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换电电动车动力电池包电芯隔离装置及动力电池包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7613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换电电动车动力电池包电芯隔离装置及动力电池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电芯隔离装置设于动力电池包内呈阵列式排布的各圆柱形电芯之间,包括隔离板。隔离板两个一组地分置于每排电芯的上下,隔离板的面向电芯的一侧构造有贯通的夹持部,同一组的两隔离板上的夹持部一一对应而将各电芯的主体部分隔离开来地包覆起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便携式换电电动车动力电池包电芯隔离装置,可以改善电池包中各相邻电芯之间的隔离防护性能,降低各别电芯异常损坏爆裂而可能引发的电池包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换电电动车动力电池包电芯隔离装置及动力电池包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的电池
,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换电电动车动力电池包电芯隔离装置。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包。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社会对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和成本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而电池模块/模组的轻量化设计是提高电池系统能量密度,降低成本的有效措施。市场上现有的圆柱型电芯的电池模组支架,对电芯起到固定和支撑的作用。一般多个电芯呈阵列式排布固定在支架上,而各个电芯之间缺乏必要的隔离措施,有的采用耐火的轻质塑料填充在各个电芯之间,起到隔离作用,但降温导热性能较差。尤其是在个别电芯爆裂损坏时,单个的爆裂电芯经常会引燃相邻的各个电芯,造成整个电池模组乃至整个动力电池包的烧毁或爆炸,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设计一种具备良好隔离性能的电芯隔离装置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便携式换电电动车动力电池包电芯隔离装置,以改善电池包中各相邻电芯之间的隔离防护性能,降低各别电芯异常损坏爆裂而可能引发的电池包风险。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便携式换电电动车动力电池包电芯隔离装置,设于所述动力电池包内呈阵列式排布的各圆柱形电芯之间,包括:隔离板,所述隔离板两个一组地分置于每排所述电芯的上下,所述隔离板的面向所述电芯的一侧构造有贯通的夹持部,同一组的两所述隔离板上的所述夹持部一一对应而将各所述电芯的主体部分隔离开来地包覆起来。进一步的,所述隔离板内部成型有内腔,同组的两所述隔离板的内腔贯通设置;于所述内腔内流通有冷却液。进一步的,所述隔离板包括位于每排所述电芯的上方的上隔离板、以及位于每排所述电芯下方的下隔离板;所述上隔离板和所述下隔离板的同一侧的一端分设有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同一侧的另一端分设有连通管和连通孔;所述连通管和所述连通孔密封插接以构成所述上隔离板和所述下隔离板的内腔之间的导通。进一步的,所述夹持部的四周构造有密封槽,所述所述上隔离板上的密封槽和所述下隔离板上的密封槽相互对应,共同构成密封槽腔;所述便携式换电电动车动力电池包电芯隔离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密封槽腔内的密封条。进一步的,所述隔离板上的所述密封槽一体连通,所述密封条为一体注塑而成。进一步的,所述夹持部的侧壁上构造有可紧贴所述电芯的外周面的凸台,所述凸台和所述夹持部的外壁之间经减薄的易断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隔离板为铸铝件。进一步的,所述隔离板的四角开设有安装孔,同一组的两所述隔离板经所述安装孔紧固为一体。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本技术所述的便携式换电电动车动力电池包电芯隔离装置,从整排的电芯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对称夹持电芯的两个上隔离板,将除了两端电极部分之外的电芯的大部分外周侧面包覆起来,使得相邻的各个电芯被彼此隔离,及时一个电芯发生异常,也可最大限度的降低对其他电芯的影响,从而可改善电池包中各相邻电芯之间的隔离防护性能,降低个别电芯异常损坏爆裂而可能引发的电池包风险。(2)隔离板在形成隔离的同时,作为冷却液流经的载体,实现对电芯外部的循环降温,可改善电芯的工作条件,提升电芯的工作性能。(3)由上隔离板和下隔离板对夹构成一组隔离,上隔离板和下隔离板之间形成一个循环管路,可使循环降温的布置合理有效、便于构造,降温效果更佳。(4)在上隔离板和下隔离板之间、以及隔离板的表面和电芯的表面之间,沿着夹持部的四周设置密封条,可以将电芯的主体部分整个隔离在一个密封夹持腔体中,一旦电芯发生异常爆裂的情况,也不容易将热量或烟尘等外泄出来,增强了整个电池包的安全性。(5)一个隔离板上使用一个密封条,便于密封条的放置安装,利于提高电池模组的装配效率。(6)在夹持部的侧壁上构造可以因为电芯的爆裂膨胀而被挤压破开的410,当异常发生,凸台的易断部断裂,内腔的冷却液会流入夹持腔中,可以有效抑制因电芯破裂引发的火苗和高温,从而使隔离装置的安全防护性能更佳。(7)采用一体的铸铝制作隔离板,便于加工,且具有自重轻、传热性好等优点。