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接触双通道旋变发送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7274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接触双通道旋变发送机结构,包括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包括机壳、旋变定子、环变定子;所述机壳呈圆柱状,沿轴向开有中心通孔,在中心通孔的外环处开有同轴心的环形槽,在环形槽外侧壁处间隔地环形设置有旋变定子、环变定子,在环形槽的内侧壁处套设有转子组件;所述的转子组件包括转轴、旋变转子、环变转子,转轴外间隔套设有旋变转子、环变转子,转轴通过轴承套设在环形槽的内侧壁上;所述旋变定子和旋变转子的位置对应,环变定子与环变转子的位置对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测量精确、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接触双通道旋变发送机结构
本技术涉及旋变器
,特别是一种无接触双通道旋变发送机结构。
技术介绍
普通的旋变器,结构较为复杂,安装时容易产生误差,在生产时需要反复调试;并且在后续工作时,由于是单通道,无法纠错调整,测量不是特别准确。而且一般的旋变器,由于是接触时的,长时间使用后容易磨损,使用寿命低。基于此,本方案设计一种无接触双通道旋变发送机结构,固定牢靠、安装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测量精确、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高的无接触双通道旋变发送机结构。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无接触双通道旋变发送机结构,包括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包括机壳、旋变定子、环变定子;所述机壳呈圆柱状,沿轴向开有中心通孔,在中心通孔的外环处开有同轴心的环形槽,在环形槽外侧壁处间隔地环形设置有旋变定子、环变定子,在环形槽的内侧壁处套设有转子组件;所述的转子组件包括转轴、旋变转子、环变转子,转轴外间隔套设有旋变转子、环变转子,转轴通过轴承套设在环形槽的内侧壁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接触双通道旋变发送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n所述定子组件包括机壳(1)、旋变定子(2)、环变定子(3);/n所述机壳(1)呈圆柱状,沿轴向开有中心通孔(101),在中心通孔(101)的外环处开有同轴心的环形槽(102),在环形槽(102)外侧壁处间隔地环形设置有旋变定子(2)、环变定子(3),在环形槽(102)的内侧壁处套设有转子组件;/n所述的转子组件包括转轴(4)、旋变转子(5)、环变转子(6),转轴(4)外间隔套设有旋变转子(5)、环变转子(6),转轴(4)通过轴承(7)套设在环形槽(102)的内侧壁上;/n所述旋变定子(2)和旋变转子(5)的位置对应,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接触双通道旋变发送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
所述定子组件包括机壳(1)、旋变定子(2)、环变定子(3);
所述机壳(1)呈圆柱状,沿轴向开有中心通孔(101),在中心通孔(101)的外环处开有同轴心的环形槽(102),在环形槽(102)外侧壁处间隔地环形设置有旋变定子(2)、环变定子(3),在环形槽(102)的内侧壁处套设有转子组件;
所述的转子组件包括转轴(4)、旋变转子(5)、环变转子(6),转轴(4)外间隔套设有旋变转子(5)、环变转子(6),转轴(4)通过轴承(7)套设在环形槽(102)的内侧壁上;
所述旋变定子(2)和旋变转子(5)的位置对应,环变定子(3)与环变转子(6)的位置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接触双通道旋变发送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槽(102),其外侧壁和内侧壁均呈环形阶梯台状;
旋变定子(2)和环变定子(3)安装在外侧壁的阶梯台上且两者分别经压圈A(201)和压圈B(301)压紧固定;
转子组件,在靠近环形槽(102)槽底的一侧设置轴承压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勇易双施廷江潘旬陈海军赵艳东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微精电机股份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