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材护套纵向张力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7306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线材护套纵向张力检测装置,其可用于检测护套横截面的整体表面受力,有效保证出厂线缆线材的护套品质,确保成本的性能。上安装板通过两侧的导向柱支承于底座,所述上安装板的下表面一侧固设有前凸的上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的前端面设置有若干不同直径的第一半圆凸柱,所述上安装板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厚度方向贯穿的导向孔,连接螺柱的上部固设有施力法码,所述连接螺柱的下部贯穿所述导向孔后连接下连接板,所述下连接板的前端面设置有若干不同直径的第二半圆凸柱,相同直径的第二半圆凸柱布置于所述第一半圆凸柱的正下方,检测状态下对应直径的护套套装于对应直径的第一半圆凸柱、第二半圆凸柱拼合形成的外圆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材护套纵向张力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线材护套检测的
,具体为线材护套纵向张力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线缆线材的外环面均包覆有护套结构,为了能够保证线缆线材的整体性能,护套结构需要进行检测来确保线缆线材的性能,现有的护套检验都是沿着护套的轴向进行检测,如果护套在制作过程中存在刮痕,在使用过程中会形成开裂,现有技术暂无针对护套的横截面的纵向张力进行检测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线材护套纵向张力检测装置,其可用于检测护套横截面的整体表面受力,有效保证出厂线缆线材的护套品质,确保成本的性能。线材护套纵向张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底座,上安装板通过两侧的导向柱支承于所述底座,所述上安装板的下表面一侧固设有前凸的上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的前端面设置有若干不同直径的第一半圆凸柱,所述上安装板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厚度方向贯穿的导向孔,连接螺柱的上部固设有施力法码,所述连接螺柱的下部贯穿所述导向孔后连接下连接板,所述下连接板的前端面设置有若干不同直径的第二半圆凸柱,相同直径的第二半圆凸柱布置于所述第一半圆凸柱的正下方,检测状态下对应直径的护套套装于对应直径的第一半圆凸柱、第二半圆凸柱拼合形成的外圆周,检测起始状态下所述施力法码的底面和所述上安装板的上表面留有移动间距。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通过螺栓固接于所述上安装板的下表面,其使得可以根据不同检测直径快速更换上连接板;所述下连接板内嵌于导向板的中心内凹槽内,所述导向板对应于所述导向柱的位置设置有导向贯穿孔,两侧的所述导向柱分别贯穿所述导向贯穿孔布置,所述下连接板的上表面两侧分别通过两侧的压盖压附,所述压盖分别通过螺栓固接于所述导向板的上表面,其使得可以根据不同检测直径快速更换下连接板;所述压盖的厚度不大于所述上连接板的厚度,确保相同直径的第一半圆凸柱、第二半圆凸柱拼合形成整体圆柱;所述下连接板对应于所述连接螺柱的位置设置有连接螺纹孔,检测状态下的所述连接螺柱的下部螺纹连接所述连接螺纹孔;所述导向柱的底部为大径凸台,所述大径凸台固接于所述底座的对应位置,所述大径凸台大于所述导向贯穿孔的内径,未工作状态下所述导向板的底部支承于两侧的所述大径凸台的上表面;所述导向柱的顶部通过螺栓紧固连接所述上安装板的对应位置;所述施力法码的厚度方向设置有中心连接螺纹孔,所述连接螺柱螺纹连接所述中心连接螺纹孔后下凸,其确保施力法码的连接稳固可靠,且可根据不同受力进行快速切换;所述连接螺柱的顶部还螺纹连接有驱动拉环结构,通过驱动拉环提升施力法码和下连接板,确保动作省时省力。采用本技术的结构后,上连接板的前端面设置有若干不同直径的第一半圆凸柱,下连接板的前端面设置有若干不同直径的第二半圆凸柱,相同直径的第二半圆凸柱布置于第一半圆凸柱的正下方,检测状态下对应直径的护套套装于对应直径的第一半圆凸柱、第二半圆凸柱拼合形成的外圆周,检测起始状态下施力法码的底面和上安装板的上表面留有移动间距,根据护套结构的设计纵向承载能力,在一定时间内,施力法码不下落,进而保定对应的护套结构合格,如在一定时间内,施力法码下落,护套结构破裂,则护套结构的纵向张力检测判定不合格,其可用于检测护套横截面的整体表面受力,有效保证出厂线缆线材的护套品质,确保成本的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未工作状态);图2为图1的侧视图结构示意图(去除导向柱、便于清楚看到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图中序号所对应的名称如下:底座1,上安装板2、导向柱3、大径凸台31、上连接板4、第一半圆凸柱5、导向孔6、连接螺柱7、施力法码8、中心连接螺纹孔81、下连接板9、第二半圆凸柱10、导向板11、中心内凹槽12、导向贯穿孔13、压盖14、连接螺纹孔15、驱动拉环结构16。