(8)采用螺栓等紧固件通过隔离板四角上的安装孔将上隔离板和下隔离板成对的组配紧固,便于装配,且很好避让开了电芯所在的区域。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动力电池包,所述动力电池包内设有若干组电池模组,各所述电池模组由多个呈阵列式的圆柱形电芯构成;各所述电芯由本技术所述的便携式换电电动车动力电池包电芯隔离装置隔离开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出的动力电池包具有上述的电芯隔离装置所具备的技术优势。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是用于解释本技术,其中涉及到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语仅用于表示相对的位置关系,均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便携式换电电动车动力电池包电芯隔离装置将两排电芯隔离开来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各部件的爆炸图;图3为另一视角下图2中所示的爆炸图;图4为图1中A-A所示部位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B所示部位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上隔离板,100-上板内腔,101-冷却液入口,102-连通管,103-上夹持部,2-下隔离板,200-下板内腔,201-冷却液出口,202-连通孔,203-下夹持部,3-电芯,301-正极端,302-负极端,4-密封条,400-密封槽,401-凸台,4010-易断部,402-安装孔,5-导热胶。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涉及到的左、右、上、下等方位名词,是为了描述方便而基于图示状态下的用语,不应理解为构成对本技术结构的限定;提到的第一、第二、第三等也均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的重要性。本实施例涉及一种便携式换电电动车动力电池包电芯隔离装置,可以改善电池包中各相邻电芯之间的隔离防护性能,降低各别电芯异常损坏爆裂而可能引发的电池包风险。该便携式换电电动车动力电池包电芯隔离装置,设于所述动力电池包内呈阵列式排布的各圆柱形电芯之间,包括隔离板,所述隔离板两个一组地分置于每排所述电芯的上下,所述隔离板的面向所述电芯的一侧构造有贯通的夹持部,同一组的两所述隔离板上的所述夹持部一一对应而将各所述电芯的主体部分隔离开来地包覆起来。基于上述的总体结构原则,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本实施例的便携式换电电动车动力电池包电芯隔离装置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所示,其主要包括多个隔离板。结合图2所示,该隔离装置设于动力电池包内呈阵列式排布的各圆柱形电芯3之间,隔离板两个为一组,每组包括一个上隔离板1和一个下隔离板2,上隔离板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换电电动车动力电池包电芯隔离装置,设于所述动力电池包内呈阵列式排布的各圆柱形电芯(3)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n隔离板,所述隔离板两个一组地分置于每排所述电芯(3)的上下,所述隔离板的面向所述电芯(3)的一侧构造有贯通的夹持部,同一组的两所述隔离板上的所述夹持部一一对应而将各所述电芯(3)的主体部分隔离开来地包覆起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换电电动车动力电池包电芯隔离装置,设于所述动力电池包内呈阵列式排布的各圆柱形电芯(3)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
隔离板,所述隔离板两个一组地分置于每排所述电芯(3)的上下,所述隔离板的面向所述电芯(3)的一侧构造有贯通的夹持部,同一组的两所述隔离板上的所述夹持部一一对应而将各所述电芯(3)的主体部分隔离开来地包覆起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换电电动车动力电池包电芯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板内部成型有内腔,同组的两所述隔离板的内腔贯通设置;于所述内腔内流通有冷却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换电电动车动力电池包电芯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板包括位于每排所述电芯(3)的上方的上隔离板(1)、以及位于每排所述电芯(3)下方的下隔离板(2);所述上隔离板(1)和所述下隔离板(2)的同一侧的一端分设有冷却液入口(101)和冷却液出口(201),同一侧的另一端分设有连通管(102)和连通孔(202);所述连通管(102)和所述连通孔(202)密封插接以构成所述上隔离板(1)和所述下隔离板(2)的内腔之间的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换电电动车动力电池包电芯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的四周构造有密封槽(400),所述上隔离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道辉蔡锋
申请(专利权)人:帝亚一维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西藏;5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