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槽车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7070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槽车减震装置,包括:车体、车槽、支撑杆、底板、第一弹簧、螺纹管、第二弹簧、缓冲槽、压杆、第三弹簧及第四弹簧;所述车槽设置于所述车体上,所述车槽内下壁面四角处设置有支撑杆,所述底板四角处与所述支撑杆相匹配处开设有滑动孔,所述底板通过所述滑动孔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杆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检测设备放置于底板上,对第一弹簧、第三弹簧及第四弹簧具有一定的压力,通过转动螺纹管,螺纹杆带动压板向下移动,使第二弹簧继续压紧底板,调整便捷,提高底板的减震效果,对检测装置及设备运输中进行有效的保护,同时,底板进行拆卸,对内部弹簧进行及时更换,检修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槽车减震装置
本技术涉及运输机械
,具体而言,是一种槽车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近几年,随着国内油价的步步攀升,物流公司、运输队、个体运输户的利润一直在不断下降,他们开始寻找和挖掘新的利润点。经济又清洁的天然气成为道路运输行业的“新宠”,天然气汽车、LNG公交车、LNG客车、天然气重卡快速走入人们的视线。LNG气瓶作为液化天然气汽车车载燃料系统的关键部分,受到广泛关注,一些研究机构、企业、高校加大了研究力度。LNG气瓶每三年需要检测一次,对其进行检测时,需要运输槽车运输一些高紧密的设备对气瓶进行检测及检查,现有的槽车内部不具有减震效果,运输中,容易发生颠簸,这样易导致槽车内放置的检测仪器和保养设备出现碰撞损坏,而一些在槽车底部设置弹簧进行减震,均为固定安装,更换及检修困难,而且不能根据需要运输物料的重量对弹簧进行及时调整,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例如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槽车减震装置,包括:车体、车槽、支撑杆、底板、第一弹簧、螺纹管、第二弹簧、缓冲槽、压杆、第三弹簧及第四弹簧;所述车槽设置于所述车体上,所述车槽内下壁面四角处设置有支撑杆,所述底板四角处与所述支撑杆相匹配处开设有滑动孔,所述底板通过所述滑动孔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杆上,所述第一弹簧套装于所述支撑杆上,位于所述车槽内下壁面与所述底板之间,所述支撑杆顶部开设有螺纹,所述螺纹管设置于所述支撑杆上,所述螺纹管与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车槽内下壁面上开设有若干缓冲槽,位于所述支撑杆之间,所述底板上与所述缓冲槽相匹配处设置有压杆,所述压杆与所述缓冲槽下壁面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所述第四弹簧套装于所述压杆上,位于所述底板及车槽内下壁面之间。优选的,所述底板与所述车槽内下壁面大小相同。优选的,所述滑动孔直径大于所述支撑杆直径。优选的,所述螺纹管与所述第二弹簧之间设置有压板。优选的,所述底板前侧、左侧及右侧设置有防护板,位于所述支撑杆内侧。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槽车减震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检测装置或者设备放置于底板上,对第一弹簧、第三弹簧及第四弹簧具有一定的压力,通过转动螺纹管,螺纹杆带动压板向下移动,使第二弹簧继续压紧底板,调整便捷,提高底板的减震效果,对检测装置及设备运输中进行有效的保护,同时,底板进行拆卸,对内部弹簧进行及时更换,检修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槽车减震装置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槽车减震装置的图1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槽车减震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识:1、车体;2、车槽;3、支撑杆;4、底板;5、第一弹簧;6、螺纹管;7、第二弹簧;8、缓冲槽;9、压杆;10、第三弹簧;11、第四弹簧;12、压板;13、防护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根据附图1-3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槽车减震装置,包括:车体1、车槽2、支撑杆3、底板4、第一弹簧5、螺纹管6、第二弹簧7、缓冲槽8、压杆9、第三弹簧10及第四弹簧11;所述车槽2设置于所述车体1上,所述车槽2内下壁面四角处设置有支撑杆3,所述底板4四角处与所述支撑杆3相匹配处开设有滑动孔,所述底板4通过所述滑动孔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杆3上,所述第一弹簧5套装于所述支撑杆3上,位于所述车槽2内下壁面与所述底板4之间,所述支撑杆3顶部开设有螺纹,所述螺纹管6设置于所述支撑杆3上,所述螺纹管6与所述底板4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7,所述车槽2内下壁面上开设有若干缓冲槽8,位于所述支撑杆3之间,所述底板4上与所述缓冲槽8相匹配处设置有压杆9,所述压杆9与所述缓冲槽8下壁面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10,所述第四弹簧11套装于所述压杆9上,位于所述底板4及车槽2内下壁面之间。