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复合低压电缆工程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7427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3:07
一种光纤复合低压电缆检测装置,属于电子检测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将各个部分的参数进行数据融合,能够对光纤复合低压电缆的运行状态进行智能的诊断和分析的光纤复合低压电缆检测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由主部和副部构成,主部内包括直流电源模块、微处理器模块、光功率检测模块、精密电阻分压器拓扑电路、直流电流磁调制变换器电路、激光脉冲发射器电路、光接收器电路;副部内包括耐压试验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把握光纤复合低压电缆参数的检测内容,提高检测的准确度和有效性,控制测量装置的成本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纤复合低压电缆工程检测装置
本技术属于电子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光纤复合低压电缆因其铺设在地表以下,所以受气候的影响较小,安全可靠,隐蔽耐用,同时节约土地面积。随着光纤复合低压电缆的大量投入使用,随之而来的故障也大量增加,这就要求电力部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进行光纤复合低压电缆的故障检测,在投入工程使用之前,一定要保证电缆的质量,防患于未然,提高供电的可靠性。电力行业是国家的基础性行业,一旦电气设备出现故障,轻则导致大面积的停电事故,影响人民的生活和企业的生产,重则导致输电设备的损坏,甚至是整个电网的瘫痪。长期以来,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对电力系统运行中的电缆,一直坚持定期进行预防性试验以及在线监测的制度。这对保证电力电缆安全可靠的运行、防止事故的发生起了一定程度的作用。但是由于常规预防性试验两次试验间隔时间过长,不易及时发现电缆的安全隐患,而在在线监测发现故障时有时并不能及时解决并恢复供电,停电会给社会带来不便甚至造成一定的损失。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预防性试验和在线监测已经不能满足电力电缆的维护要求,急需研究一种能提前了解电缆质量并对故障隐患提前预警的离线检测方式。另外,光纤复合低压电缆中同时包含电单元及光单元,这也要求光纤复合低压电缆工程检测装置同时具备电缆检测及光缆检测功能,并且做到一体化显示及工程便携。目前,我国光纤复合低压电缆的离线检测技术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如何把握光纤复合低压电缆参数的检测内容,提高检测的准确度和有效性,控制测量装置的成本等,都是当前及今后努力工作的方向。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将各个部分的参数进行数据融合,能够对光纤复合低压电缆的运行状态进行智能的诊断和分析的光纤复合低压电缆检测装置。本技术是由主部和副部构成,主部内包括直流电源模块、微处理器模块、光功率检测模块、精密电阻分压器拓扑电路、直流电流磁调制变换器电路、激光脉冲发射器电路、光接收器电路;副部内包括耐压试验模块;直流电源模块:在变压器二次侧存有J1、J2、J3三个档位,档位连接整流器的交流输入端2,PWM右侧连接运算放大器A上,放大器的正极为信号源,负极与V+相连,整流器的直流输出端1经过开关J1~J3连接C18~C22和R18~R33组成的滤波电路,其中C18和R18、C19和R19、C20和R20、C21和R21、C22和R22并联分别形成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滤波电路并依次串联,J1~J3为三个输出量程控制开关,J1的右端串接在R18的左端,J2的右端串接在R20的左端,J3的右端串接在R22的左端,控制开关J1、J2、J3的左端依次相连接入整流器的1端;在滤波电路的右端即可输出稳定的直流电压V+