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智能化新风系统用通风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87163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通风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智能化新风系统用通风结构,包括外框、内仓、滤框和软管,所述外框的内部一体成型连接所述内仓,所述内仓的内腔左侧壁接触所述滤框,所述内仓的内腔右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软管,所述外框的内腔左右侧壁开设有内槽,所述内槽的内腔左右侧壁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组合钉,该种建筑智能化新风系统用通风结构,通过配件的组合运用,可预先把插杆固定在新风系统处,并在外框的两侧开设内槽,可配合携带插齿的插杆进行固定,插杆两端具有组合槽,方便外框的组合拆卸,更换方式快速有效,且内仓中具有携带安装板的滤框,可在软管进行气体传递时进行气体的净化处理,多角度引导的同时增加了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智能化新风系统用通风结构
本技术涉及通风结构
,具体为一种建筑智能化新风系统用通风结构。
技术介绍
智能建筑是指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智能建筑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其技术基础主要由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所组成。其中,智能建筑在进行建设中,会使用到新风系统,新风系统是由送风系统和排风系统组成的一套独立空气处理系统,它分为管道式新风系统和无管道新风系统两种。管道式新风系统由新风机和管道配件组成,通过新风机净化室外空气导入室内,通过管道将室内空气排出;无管道新风系统由新风机组成,同样由新风机净化室外空气导入室内。相对来说管道式新风系统由于工程量大更适合工业或者大面积办公区使用,而无管道新风系统因为安装方便,更适合家庭使用。现有的新风系统在送风或排风过程中具有两个端口,而在外框中因含有过滤结构,在长期使用后,需要对过滤结构进行拆除,以进行清洁或者更换,而在两个端口的在安装中一般都为固定设置,所以清洁或者更换过程就需要进行整体的拆卸,繁琐性提升,降低了工作效率,且风力传递角度不灵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智能化新风系统用通风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新风系统在送风或排风过程中具有两个端口,而在外框中因含有过滤结构,在长期使用后,需要对过滤结构进行拆除,以进行清洁或者更换,而在两个端口的在安装中一般都为固定设置,所以清洁或者更换过程就需要进行整体的拆卸,繁琐性提升,降低了工作效率,且风力传递角度不灵活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智能化新风系统用通风结构,包括外框、内仓、滤框和软管,所述外框的内部一体成型连接所述内仓,所述内仓的内腔左侧壁接触所述滤框,所述内仓的内腔右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软管,所述外框的内腔左右侧壁开设有内槽,所述内槽的内腔左右侧壁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组合钉,所述组合钉的左右侧壁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组合板,所述内槽的左右侧壁插接有插杆,所述插杆的左右侧壁一体成型连接有组合槽,所述内仓的内腔左右侧壁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嵌板,所述嵌板的顶部和底部粘接有卡箍,所述嵌板的左右侧壁镶嵌所述滤框,所述外框的后侧壁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左侧壁开设有安装孔。优选的,所述插杆的左右侧壁一体成型连接有插齿,所述插齿的形状与所述组合板的形状相匹配。优选的,所述嵌板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嵌板分为两个一组对立固定在所述外框的内腔左右侧壁。优选的,所述滤框的内腔底部填充有滤网、滤板和净化棉层。优选的,所述软管的左侧壁螺纹连接有主螺纹管,所述主螺纹管与所述外框的前侧壁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软管的右侧壁螺纹连接有副螺纹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建筑智能化新风系统用通风结构,通过配件的组合运用,可预先把插杆固定在新风系统处,并在外框的两侧开设内槽,可配合携带插齿的插杆进行固定,插杆两端具有组合槽,方便外框的组合拆卸,更换方式快速有效,且内仓中具有携带安装板的滤框,可在软管进行气体传递时进行气体的净化处理,多角度引导的同时增加了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后面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外框内部组合示意图。