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合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6947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离合机构,用于解决用户在使用带转动功能的结构件的过程中,由于误操作容易导致结构件损坏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包括齿轮、轴心以及阻尼套;齿轮沿其中轴线开设有中心孔,阻尼套套装于中心孔内,且与齿轮固定连接,阻尼套的外侧壁与中心孔的内侧壁相贴合;轴心套装于阻尼套内且与阻尼套过盈配合,轴心与阻尼套通过过盈配合的形式产生阻尼力。本实施例中,当轴心受力低于上述的阻尼力时,轴心会与齿轮同步转动,当轴心受力过大且大于上述的阻尼力时,轴心相对于齿轮转动,因此,通过上述设计,当用户对带转动功能的结构件用力过大误操作时,轴心会相对于齿轮相对转动,从而避免了结构件受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离合机构
本技术涉及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离合机构。
技术介绍
在使用机器人手臂和带转动功能的电子产品的支架时,很多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反方向误操作且用力过大使上述的结构产生损坏。以上述的带有转动功能的支架为例,一般带转动功能的支架包括上支撑臂和下支撑臂,上支撑臂与下支撑臂通过转轴结构转动连接,一般情况下,用户可对上支撑臂用力,使其绕着下支撑臂转动,但是在上支撑臂与下支撑达到最大夹角时,用户在不清楚的情况下继续想要扩大上支撑臂与下支撑臂的夹角,此时由于用户的误操作,容易导致上支撑臂受力过大直接与下支撑臂断开,导致整个支架损坏无法再继续使用。因此,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寻找一种离合机构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研究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离合机构,用于解决用户在使用带转动功能的结构件的过程中,由于误操作容易导致结构件损坏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离合机构,包括齿轮、轴心以及阻尼套;所述齿轮沿其中轴线开设有中心孔,所述阻尼套套装于所述中心孔内,且与所述齿轮固定连接,所述阻尼套的外侧壁与所述中心孔的内侧壁相贴合;所述轴心套装于所述阻尼套内且与所述阻尼套过盈配合,所述轴心与所述阻尼套通过过盈配合的形式产生阻尼力。可选地,所述阻尼套包括第一弧形阻尼片和第二弧形阻尼片;所述第一弧形阻尼片的内弧面与所述第二弧形阻尼片的内弧面相对设置以形成用于供所述轴心进入的通孔。可选地,所述阻尼套与所述中心孔过盈配合。可选地,所述齿轮上开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均与所述中心孔相连通;所述第一弧形阻尼片远离所述第二弧形阻尼片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入于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第二弧形阻尼片远离所述第一弧形阻尼片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入于所述第二卡槽内。可选地,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槽过盈配合。可选地,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槽过盈配合。可选地,所述轴心与所述阻尼套所接触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储油槽,所述储油槽沿所述轴心的周向设置。可选地,还包括螺丝和盖板,所述盖板沿其中轴线开设有开孔,所述盖板通过所述开孔穿过所述轴心后盖合于所述齿轮的顶面,所述盖板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齿轮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安装孔相配合的螺纹孔,所述螺丝穿过所述安装孔后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可选地,所述盖板的底面设置有围设于所述开孔的压条;所述压条的底面压紧于所述阻尼套的顶面。可选地,所述轴心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上限位轴肩和下限位轴肩;所述上限位轴肩与所述阻尼套的顶面边缘抵接,所述下限位轴肩与所述阻尼套的底面边缘抵接。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离合机构,包括齿轮、轴心以及阻尼套;所述齿轮沿其中轴线开设有中心孔,所述阻尼套套装于所述中心孔内,且与所述齿轮固定连接,所述阻尼套的外侧壁与所述中心孔的内侧壁相贴合;所述轴心套装于所述阻尼套内且与所述阻尼套过盈配合,所述轴心与所述阻尼套通过过盈配合的形式产生阻尼力。