设置有喇叭卡槽,所述前壳体的侧壁位于喇叭卡槽的范围内均匀设置有声音通孔,所述后壳体与前壳体相接触的一面设置有卡接筋和防水筋,所述后壳体的内腔四角均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柱,所述后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数据线出口和第二数据线卡槽。优选的,所述前壳体位于喇叭卡槽的内腔侧壁上设置有纳米薄膜,在不阻碍声音传播的情况下起到阻隔水的作用。优选的,所述防水槽的槽底设置有橡胶防水圈,起到防水的作用。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孔柱中间的孔为通孔,所述第二螺纹孔柱中间的孔为盲孔,所述前壳体和后壳体通过使用螺钉穿过第一螺纹孔柱和第二螺纹孔柱中间的圆孔相连接。优选的,所述前壳体和后壳体之间的内腔为设备放置空腔,所述第一数据线出口和第二数据线出口形成的开口用于通过设备放置空腔中伸出的数据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用于安装芯片、传感器、麦克风、扬声器、天线等零部件的外壳,通过防水筋与防水槽间隙之间安装有橡胶防水圈,以及在前壳体位于喇叭卡槽的内腔侧壁上设置有纳米薄膜,纳米薄膜不影响声音的穿过,阻碍水的穿过,起到防水的效果,并且通过对喇叭卡槽的结构设计,使得声音在喇叭卡槽中进行反射,以增加在穿过声音通孔后声音的音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前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后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图4的A-A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图5的B-B处局部放大图。图中:1-前壳体;101-卡接槽;102-防水槽;103-第一螺纹孔柱;104-第一数据线出口;105-第一数据线卡槽;106-喇叭卡槽;107-声音通孔;2-后壳体;201-卡接筋;202-防水筋;203-第二螺纹孔柱;204-第二数据线出口;205-第二数据线卡槽;3-纳米薄膜;4-橡胶防水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6所示的一种具有防汗污的智能穿戴设备外壳,包括前壳体1和后壳体2,前壳体1与后壳体2相接触的一面设置有卡接槽101和防水槽102,前壳体1的内腔四角均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柱103,前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数据线出口104和第一数据线卡槽105,前壳体1的内腔侧壁设置有喇叭卡槽106,前壳体1位于喇叭卡槽106的内腔侧壁上设置有纳米薄膜3,在不阻碍声音传播的情况下起到阻隔水的作用,前壳体1的侧壁位于喇叭卡槽106的范围内均匀设置有声音通孔107,后壳体2与前壳体2相接触的一面设置有卡接筋201和防水筋202,后壳体2的内腔四角均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柱203,后壳体2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数据线出口204和第二数据线卡槽205,前壳体1和后壳体2之间的内腔为设备放置空腔,第一数据线出口104和第二数据线出口204形成的开口用于通过设备放置空腔中伸出的数据线。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首先把芯片、传感器、麦克风、扬声器、天线等零部件按照要求装入上壳体1的内腔中,其中需要注意的是要把扬声器的喇叭安装在喇叭卡槽106的内腔中,喇叭卡槽106的台阶处为喇叭的安装面,使喇叭在发出声音后,首先在喇叭卡槽106中进行反射,以增加在穿过声音通孔107后声音的音量,并且在前壳体1位于喇叭卡槽106的内腔侧壁上设置有纳米薄膜3,纳米薄膜3不影响声音的穿过,阻碍水的穿过,起到防水的效果。然后把后壳体2对准前壳体1,其中卡接筋201对准卡接槽101,防水筋202对准防水槽102,使前壳体1和后壳体2连接,其中卡接筋201与卡接槽101零配,防水筋202与防水槽102之间留有间隙,并且留有的间隙之间安装有橡胶防水圈4用于防水,最后通过前壳体1的第一螺纹孔柱103的通孔旋入螺钉,螺钉伸入第二螺纹孔柱203的通孔中,完成前壳体1和后壳体2的连接。其中前壳体1和后壳体2之中的电子零部件需要有数据线伸出用于电池充电或数据传输,数据线通过第一数据线出口104和第二数据线出口204形成的开口穿过,为保证数据线的稳定,把数据线按入第一数据线卡槽105和第二数据线卡槽205的槽中,其中第一数据线卡槽105和第二数据线卡槽205形成的槽体宽度略小于数据线的宽度,以此来使数据线卡入其中。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技术。本技术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防汗污的智能穿戴设备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壳体(1)和后壳体(2),所述前壳体(1)与后壳体(2)相接触的一面设置有卡接槽(101)和防水槽(102),所述前壳体(1)的内腔四角均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柱(103),所述前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数据线出口(104)和第一数据线卡槽(105),所述前壳体(1)的内腔侧壁设置有喇叭卡槽(106),所述前壳体(1)的侧壁位于喇叭卡槽(106)的范围内均匀设置有声音通孔(107),所述后壳体(2)与前壳体(1)相接触的一面设置有卡接筋(201)和防水筋(202),所述后壳体(2)的内腔四角均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柱(203),所述后壳体(2)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数据线出口(204)和第二数据线卡槽(20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防汗污的智能穿戴设备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壳体(1)和后壳体(2),所述前壳体(1)与后壳体(2)相接触的一面设置有卡接槽(101)和防水槽(102),所述前壳体(1)的内腔四角均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柱(103),所述前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数据线出口(104)和第一数据线卡槽(105),所述前壳体(1)的内腔侧壁设置有喇叭卡槽(106),所述前壳体(1)的侧壁位于喇叭卡槽(106)的范围内均匀设置有声音通孔(107),所述后壳体(2)与前壳体(1)相接触的一面设置有卡接筋(201)和防水筋(202),所述后壳体(2)的内腔四角均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柱(203),所述后壳体(2)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数据线出口(204)和第二数据线卡槽(2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汗污的智能穿戴设备外壳,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小林印若成韩天辰仲杰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犀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