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所述底板4与所述车槽2内下壁面大小相同。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所述滑动孔直径大于所述支撑杆3直径。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所述螺纹管6与所述第二弹簧7之间设置有压板12。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所述底板4前侧、左侧及右侧设置有防护板13,位于所述支撑杆3内侧。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槽车减震装置,使用时,将需要使用的设备放置于车槽2内,底板4承受重量,会压缩第一弹簧5,顺时针转动螺纹管6,螺纹管6向支撑杆3一侧移动,通过压板12对第二弹簧7进行压缩,保持第二弹簧7对底板4的压力,在车体1运输过程中,保持底板4的减震效果,同时在支撑杆3之间的车槽2内下壁面上开设有缓冲槽8,第三弹簧10设置于缓冲槽8内,底板4底部的压杆9深入到缓冲槽8内对第三弹簧10进行压缩,进行第二次缓冲,在压杆9外侧底板4及车槽2内下壁面之间设置有第四弹簧11,进行第三次缓冲,同时压杆9与缓冲槽8相匹配,对底板4进行限位,当需要检修时,将螺纹管6旋下,将底板4拆下,第一弹簧5、第二弹簧7、第三弹簧10及第四弹簧11均不与底板4及车槽2固定连接,对其进行更换方便快捷。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槽车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车槽(2)、支撑杆(3)、底板(4)、第一弹簧(5)、螺纹管(6)、第二弹簧(7)、缓冲槽(8)、压杆(9)、第三弹簧(10)及第四弹簧(11);/n所述车槽(2)设置于所述车体(1)上,所述车槽(2)内下壁面四角处设置有支撑杆(3),所述底板(4)四角处与所述支撑杆(3)相匹配处开设有滑动孔,所述底板(4)通过所述滑动孔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杆(3)上,所述第一弹簧(5)套装于所述支撑杆(3)上,位于所述车槽(2)内下壁面与所述底板(4)之间,所述支撑杆(3)顶部开设有螺纹,所述螺纹管(6)设置于所述支撑杆(3)上,所述螺纹管(6)与所述底板(4)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7),所述车槽(2)内下壁面上开设有若干缓冲槽(8),位于所述支撑杆(3)之间,所述底板(4)上与所述缓冲槽(8)相匹配处设置有压杆(9),所述压杆(9)与所述缓冲槽(8)下壁面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10),所述第四弹簧(11)套装于所述压杆(9)上,位于所述底板(4)及车槽(2)内下壁面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槽车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车槽(2)、支撑杆(3)、底板(4)、第一弹簧(5)、螺纹管(6)、第二弹簧(7)、缓冲槽(8)、压杆(9)、第三弹簧(10)及第四弹簧(11);
所述车槽(2)设置于所述车体(1)上,所述车槽(2)内下壁面四角处设置有支撑杆(3),所述底板(4)四角处与所述支撑杆(3)相匹配处开设有滑动孔,所述底板(4)通过所述滑动孔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杆(3)上,所述第一弹簧(5)套装于所述支撑杆(3)上,位于所述车槽(2)内下壁面与所述底板(4)之间,所述支撑杆(3)顶部开设有螺纹,所述螺纹管(6)设置于所述支撑杆(3)上,所述螺纹管(6)与所述底板(4)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7),所述车槽(2)内下壁面上开设有若干缓冲槽(8),位于所述支撑杆(3)之间,所述底板(4)上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寿波张倩倩王利国谌连营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中汽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