本实施例中,当轴心受力低于上述的阻尼力时,轴心会与齿轮同步转动,当轴心受力过大且大于上述的阻尼力时,轴心相对于齿轮转动,因此,通过上述设计,当用户对带转动功能的结构件用力过大误操作时,轴心会与齿轮发生相对转动,从而避免结构件受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中提供的一种离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提供的一种离合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提供的一种离合机构的轴心与阻尼套的结构爆炸图;图4为本技术中提供的一种离合机构的轴心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提供的一种离合机构的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提供的一种离合机构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提供的一种离合机构的剖面图;图示说明:轴心1;上限位轴肩101;下限位轴肩102;储油槽103;中心孔201;第一卡槽202;第二卡槽203;螺纹孔204;齿轮2;盖板3;安装孔301;开孔302;压条303;螺丝4;阻尼套5;第一弧形阻尼片501;第一卡合部5011;第二弧形阻尼片502;第二卡合部5021。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离合机构,用于解决用户在使用带转动功能的结构件的过程中,由于误操作容易导致结构件损坏的技术问题。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7,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齿轮2、轴心1以及阻尼套5;所述齿轮2沿其中轴线开设有中心孔201,所述阻尼套5套装于所述中心孔201内,且与所述齿轮2固定连接,所述阻尼套5的外侧壁与所述中心孔201的内侧壁相贴合;所述轴心1套装于所述阻尼套5内且与所述阻尼套5过盈配合,所述轴心1与所述阻尼套5通过过盈配合的形式产生阻尼力。本实施例中,当轴心1受力低于上述的阻尼力时,轴心1会与齿轮2同步转动,当轴心1受力过大且大于上述的阻尼力时,轴心1相对于齿轮2转动,因此,通过上述设计,当用户对带转动功能的结构件用力过大误操作时,轴心1会与齿轮2发生相对转动,从而避免结构件受损。上述轴心1所受到的力指用于使轴心转动的外力。进一步地,所述阻尼套5包括第一弧形阻尼片501和第二弧形阻尼片502;所述第一弧形阻尼片501的内弧面与所述第二弧形阻尼片502的内弧面相对设置以形成用于供所述轴心1进入的通孔。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阻尼套5可以为一体式的结构,也可以为上述的分离式结构,采用分离式结构的优点在于可以方便工作人员进行装配。进一步地,所述阻尼套5与所述中心孔201过盈配合。进一步地,所述齿轮2上开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卡槽202和第二卡槽203,所述第一卡槽202和所述第二卡槽203均与所述中心孔201相连通;所述第一弧形阻尼片501远离所述第二弧形阻尼片50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合部5011,所述第一卡合部5011卡入于所述第一卡槽202内;所述第二弧形阻尼片502远离所述第一弧形阻尼片50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合部5021,所述第二卡合部5021卡入于所述第二卡槽203内;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齿轮(2)、轴心(1)以及阻尼套(5);/n所述齿轮(2)沿其中轴线开设有中心孔(201),所述阻尼套(5)套装于所述中心孔(201)内,且与所述齿轮(2)固定连接,所述阻尼套(5)的外侧壁与所述中心孔(201)的内侧壁相贴合;/n所述轴心(1)套装于所述阻尼套(5)内且与所述阻尼套(5)过盈配合,所述轴心(1)与所述阻尼套(5)通过过盈配合的形式产生阻尼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齿轮(2)、轴心(1)以及阻尼套(5);
所述齿轮(2)沿其中轴线开设有中心孔(201),所述阻尼套(5)套装于所述中心孔(201)内,且与所述齿轮(2)固定连接,所述阻尼套(5)的外侧壁与所述中心孔(201)的内侧壁相贴合;
所述轴心(1)套装于所述阻尼套(5)内且与所述阻尼套(5)过盈配合,所述轴心(1)与所述阻尼套(5)通过过盈配合的形式产生阻尼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套(5)包括第一弧形阻尼片(501)和第二弧形阻尼片(502);
所述第一弧形阻尼片(501)的内弧面与所述第二弧形阻尼片(502)的内弧面相对设置以形成用于供所述轴心(1)进入的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套(5)与所述中心孔(201)过盈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2)上开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卡槽(202)和第二卡槽(203),所述第一卡槽(202)和所述第二卡槽(203)均与所述中心孔(201)相连通;
所述第一弧形阻尼片(501)远离所述第二弧形阻尼片(50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合部(5011),所述第一卡合部(5011)卡入于所述第一卡槽(202)内;
所述第二弧形阻尼片(502)远离所述第一弧形阻尼片(50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合部(5021),所述第二卡合部(5021)卡入于所述第二卡槽(203)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心镇郭宏伟张秀金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宏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