图中:100外框、110内槽、120组合钉、130插杆、140插齿、150组合槽、200内仓、210嵌板、220卡箍、300滤框、310安装板、320安装孔、400软管、410主螺纹管、420副螺纹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智能化新风系统用通风结构,通过配件的组合运用,便于提高更换的速度,且角度灵活,请参阅图1-3,包括外框100、内仓200、滤框300和软管400;请再次参阅图3,外框100的内部具有内槽110,具体的,外框100的内腔左右侧壁开设有内槽110,内槽110的内腔左右侧壁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组合钉120,组合钉120的左右侧壁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组合板,内槽110的左右侧壁插接有插杆130,插杆130的左右侧壁一体成型连接有组合槽150;请再次参阅图2,内仓200的外部与外框100的固定连接,具体的,外框100的内部一体成型连接内仓200,内仓200的内腔左右侧壁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嵌板210,嵌板210的顶部和底部粘接有卡箍220;请再次参阅图1-2,滤框300的左右侧壁与外框100的内腔左右侧壁固定连接,具体的,内仓200的内腔左侧壁接触滤框300,嵌板210的左右侧壁镶嵌滤框300,外框100的后侧壁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安装板310,安装板310的左侧壁开设有安装孔320,内仓200的内腔右侧壁固定连接软管400;在具体的使用时,首先因为新风系统具有两个结构,一个引风结构,一个出风结构,故需要进行两端的分别固定,而在外框100中一般都具有过滤结构,故先利用固定结构配合组合槽150对插杆130进行固定,在外框100需要连接时,把内槽110位置与含有插齿140的插杆130进行插接,当一端进入后,再把另一端以同样的方式进行插接,使外框100被悬吊起来,此时再配合软管400进行多角度的调整,以改变风力传递角度,当需要对滤框300结构进行清理更换时,可通过插齿140与内槽110分离的方式,对外框100进行快速分离,更换方式快速有效。请再次参阅图3,为了使插齿140可与内槽110有效组合,具体的,插杆130的左右侧壁一体成型连接有插齿140,插齿140的形状与组合板的形状相匹配。请再次参阅图2,为了保证滤框300的稳定性和过滤的效果,具体的,嵌板210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嵌板210分为两个一组对立固定在外框100的内腔左右侧壁,滤框300的内腔底部填充有滤网、滤板和净化棉层。请再次参阅图1,为了便于进行固定和外部连接,具体的,软管400的左侧壁螺纹连接有主螺纹管410,主螺纹管410与外框100的前侧壁螺纹连接,软管400的右侧壁螺纹连接有副螺纹管420。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技术所披露的实施例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智能化新风系统用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框(100)、内仓(200)、滤框(300)和软管(400),所述外框(100)的内部一体成型连接所述内仓(200),所述内仓(200)的内腔左侧壁接触所述滤框(300),所述内仓(200)的内腔右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软管(400),所述外框(100)的内腔左右侧壁开设有内槽(110),所述内槽(110)的内腔左右侧壁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组合钉(120),所述组合钉(120)的左右侧壁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组合板,所述内槽(110)的左右侧壁插接有插杆(130),所述插杆(130)的左右侧壁一体成型连接有组合槽(150),所述内仓(200)的内腔左右侧壁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嵌板(210),所述嵌板(210)的顶部和底部粘接有卡箍(220),所述嵌板(210)的左右侧壁镶嵌所述滤框(300),所述外框(100)的后侧壁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安装板(310),所述安装板(310)的左侧壁开设有安装孔(3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智能化新风系统用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框(100)、内仓(200)、滤框(300)和软管(400),所述外框(100)的内部一体成型连接所述内仓(200),所述内仓(200)的内腔左侧壁接触所述滤框(300),所述内仓(200)的内腔右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软管(400),所述外框(100)的内腔左右侧壁开设有内槽(110),所述内槽(110)的内腔左右侧壁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组合钉(120),所述组合钉(120)的左右侧壁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组合板,所述内槽(110)的左右侧壁插接有插杆(130),所述插杆(130)的左右侧壁一体成型连接有组合槽(150),所述内仓(200)的内腔左右侧壁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嵌板(210),所述嵌板(210)的顶部和底部粘接有卡箍(220),所述嵌板(210)的左右侧壁镶嵌所述滤框(300),所述外框(100)的后侧壁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安装板(310),所述安装板(310)的左侧壁开设有安装孔(320)。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永建鲁辉年立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