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媒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87186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3:03
本申请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冷媒系统,冷媒系统包括冷媒循环回路、冷凝器、蒸发器和压缩机,蒸发器具有进入管和排出管,冷媒系统还包括:冷媒支路,两端分别与进入管和排出管连通;换热装置,设于压缩机的外部,包括与冷媒支路连通的容纳腔,容纳腔可与压缩机进行热交换。通过在蒸发器的排出管和进入管之间连接冷媒支路,并使冷媒支路与压缩机外部的换热装置连通,冷媒支路将冷媒循环回路中的部分冷媒引入换热装置的容纳腔内,使换热装置与压缩机进行热交换,提升对压缩机的换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媒系统
本申请涉及换热
,例如涉及一种冷媒系统。
技术介绍
冷媒系统中通常包括蒸发器、冷凝器和压缩机,通过压缩机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通过电机运转带动活塞对其进行压缩后,向排气管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为制冷循环提供动力。在高温制冷工况下,压缩机的电机电流上升后,热量不易散失,造成电机过热保护,需要停机自然冷却。目前有的方案能够对压缩机进行散热,以使电机温度下降。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压缩机的散热仍不够充分,需要增强。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媒系统,以解决压缩机的散热仍不够充分,需要增强的问题。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媒系统包括冷媒循环回路、冷凝器、蒸发器和压缩机,蒸发器具有进入管和排出管,还包括:冷媒支路,两端分别与进入管和排出管连通;换热装置,设于压缩机的外部,包括与冷媒支路连通的容纳腔,容纳腔可与压缩机进行热交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冷媒系统,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通过在蒸发器的排出管和进入管之间连接冷媒支路,并使冷媒支路与压缩机外部的换热装置连通,冷媒支路将冷媒循环回路中的部分冷媒引入换热装置的容纳腔内,使换热装置与压缩机进行热交换,提升对压缩机的换热效果。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br>附图说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冷媒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冷媒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冷媒循环回路;20、冷凝器;30、蒸发器;31、进入管;32、排出管;40、压缩机;50、冷媒支路;51、第一支路;52、第二支路;53、第一节流元件;54、电磁阀;55、压力开关;60、换热装置;61、容纳腔;62、散热翅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结合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媒系统,包括冷媒循环回路10、冷凝器20、蒸发器30和压缩机40,蒸发器30具有进入管31和排出管32,还包括冷媒支路50和换热装置60。冷媒支路50,两端分别与进入管31和排出管32连通;换热装置60,设于压缩机40的外部,包括与冷媒支路50连通的容纳腔61,容纳腔61可与压缩机40进行热交换。冷媒循环回路10用于循环流通冷媒,冷媒在蒸发器30内吸收热量成为气态,通过排出管32排出进入压缩机40,经过压缩机40的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冷媒系统还包括冷凝器20,冷媒从压缩机40排出后进入冷凝器20,与室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成为中温中压的液态冷媒。液态冷媒经过节流元件节流后从蒸发器30的进入管31流回蒸发器30,完成循环。冷媒支路50的两端分别与进入管31和排出管32连通,能够将冷凝器20流出的液态冷媒从进入管31引出一部分,再从排出管32返回冷媒循环回路10。冷凝器20流出的液态冷媒携带冷量,利用部分冷量为压缩机40降温。换热装置60具有容纳冷媒的容纳腔61,冷媒支路50与容纳腔61连通,使引出的部分液态冷媒能够流入容纳腔61。液态冷媒与压缩机40换热后变为气态,从第二支路52流出,与排出管32内的气态冷媒混合后进入压缩机40被压缩。换热装置60设于压缩机40的外部,容纳腔61内的冷媒与压缩机40进行换热,吸收压缩机40的热量,使压缩机40降温。通过该实施例,冷媒系统能够利用容纳腔61存储较多的从冷凝器20排出的部分液态冷媒,对压缩机40进行较充分的散热,能够提升散热效果。可选地,换热装置60与压缩机40相接触。换热装置60通过与压缩机40接触,实现与压缩机40的热交换。换热装置60也可以与压缩机40不接触,只是靠近压缩机40,也能实现与压缩机40之间的热交换。可选地,换热装置60设置于压缩机40的一侧。换热装置60位于压缩机40的一侧,也可以与压缩机40之间进行热交换。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纳腔61包裹压缩机40的外部。容纳腔61包裹压缩机40的外部,与压缩机40的接触面积较大,能够使容纳腔61内的冷媒与压缩机40更加充分的换热。可选地,容纳腔61包裹压缩机40的中下部。压缩机40在运行时,中下部的温度容易升高,因此,将容纳腔61包裹压缩机40的中下部,能够更加有效的进行热交换。可选地,容纳腔61为U形。U形的容纳腔61便于包裹压缩机40的中下部,与压缩机40具有一定的换热面积,换热效果较好。可选地,容纳腔61的宽度为5mm~15mm。这样,流入的冷媒与压缩机40的换热效果较好,也避免贴近容纳腔61外圈的冷媒与压缩机40距离过远,导致难以换热,并减少对空间的占用。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媒支路50包括第一支路51和第二支路52。第一支路51,连通容纳腔61和进入管31;第二支路52,连通容纳腔61和排出管32。液态冷媒从冷凝器20流出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媒系统,包括冷媒循环回路、冷凝器、蒸发器和压缩机,所述蒸发器具有进入管和排出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冷媒支路,两端分别与所述进入管和所述排出管连通;/n换热装置,设于所述压缩机的外部,包括与所述冷媒支路连通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可与所述压缩机进行热交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媒系统,包括冷媒循环回路、冷凝器、蒸发器和压缩机,所述蒸发器具有进入管和排出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冷媒支路,两端分别与所述进入管和所述排出管连通;
换热装置,设于所述压缩机的外部,包括与所述冷媒支路连通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可与所述压缩机进行热交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包裹所述压缩机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支路包括:
第一支路,连通所述容纳腔和所述进入管;
第二支路,连通所述容纳腔和所述排出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路连通所述容纳腔的下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凯强汪亚东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