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活性成分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7384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保健食品活性成分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台,检测台上由下至上依次同轴设有旋转电机、转盘、玻璃反应杯以及封闭结构,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与转盘固定连接;转盘与该检测台转动连接,转盘的上盘面上开设有大径盲孔和小径盲孔;大径盲孔的内壁粘接有橡胶层,玻璃反应杯的侧壁与大径盲孔的孔壁通过橡胶层进行过盈配合,封闭结构包括圆盖和固定杆,固定杆安装于圆盖和转盘之间,所有的固定杆与所有的小径盲孔一一对应,固定杆的下端与小径盲孔间隙配合,固定杆的上端与圆盖固定连接,圆盖的盖面大于所述玻璃反应杯的上端杯口。该检测装置具有离心分离的功能,减少了检测过程中搬运反应容器也即玻璃反应杯的步骤,进而提高了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保健食品活性成分检测装置
本技术属于食品检测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保健食品活性成分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保健品作为一种入口的营养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尤为重要。现有的保健品的外在表现,主要为固体和液体两大类。在对食品进行检测时,一般多采用化学反应的检测方式。但是部分检测过程中,需要对反应容器进行离心处理,而现有的多数食品检测仪一般不具离心处理的功能,因此还需要将反应容器搬运至离心机上,这就导致了检测过程比较繁琐,为检测人员增加了负担,导致检测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保健食品活性成分检测装置,即能进行化学反应、又能实现离心旋转,进而降简化检测过程,提高检测效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保健食品活性成分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台,所述检测台上由下至上依次同轴设有旋转电机、转盘、玻璃反应杯以及封闭结构,所述旋转电机固定安装在检测台上,且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与转盘固定连接;所述转盘盘面水平、且转盘与该检测台转动连接,所述转盘的上盘面上开设有一个大径盲孔和若干个小径盲孔,所述大径盲孔位于该转盘的中心处,所有的所述小径盲孔沿转盘的周向均布;所述大径盲孔的内壁粘接有橡胶层;所述玻璃反应杯的底部同轴插入所述大径盲孔内,且玻璃反应杯的侧壁与大径盲孔的侧壁通过橡胶层进行过盈配合,进而实现玻璃反应杯可拆卸固定在大径盲孔中;所述封闭结构包括圆盖和若干根固定杆,固定杆的轴向竖直设置且安装于圆盖和转盘之间,所有的固定杆与所有的小径盲孔一一对应;固定杆的下端与小径盲孔间隙配合、固定杆的上端与圆盖固定连接;所述圆盖的盖面大于所述玻璃反应杯的上端杯口,进而利用圆盖可对玻璃反应杯的上端杯口全封闭。为了满足搅拌的需要,进一步:所述圆盖的上固定安装有一个混合结构,所述混合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一次布设的搅拌电机、搅拌轴以及搅拌桨,所述搅拌电机与圆盖固定连接,所述搅拌轴与搅拌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所述搅拌桨固定套装在搅拌轴的下端。为了实现加热的需求,进一步:所述圆盖的下盖面上嵌入有电热丝。为了达到随时向玻璃反应杯内实现加入新的试剂的目的,进一步:所述圆盖上开设有液滴孔,通过该液滴孔实现向玻璃反应杯内加入液滴。为了防止玻璃反应杯内的液体由液滴孔内飞溅出去,进一步:所述液滴孔为上大下小的锥形孔。本方案的有益效果:1、与现有技术中食品检测仪不具备离心分离的功能相比,本方案中的检测装置具有离心分离的功能,减少了检测过程中搬运反应容器也即玻璃反应杯的步骤,进而提高了检测效率;2、玻璃反应杯与转盘采用了分体式的结构,方便随时拆装玻璃反应杯,实现了多种食品的检测可以同步进行或者连续实施的功能,进而进一步提高了检测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检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保健食品活性成分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台1,在检测台1上由下至上依次同轴设有旋转电机2、转盘3、玻璃反应杯6以及封闭结构,玻璃反应杯6有若干个。旋转电机2固定安装在检测台1上,且旋转电机2的输出轴与转盘3固定连接。转盘3盘面水平布置,且该转盘3与该检测台1转动连接。如图1所述,检测台1上开设有一个截面呈梯形的环形槽1a,该环形槽1a的梯形斜面位于靠近旋转电机2的一侧。而转盘3的下盘面边缘向下凸出形成一圈凸缘3a,该凸缘3a靠近转盘3中心的侧壁与环形槽1a的梯形斜面滑动配合。凸缘3a嵌入至环形槽1a内,凸缘3a靠近转盘3中心的侧壁与梯形斜面滑动配合,进而实现转盘3与检测台1转动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转盘3与检测台1的转动连接方式在本领域中还有很多种,只是本优化的实施例中给出了其中一种较为优化的转动连接方式,达到方便拆卸和安装转盘3的效果。