,整流器的直流输出端2输出稳定的直流电压V-;微处理器模块:+5V电压经电阻R1连接到BIOS芯片的25和32引脚,2引脚经电阻R2连接到U2NQ的IO1,R2右侧经电容C1与BIOS芯片引脚28相连,C1下端与电容C2的上端均接地,NQ的VCCRTC接口经二极管D1连接到电容C2的下端,U2NQ的RTCRST#接口经电阻R3接地,R4、R5的下端均与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R4上端连接C2和D1公共节点,R5上端分别与接口RTCRST#相连,与经电容C4和R3并联接地,VBIAS接口经电容C3和电阻R6连接到D2的阳极并接地,BIOS的引脚30、3、4、5、6、7、8、9、10、11、12和13、15、17、18、19、20、21分别经过两条总线汇总后连接到NQ的A和D,引脚23、24直接与NQ的IO2、IO3相连;光功率检测模块:接地电阻R1与低噪声放大器A的集电极3端相连,光电二极管D1一端与电阻R5串联且与接地的C2并联,接到直流电源模块的电源正极V+,D1另一端与R2相连之后连入放大器的基极2端,R4和C3并联一端接A的发射极1端,另一端接入A的门极2端,放大器的发射极1端与电阻R3相连,最后经过一个并联电容C4连接到直流电源模块的电源V-,放大器的一端与电感L1串联、接地电容C1并联后接入电源的正极V+;耐压试验模块:模块最左端与交流电源相连,二极管D1与D3串联、D2与D4串联后,两组再依次并联在电源右侧,电源正极连接D1、D3支路中点,电源负极连接D2、D4支路中点,滤波电容C并联在D2、D4支路右侧,电容C右端依次并联T1与T3串联、T2与T4串联组成的逆变电路,励磁变压器T与逆变电路相连,变压器T的一次侧正极连接T3、T4支路中点,负极连接T1、T2支路中点,L为谐振电抗器,串联在励磁变压器T的二次侧,右侧连接了C1、C2串联组成的电容分压器,其中C1、C2中点处引出一条导线连接回变压器一次侧电容C支路,在C1、C2的右端并联电容分压器Uc且下端共同接地,共同接地点通过电流互感器TA连接回变压器的下端,构成回路,而UC施加在待测样品检测绝缘即可;精密电阻分压器拓扑电路:VG为直流电压源模块,左侧U1连接于待测电压,6节点连接于直流电压源模块的信号端,右侧U0输入到微处理器模块中的29端子;输入电压U1和输入电阻R1串联,R1右端再与电阻R2、R3、R4、R5串联在一起,R5的右端连接到直流电压源的右端输出端的正极接口V+,电阻R3与继电器JU4、电容C7并联,R4与JU5、电容C8并联,R5与JU6、电容C9并联,在将其串联在一起,分别控制4个量程,输入电压U1经电阻R1连接运放ICI的左端的管脚2,运放ICI右端管脚6与直流电压源输入端口相连接,最后输出U0,ICI的管脚2和管脚3用两个并联二极管连接在一起,其中二极管方向相反,C1连接ICI的上端管脚7接地,C2连接ICI的下端管脚4接地,ICI的上端管脚7和右端管脚6之间使用C3串联在一起,管脚7输入+11V的电压,管脚4输入-2V的电压;直流电流磁调制变换器电路:I1为待测电流,R3两端电压为测量值并接入精密电阻分压器拓扑电路中的U1端口,两级放大电路都采用共射级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三极管基极接电源和电容C1;而C1又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在一起;集电极并联RL和电容C2所组成的支路,再将C2连接到发射极,第一级放大电路和第二级放大电路相同且串联在一起,第一级放大电路的发射极接第二级放大电路的基极;线圈N3为激励线圈,N2为检测线圈,将N2和N3绕制在一个铁芯的两边,将N2’和N3’绕制在另一个铁芯的两边,N3’的上端与N3的下端串联在一起,N2的下端与N2’的上端串联在一起,N3’下端连接R2电阻接地,N3的上端连接电阻R1接地,线圈N3的上端接第一级信号放大电路的基极,线圈N2的上端连接第二级放大电路右端输出端,最后线圈N2’的下端经电阻R3的接地;激光脉冲发射器电路:3.5V接于直流电源模块的V+,管脚1接脉冲信号输出端,管脚5接地,光电二极管LD所产生的光脉冲输入的待测光纤中;电源连接至经管脚7和半导体LD连接至管脚3,管脚3接至并联的绝缘栅双极二极管M1、M2的集电极,M1的发射极连接三接头开关,开关的另两个接头分别与管脚2及管脚1相接,其中管脚2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纤复合低压电缆工程