具体实施方式线材护套纵向张力检测装置,见图1、图2:其包括底座1,上安装板2通过两侧的导向柱3支承于底座1,上安装板2的下表面一侧固设有前凸的上连接板4,上连接板4的前端面设置有若干不同直径的第一半圆凸柱5,上安装板2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厚度方向贯穿的导向孔6,连接螺柱7的上部固设有施力法码8,连接螺柱7的下部贯穿导向孔6后连接下连接板9,下连接板9的前端面设置有若干不同直径的第二半圆凸柱10,相同直径的第二半圆凸柱10布置于第一半圆凸柱5的正下方,检测状态下对应直径的护套套装于对应直径的第一半圆凸柱5、第二半圆凸柱10拼合形成的外圆周,检测起始状态下施力法码8的底面和上安装板2的上表面留有移动间距。上连接板4通过螺栓固接于上安装板2的下表面,其使得可以根据不同检测直径快速更换上连接板;下连接板9内嵌于导向板11的中心内凹槽12内,导向板11对应于导向柱3的位置设置有导向贯穿孔13,两侧的导向柱3分别贯穿导向贯穿孔13布置,下连接板9的上表面两侧分别通过两侧的压盖14压附,压盖14分别通过螺栓固接于导向板11的上表面,其使得可以根据不同检测直径快速更换下连接板;压盖14的厚度不大于上连接板4的厚度,确保相同直径的第一半圆凸柱5、第二半圆凸柱10拼合形成整体圆柱;下连接板9对应于连接螺柱7的位置设置有连接螺纹孔15,检测状态下的连接螺7柱的下部螺纹连接连接螺纹孔15;导向柱3的底部为大径凸台31,大径凸台31固接于底座1的对应位置,大径凸台31大于导向贯穿孔13的内径,未工作状态下导向板11的底部支承于两侧的大径凸台31的上表面;导向柱3的顶部通过螺栓紧固连接上安装板4的对应位置;施力法码8的厚度方向设置有中心连接螺纹孔81,连接螺柱7螺纹连接中心连接螺纹孔81后下凸,其确保施力法码8的连接稳固可靠,且可根据不同受力进行快速切换;连接螺柱7的顶部还螺纹连接有驱动拉环结构16,通过驱动拉环16提升施力法码8和下连接板9,确保动作省时省力。具体实施例中,上连接板上的第一半圆凸柱自左而右的直径顺次为6mm、8mm、10mm、12mm,下连接板上的第二半圆凸柱自左而右的直径顺次为6mm、8mm、10mm、12mm,施力法码的重量为5kg,在实际检测时,护套结构套装在对应直径的第一半圆凸柱、第二半圆凸柱所拼合形成的外圆周上,设定一定时间为5分钟。其工作原理如下:上连接板的前端面设置有若干不同直径的第一半圆凸柱,下连接板的前端面设置有若干不同直径的第二半圆凸柱,相同直径的第二半圆凸柱布置于第一半圆凸柱的正下方,检测状态下对应直径的护套套装于对应直径的第一半圆凸柱、第二半圆凸柱拼合形成的外圆周,检测起始状态下施力法码的底面和上安装板的上表面留有移动间距,根据护套结构的设计纵向承载能力,在一定时间内,施力法码不下落,进而保定对应的护套结构合格,如在一定时间内,施力法码下落,护套结构破裂,则护套结构的纵向张力检测判定不合格。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线材护套纵向张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底座,上安装板通过两侧的导向柱支承于所述底座,所述上安装板的下表面一侧固设有前凸的上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的前端面设置有若干不同直径的第一半圆凸柱,所述上安装板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厚度方向贯穿的导向孔,连接螺柱的上部固设有施力法码,所述连接螺柱的下部贯穿所述导向孔后连接下连接板,所述下连接板的前端面设置有若干不同直径的第二半圆凸柱,相同直径的第二半圆凸柱布置于所述第一半圆凸柱的正下方,检测状态下对应直径的护套套装于对应直径的第一半圆凸柱、第二半圆凸柱拼合形成的外圆周,检测起始状态下所述施力法码的底面和所述上安装板的上表面留有移动间距。/n

【技术特征摘要】
1.线材护套纵向张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底座,上安装板通过两侧的导向柱支承于所述底座,所述上安装板的下表面一侧固设有前凸的上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的前端面设置有若干不同直径的第一半圆凸柱,所述上安装板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厚度方向贯穿的导向孔,连接螺柱的上部固设有施力法码,所述连接螺柱的下部贯穿所述导向孔后连接下连接板,所述下连接板的前端面设置有若干不同直径的第二半圆凸柱,相同直径的第二半圆凸柱布置于所述第一半圆凸柱的正下方,检测状态下对应直径的护套套装于对应直径的第一半圆凸柱、第二半圆凸柱拼合形成的外圆周,检测起始状态下所述施力法码的底面和所述上安装板的上表面留有移动间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材护套纵向张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通过螺栓固接于所述上安装板的下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材护套纵向张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板内嵌于导向板的中心内凹槽内,所述导向板对应于所述导向柱的位置设置有导向贯穿孔,两侧的所述导向柱分别贯穿所述导向贯穿孔布置,所述下连接板的上表面两侧分别通过两侧的压盖压附,所述压盖分别通过螺栓固接于所述导向板的上表面。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永会钱志进顾文超焦凯
申请(专利权)人:华迅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