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角度的稳定摄影支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7043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摄影支撑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可调节角度的稳定摄影支撑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与电动升降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电动升降杆的顶端与凹槽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凹槽块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架,所述第一电机架的上表面与第一驱动电机的底部固定连接,连接杆的后端与电机箱的前侧固定连接。该可调节角度的稳定摄影支撑架,通过第一驱动电机的设置,使连接杆和电机箱达到垂直方向角度调节的效果,通过第二驱动电机和支撑盘的配合设置,使固定座达到水平方向旋转的效果,通过双轴电机、第一转杆、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二转杆和夹块的配合设置,使摄影机本体达到固定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角度的稳定摄影支撑架
本技术涉及摄影支撑架
,具体为一种可调节角度的稳定摄影支撑架。
技术介绍
摄像机支撑架在人们在拍摄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比如星轨拍摄、流水拍摄、夜景拍摄、微距拍摄等方面,在人们使用摄像机支架进行拍摄时,往往需要摄像机支撑架具有可调节角度的功能,但是目前现有的大多数摄影支架不具备调节角度的功能,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在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6754731U中公开了一种可调节角度的摄像机支架,该可调节角度的摄像机支架通过齿轮箱内的内齿轮和外齿轮,可以水平方向三百六十度调节,蜗轮箱内部设有的蜗轮和蜗杆轴,可以竖直一百八十度调节,通过定位斜齿和定位板的配合可以提高拍摄的稳定性,提高拍摄质量,伸缩杆的设计,适用多种环境条件下的拍摄,但是这种方式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调节摄影角度时,需手动调节,不仅不能保证调节角度的精度,还耗费人们的精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角度的稳定摄影支撑架,解决了大多数摄影支架不具备调节角度功能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可调节角度的稳定摄影支撑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与电动升降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电动升降杆的顶端与凹槽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凹槽块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架,所述第一电机架的上表面与第一驱动电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穿过凹槽块的前侧与连接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后端与电机箱的前侧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箱的后侧对称设置有连接杆,所述电机箱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主动轮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主动轮的后侧与从动轮的前侧啮合连接,所述从动轮的底部与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底端与电机箱的底部内壁转动连接,所述从动轮的顶部与支撑盘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盘的顶部穿过电机箱的顶部内壁与固定座的底部固定连接,电机箱的右侧与固定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右端与控制面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架,所述第二电机架的左侧顶部固定连接有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的前侧输出端与第一转杆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杆的前端与第一锥齿轮的后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左侧与第二锥齿轮的后侧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的右侧与转轴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右端与第二电机架的前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的左侧与第二转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杆的左端与固定块的右侧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块的后侧与固定座的前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夹块,所述双轴电机的后侧对称设置有第一转杆、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转轴、第二转杆、固定块和夹块,位于固定座前侧夹块的后侧和位于固定座后侧夹块的前侧分别与摄影机本体的前后两侧卡接,所述摄影机本体的底部与固定座的底部内壁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连接杆共设置有两组,位于电机箱后侧连接杆的后端与轴承的中部固定连接,轴承的后侧与凹槽块的后侧内壁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主动轮的齿和从动轮的齿相适配,主动轮的半径为从动轮半径的三分之一。优选的,所述第二电机架下表面的前后两侧分别与两组加固杆的顶端固定连接,两组加固杆的底端均与固定座的右侧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锥齿轮的齿和第二锥齿轮的齿相适配,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的位置关系呈垂直关系。优选的,所述夹块的形状为“L”形,夹块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护层,保护层为弹性橡胶保护层。(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角度的稳定摄影支撑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可调节角度的稳定摄影支撑架,通过第一驱动电机的设置,使连接杆和电机箱达到垂直方向角度调节的效果,通过第二驱动电机和支撑盘的配合设置,使固定座达到水平方向旋转的效果,通过双轴电机、第一转杆、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二转杆和夹块的配合设置,使摄影机本体达到固定的效果。2、该可调节角度的稳定摄影支撑架,通过电动升降杆的设置,使凹槽块达到升降的效果,通过主动轮和从动轮的配合设置,使支撑盘旋转的更加稳定,通过控制面板的设置,使使用者更便于控制电动升降杆、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和双轴电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电机箱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双轴电机、第一转杆、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二转杆和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电动升降杆;3、凹槽块;4、第一电机架;5、第一驱动电机;6、连接杆;7、电机箱;8、第二驱动电机;9、主动轮;10、从动轮;11、支撑杆;12、支撑盘;13、固定座;14、固定杆;15、控制面板;16、第二电机架;17、双轴电机;18、第一转杆;19、第一锥齿轮;20、第二锥齿轮;21、转轴;22、第二转杆;23、固定块;24、夹块;25、摄影机本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角度的稳定摄影支撑架,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与电动升降杆2的底端固定连接,通过电动升降杆2的设置,使凹槽块3达到升降的效果,电