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是由主部(2)和副部(1)构成,主部(2)内包括直流电源模块、微处理器模块、光功率检测模块、精密电阻分压器拓扑电路、直流电流磁调制变换器电路、激光脉冲发射器电路、光接收器电路;副部(1)内包括耐压试验模块;/n直流电源模块:在变压器二次侧存有J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纤复合低压电缆工程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是由主部(2)和副部(1)构成,主部(2)内包括直流电源模块、微处理器模块、光功率检测模块、精密电阻分压器拓扑电路、直流电流磁调制变换器电路、激光脉冲发射器电路、光接收器电路;副部(1)内包括耐压试验模块;
直流电源模块:在变压器二次侧存有J1、J2、J3三个档位,档位连接整流器的交流输入端2,PWM右侧连接运算放大器A上,放大器的正极为信号源,负极与V+相连,整流器的直流输出端1经过开关J1~J3连接C18~C22和R18~R33组成的滤波电路,其中C18和R18、C19和R19、C20和R20、C21和R21、C22和R22并联分别形成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滤波电路并依次串联,J1~J3为三个输出量程控制开关,J1的右端串接在R18的左端,J2的右端串接在R20的左端,J3的右端串接在R22的左端,控制开关J1、J2、J3的左端依次相连接入整流器的1端;在滤波电路的右端即可输出稳定的直流电压V+,整流器的直流输出端2输出稳定的直流电压V-;
微处理器模块:+5V电压经电阻R1连接到BIOS芯片的25和32引脚,2引脚经电阻R2连接到U2NQ的IO1,R2右侧经电容C1与BIOS芯片引脚28相连,C1下端与电容C2的上端均接地,NQ的VCCRTC接口经二极管D1连接到电容C2的下端,U2NQ的RTCRST#接口经电阻R3接地,R4、R5的下端均与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R4上端连接C2和D1公共节点,R5上端分别与接口RTCRST#相连,与经电容C4和R3并联接地,VBIAS接口经电容C3和电阻R6连接到D2的阳极并接地,BIOS的引脚30、3、4、5、6、7、8、9、10、11、12和13、15、17、18、19、20、21分别经过两条总线汇总后连接到NQ的A和D,引脚23、24直接与NQ的IO2、IO3相连;
光功率检测模块:接地电阻R1与低噪声放大器A的集电极3端相连,光电二极管D1一端与电阻R5串联且与接地的C2并联,接到直流电源模块的电源正极V+,D1另一端与R2相连之后连入放大器的基极2端,R4和C3并联一端接A的发射极1端,另一端接入A的门极2端,放大器的发射极1端与电阻R3相连,最后经过一个并联电容C4连接到直流电源模块的电源V-,放大器的一端与电感L1串联、接地电容C1并联后接入电源的正极V+;
耐压试验模块:模块最左端与交流电源相连,二极管D1与D3串联、D2与D4串联后,两组再依次并联在电源右侧,电源正极连接D1、D3支路中点,电源负极连接D2、D4支路中点,滤波电容C并联在D2、D4支路右侧,电容C右端依次并联T1与T3串联、T2与T4串联组成的逆变电路,励磁变压器T与逆变电路相连,变压器T的一次侧正极连接T3、T4支路中点,负极连接T1、T2支路中点,L为谐振电抗器,串联在励磁变压器T的二次侧,右侧连接了C1、C2串联组成的电容分压器,其中C1、C2中点处引出一条导线连接回变压器一次侧电容C支路,在C1、C2的右端并联电容分压器Uc且下端共同接地,共同接地点通过电流互感器TA连接回变压器的下端,构成回路,而UC施加在待测样品检测绝缘即可;
精密电阻分压器拓扑电路:VG为直流电压源模块,左侧U1连接于待测电压,6节点连接于直流电压源模块的信号端,右侧U0输入到微处理器模块中的29端子;输入电压U1和输入电阻R1串联,R1右端再与电阻R2、R3、R4、R5串联在一起,R5的右端连接到直流电压源的右端输出端的正极接口V+,电阻R3与继电器JU4、电容C7并联,R4与JU5、电容C8并联,R5与JU6、电容C9并联,在将其串联在一起,分别控制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博葛维春郭昆亚顾洪群张宏宇周桂平金鹏丛培贤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