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泄漏的微正压内循环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87164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是关于一种防泄漏的微正压内循环净化系统,涉及净化技术领域,主要目的在于提高防泄漏的微正压内循环净化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防泄漏的微正压内循环净化系统包括:正压舱室;净化舱;第一循环风管分别连通所述正压舱室的入风口以及所述净化舱出风口;第二循环风管的第一端口连通所述净化舱入风口;循环风机的入风口设置于所述正压舱内,所述循环风机的出风口可拆卸地连通所述第二循环风管的第二端口;其中所述净化舱内设置有净化单元,所述净化单元用于对由所述净化舱入口向所述净化舱出口方向流动的气体进行污染物净化,不会导致外部的污染气体泄漏进入正压舱室、净化舱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泄漏的微正压内循环净化系统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净化
,特别是涉及一种内循环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当外界洁净的空气被危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大面积污染后,需要对该地区的人员紧急建立一套隔离防护体系,为该地区的人员提供一安全可靠的洁净生存空间。其中,发生污染的事故通常具有地点随机性、时间随机性的特点,因此,使得隔离防护系统应当具备有快速组装以及高机动性的特性,从而能够将隔离防护系统由设备存储场所快速的运送至污染事故场地,并对隔离防护系统进行快速的组装。隔离防护系统若是采用整体式结构,虽然密封性能较好,但是由于体积较大,机动性较差。为了隔离防护系统的高机动性能,其通常由多个零部件组装构成,将多个零部件打包运送至事故地点后,完成隔离防护系统的组装工作。其中,多个零部件之间通过风管连接,如何实现各个风管的低成本、高效、快速、稳定密封,防止外部的污染气体进入隔离防护系统内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需要克服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内循环净化系统,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内循环净化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为达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泄漏的微正压内循环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正压舱室;/n净化舱;/n第一循环风管,分别连通所述正压舱室的入风口以及所述净化舱出风口;/n第二循环风管,所述第二循环风管的第一端口连通所述净化舱入风口;/n循环风机,所述循环风机的入风口设置于所述正压舱内,所述循环风机的出风口可拆卸地连通所述第二循环风管的第二端口;其中/n所述净化舱内设置有净化单元,所述净化单元用于对由所述净化舱入口向所述净化舱出口方向流动的气体进行污染物净化。/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710 CN 20202135775011.一种防泄漏的微正压内循环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正压舱室;
净化舱;
第一循环风管,分别连通所述正压舱室的入风口以及所述净化舱出风口;
第二循环风管,所述第二循环风管的第一端口连通所述净化舱入风口;
循环风机,所述循环风机的入风口设置于所述正压舱内,所述循环风机的出风口可拆卸地连通所述第二循环风管的第二端口;其中
所述净化舱内设置有净化单元,所述净化单元用于对由所述净化舱入口向所述净化舱出口方向流动的气体进行污染物净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泄漏的微正压内循环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循环风机设置于所述正压舱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泄漏的微正压内循环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循环风管的第二端口伸入所述正压舱内预设距离,与所述循环风机的入风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泄漏的微正压内循环净化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勇王鹏王俊涛王颖张春王春阳解洪国孙书运苗月航孟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同方洁净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