动升降杆2的顶端与凹槽块3的底部固定连接,凹槽块3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架4,第一电机架使第一驱动电机5固定的更加牢固,第一电机架4的上表面与第一驱动电机5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第一驱动电机5的设置,使连接杆6和电机箱7达到垂直方向角度调节的效果,第一驱动电机5的输出端穿过凹槽块3的前侧与连接杆6的前端固定连接,连接杆6的后端与电机箱7的前侧固定连接,电机箱7的后侧对称设置有连接杆6,电机箱7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8,第二驱动电机8的输出端与主动轮9的中部固定连接,主动轮9的后侧与从动轮10的前侧啮合连接,通过主动轮9和从动轮10的配合设置,使支撑盘12旋转的更加稳定,使摄影机本体25水平调节的更加精准,从动轮10的底部与支撑杆11的顶端固定连接,支撑杆11的底端与电机箱7的底部内壁转动连接,从动轮10的顶部与支撑盘12的底部固定连接,支撑盘12的形状为上端面比下端面大的圆台,为了使固定座13转动的更加稳定,通过第二驱动电机8和支撑盘12的配合设置,使固定座13达到水平方向旋转的效果,支撑盘12的顶部穿过电机箱7的顶部内壁与固定座13的底部固定连接,电机箱7的右侧与固定杆14的左端固定连接,固定杆14的右端与控制面板15固定连接,通过控制面板15的设置,使使用者更便于控制电动升降杆2、第一驱动电机5、第二驱动电机8和双轴电机17,固定座1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架16,第二电机架16的左侧顶部固定连接有双轴电机1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角度的稳定摄影支撑架,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与电动升降杆(2)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电动升降杆(2)的顶端与凹槽块(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凹槽块(3)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架(4),所述第一电机架(4)的上表面与第一驱动电机(5)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5)的输出端穿过凹槽块(3)的前侧与连接杆(6)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6)的后端与电机箱(7)的前侧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箱(7)的后侧对称设置有连接杆(6),所述电机箱(7)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8),所述第二驱动电机(8)的输出端与主动轮(9)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主动轮(9)的后侧与从动轮(10)的前侧啮合连接,所述从动轮(10)的底部与支撑杆(11)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11)的底端与电机箱(7)的底部内壁转动连接,所述从动轮(10)的顶部与支撑盘(1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盘(12)的顶部穿过电机箱(7)的顶部内壁与固定座(13)的底部固定连接,电机箱(7)的右侧与固定杆(14)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14)的右端与控制面板(15)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1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架(16),所述第二电机架(16)的左侧顶部固定连接有双轴电机(17),所述双轴电机(17)的前侧输出端与第一转杆(18)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杆(18)的前端与第一锥齿轮(19)的后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19)的左侧与第二锥齿轮(20)的后侧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20)的右侧与转轴(21)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21)的右端与第二电机架(16)的前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20)的左侧与第二转杆(22)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杆(22)的左端与固定块(23)的右侧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块(23)的后侧与固定座(13)的前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杆(22)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夹块(24),所述双轴电机(17)的后侧对称设置有第一转杆(18)、第一锥齿轮(19)、第二锥齿轮(20)、转轴(21)、第二转杆(22)、固定块(23)和夹块(24),位于固定座(13)前侧夹块(24)的后侧和位于固定座(13)后侧夹块(24)的前侧分别与摄影机本体(25)的前后两侧卡接,所述摄影机本体(25)的底部与固定座(13)的底部内壁滑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角度的稳定摄影支撑架,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与电动升降杆(2)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电动升降杆(2)的顶端与凹槽块(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凹槽块(3)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架(4),所述第一电机架(4)的上表面与第一驱动电机(5)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5)的输出端穿过凹槽块(3)的前侧与连接杆(6)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6)的后端与电机箱(7)的前侧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箱(7)的后侧对称设置有连接杆(6),所述电机箱(7)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8),所述第二驱动电机(8)的输出端与主动轮(9)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主动轮(9)的后侧与从动轮(10)的前侧啮合连接,所述从动轮(10)的底部与支撑杆(11)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11)的底端与电机箱(7)的底部内壁转动连接,所述从动轮(10)的顶部与支撑盘(1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盘(12)的顶部穿过电机箱(7)的顶部内壁与固定座(13)的底部固定连接,电机箱(7)的右侧与固定杆(14)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14)的右端与控制面板(15)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1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架(16),所述第二电机架(16)的左侧顶部固定连接有双轴电机(17),所述双轴电机(17)的前侧输出端与第一转杆(18)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杆(18)的前端与第一锥齿轮(19)的后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19)的左侧与第二锥齿轮(20)的后侧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20)的右侧与转轴(21)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21)的右端与第二电机架(16)的前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20)的左侧与第二转杆(22)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杆(22)的左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国志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荐货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