转盘3的上盘面上开设有一个大径盲孔和若干个小径盲孔3b,大径盲孔位于该转盘3的中心处,所有的小径盲孔3b沿转盘3的周向均布。大径盲孔的内壁粘接有橡胶层4,玻璃反应杯6的底部同轴插入大径盲孔内,且玻璃反应杯6的侧壁与大径盲孔的侧壁通过橡胶层4进行过盈配合,进而实现玻璃反应杯6可拆卸固定在大径盲孔中。上述玻璃反应杯6与大径盲孔的连接方式,采用了橡胶层4作为过渡连接的中间结构:当玻璃反应杯6插入大径盲孔中时,橡胶层4受到挤压,进而实现将玻璃杯固定在了大径盲孔中,但是需要时,又可以由大径盲孔内拔出玻璃杯,因此上述连接方式实质上时利用了橡胶层4的弹性性能。封闭结构包括圆盖9和若干根固定杆5,固定杆5的轴向竖直设置且安装于圆盖9和转盘3之间,所有的固定杆5与所有的小径盲孔3b一一对应。一根固定杆5由上至下插入一个小径盲孔3b内,并且固定杆5的下端与小径盲孔3b间隙配合、固定杆5的上端与圆盖9固定连接。在转盘3旋转时,通过固定杆5驱动圆盖9与玻璃反应杯6做同步旋转,这样设置的好处再后续将予以说明。本案中,圆盖9的盖面大于玻璃反应杯6的上端杯口,进而利用圆盖9可对玻璃反应杯6的上端杯口全封闭,防止玻璃反应杯6在旋转时,玻璃反应杯6中的液体受离心力的作用飞溅出去。出于不同的检测食品方式的需要,本优化的实施例中:圆盖9的上固定安装有一个混合结构,混合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一次布设的搅拌电机10、搅拌轴8以及搅拌桨7,搅拌电机10与圆盖9固定连接,搅拌轴8与搅拌电机10的输出轴同轴固定,搅拌桨7固定套装在搅拌轴8的下端。通过该混合结构,可实现对玻璃反应杯6内的溶液进行搅拌,利于检测的实施。当然,本优化的实施例中,圆盖9的下盖面上嵌入有电热丝11,圆盖9上还开设有一个上大下小的液滴孔9a,通过该液滴孔9a实现向玻璃反应杯6内加入液滴,而通过电热丝11,可实现对玻璃反应杯6中的液体进行隔空加热,隔空加热也即:电热丝11对玻璃反应杯6中的空气进行加热,进而利用加热后的空气对玻璃反应杯6中的液体进行加热或者预热。这样设置的目的则是既满足了部分食品检测需要加热的要求,又防止电热丝11与待检测的液体发生化学反应。下面以具体的实施方式以对本案中的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作为一种基础的实施方式,每一个玻璃反应杯6可以用于盛装一种待检测的食品。当完成其中一种食品的检测以后,可以快速的通过更换玻璃反应杯6从而进行另一种食品的检测,因此本案中设置的玻璃反应杯6通过大径盲孔与转盘3的可拆卸固定方式。但是,任何一种食品在检测时,本案中均可通过同一个混合结构对不同的玻璃反应杯6内的待检测食品进行混合搅拌、也可以通过电热丝11进行加热,还可以通过锥形孔向玻璃反应杯6内加入检测试剂,充分满足检测条件,实现检测目的。因此,具有功能多样、更换便捷以及有效提高检测效率的优点。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技术为限制,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保健食品活性成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台(1),所述检测台(1)上由下至上依次同轴设有旋转电机(2)、转盘(3)、玻璃反应杯(6)以及封闭结构,所述旋转电机(2)固定安装在检测台(1)上,且旋转电机(2)的输出轴与转盘(3)固定连接;所述转盘(3)盘面水平、且转盘(3)与该检测台(1)转动连接,所述转盘(3)的上盘面上开设有一个大径盲孔和若干个小径盲孔(3b),所述大径盲孔位于该转盘(3)的中心处,所有的所述小径盲孔(3b)沿转盘(3)的周向均布;所述大径盲孔的内壁粘接有橡胶层(4);所述玻璃反应杯(6)的底部同轴插入所述大径盲孔内,且玻璃反应杯(6)的侧壁与大径盲孔的侧壁通过橡胶层(4)进行过盈配合,进而实现玻璃反应杯(6)可拆卸固定在大径盲孔中;/n所述封闭结构包括圆盖(9)和若干根固定杆(5),固定杆(5)的轴向竖直设置且安装于圆盖(9)和转盘(3)之间,所有的固定杆(5)与所有的小径盲孔(3b)一一对应;固定杆(5)的下端与小径盲孔(3b)间隙配合、固定杆(5)的上端与圆盖(9)固定连接;所述圆盖(9)的盖面大于所述玻璃反应杯(6)的上端杯口,进而利用圆盖(9)可对玻璃反应杯(6)的上端杯口全封闭。/n...

【技术特征摘要】
1.保健食品活性成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台(1),所述检测台(1)上由下至上依次同轴设有旋转电机(2)、转盘(3)、玻璃反应杯(6)以及封闭结构,所述旋转电机(2)固定安装在检测台(1)上,且旋转电机(2)的输出轴与转盘(3)固定连接;所述转盘(3)盘面水平、且转盘(3)与该检测台(1)转动连接,所述转盘(3)的上盘面上开设有一个大径盲孔和若干个小径盲孔(3b),所述大径盲孔位于该转盘(3)的中心处,所有的所述小径盲孔(3b)沿转盘(3)的周向均布;所述大径盲孔的内壁粘接有橡胶层(4);所述玻璃反应杯(6)的底部同轴插入所述大径盲孔内,且玻璃反应杯(6)的侧壁与大径盲孔的侧壁通过橡胶层(4)进行过盈配合,进而实现玻璃反应杯(6)可拆卸固定在大径盲孔中;
所述封闭结构包括圆盖(9)和若干根固定杆(5),固定杆(5)的轴向竖直设置且安装于圆盖(9)和转盘(3)之间,所有的固定杆(5)与所有的小径盲孔(3b)一一对应;固定杆(5)的下端与小径盲孔(3b)间隙配合、固定杆(5)的上端与圆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凤芹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万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