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锁旋钮定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6813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锁旋钮定位机构,包括:一面板,所述面板上向内凹陷有一通孔;一定位件,位于所述面板内,所述定位件上对应所述通孔的位置设有定位孔;一旋钮,所述旋钮的一端显露于所述面板外,另一端贯穿所述通孔和所述定位孔,并与所述定位件相卡接;一扭簧,设在所述面板上,所述扭簧的两扭杆分别抵持于所述定位件上相邻的两侧边,藉由所述扭簧两扭杆所产生的弹性应力限制所述定位件的旋转角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旋钮定位,避免旋钮在锁闭或锁开状态下摆幅不定,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锁旋钮定位机构
本技术涉及锁体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锁旋钮定位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锁逐渐普及,在大部分智能锁的锁体上均设为旋钮,扭动旋钮可带动锁体内的方舌弹出或缩回,让屋内的用户可直接通过扭动旋钮来实现锁闭或锁开动作,从而达到快速上锁或解锁的效果。但是,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智能锁针对旋钮部分并无自定位设计,锁体在锁闭和锁开状态下的旋钮均不作定位处理,使得旋钮摆幅不定,体验感较差,严重影响美观度;或有少部分智能锁的旋钮有定位设计,但定位设定力度太大,手感较差,刮蹭感强烈。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锁旋钮定位机构,实现旋钮定位,避免旋钮在锁闭或锁开状态下摆幅不定,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感。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智能锁旋钮定位机构,包括:一面板,所述面板上向内凹陷有一通孔;一定位件,位于所述面板内,所述定位件上对应所述通孔的位置设有定位孔;一旋钮,所述旋钮的一端显露于所述面板外,另一端贯穿所述通孔和所述定位孔,并与所述定位件相卡接;一扭簧,设在所述面板上,所述扭簧的两扭杆分别抵持于所述定位件上相邻的两侧边,藉由所述扭簧两扭杆所产生的弹性应力限制所述定位件的旋转角度。进一步地,所述扭簧的两扭杆之间的夹角与所述定位件上相连两侧边之间的夹角相同。进一步地,所述扭簧的两个扭杆之间的夹角为90°。进一步地,所述扭簧位于所述面板上正对所述定位件的任一角位处。进一步地,所述定位件正对所述面板的一面设有突起的定位环,所述定位环围绕成横截面为矩形的结构;所述扭簧的两扭杆均抵持于所述定位环的相邻两侧边上。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孔分布在所述定位件的中心位置,且所述定位环的中心与所述定位件的中心重合。进一步地,所述面板正对所述定位件的一面上设有两个档位块,两个所述挡位块分别位于所述扭杆的延伸方向上,所述挡位块的一端设有突起,所述扭杆抵持于所述挡位块的突起处。进一步地,所述旋钮包括握持端和与所述握持端相连的水平杆,所述握持端显露于所述面板外,所述水平杆的杆身的两侧均设有纵向的条形卡槽,所述定位孔对应所述条形卡槽的位置均设有卡块,所述水平杆贯穿所述定位孔时,所述卡块卡入所述条形卡槽内,使所述旋钮与所述定位件相卡接实现同步转动。进一步地,所述水平杆的杆身上设有横向分布且向内凹陷的凹槽;所述旋钮完全插入所述定位孔时,所述凹槽显露于所述定位件背对所述面板的一面外,并在所述定位件背对所述面板的一面外设有挡圈,所述挡圈与所述凹槽相卡接。进一步地,所述挡圈设为非封闭式圆环结构,并在所述挡圈的两端设有用于抵持所述定位件背对所述面板的一面的挡片。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旋钮与所述定位件相卡接,使得所述旋钮和所述定位件同步旋转,并在所述定位件的相邻两侧边上抵持有所述扭簧的扭杆,所述扭杆产生的弹性应力压向所述定位件的侧边,使得所述定位件在弹力作用下始终保持顺时针旋钮90°或逆时针旋钮90°的定位状态,避免旋钮摆幅不定,实现旋钮定位效果。其外,所述扭簧的两扭杆分别抵持在所述定位件上相邻的两侧边,两扭杆的弹力较为均衡,使得旋钮在旋转过程中体验感较好,且整体机构设计简洁紧凑,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正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剖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面板;11、通孔;12、孔壁;2、旋钮;21、握持端;22、水平杆;221、条形卡槽;222、凹槽;3、定位件;31、定位环;32、定位孔;33、卡块;4、挡圈;41、挡片;5、扭簧;51、扭轴;52、扭杆;6、螺栓;7、档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一种智能锁旋钮定位机构,可对处于锁闭或锁开状态下的旋钮2进行定位,使得旋钮2保持在水平或垂直状态,从而提高用户体验感。如图1~图3所示,所述智能锁旋钮2定位机构包括一面板1,该面板1为锁体的前面板1,可将定位机构内的其他部件及锁体的零部件隐藏在所述面板1内。所述面板1上向内凹陷有一通孔11,该通孔11用于安装旋钮2;在所述面板1的背面形成孔壁12,孔壁12的作用在于增加所述通孔11的深度,使得旋钮2与所述通孔11的安装更加稳定。所述旋钮2包括握持端21和与所述握持端21相连的水平杆22,所述水平杆22与所述握持端21之间的衔接处具有一定的高度差,相对应地,在所述通孔11的所述孔壁12上设有对应的弯折处;当所述旋钮2插入所述通孔11时,所述水平杆22与所述握持端21之间的衔接处即可抵持所述孔壁12上的弯折处,从而限制所述旋钮2插入所述通孔11内的深度。所述握持端21显露于所述面板1的正面外,所述水平杆22则贯穿所述通孔11后显露于所述面板1的背面。并在所述面板1的背面外设有定位件3,在所述定位件3上对应所述通孔11的位置设有定位孔32,在所述定位孔32上设有两个突出的卡块33,相对应地,在所述水平杆22的杆身的两侧均设有纵向的条形卡槽221,所述水平杆22贯穿所述通孔11和所述定位孔32时,所述卡块33卡入所述条形卡槽221内,使所述旋钮2与所述定位件3相卡接从而实现所述定位件3与所述旋钮2同步转动。此外,在所述水平杆22的杆身上设有横向分布且向内凹陷的凹槽222;当所述旋钮2完全插入所述定位孔32时,所述凹槽222显露于所述定位件3背对所述面板1的一面外,并在所述定位件3背对所述面板1的一面外设有挡圈4,所述挡圈4设为非封闭式圆环结构,并在所述挡圈4的两端设有用于抵持所述定位件3背对所述面板1的一面的挡片41,将所述挡圈4卡入所述凹槽222内时,所述挡片41抵持于所述定位件3背对所述面板1的一面,使得所述旋钮2无法移动,从而避免所述旋钮2被拔出。而在所述面板1的背面上设有扭簧5,所述扭簧5的扭轴51通过螺栓6固定在所述定位件3的任一角位对应的所述面板1上,即所述扭簧5位于所述面板1上正对所述定位件3的任意两相邻侧边所形成的夹角处。所述扭簧5的两个扭杆52则往所述定位件3的两相邻侧边方向延伸,使得两个所述扭杆52均可对应抵持于所述定位件3的两个相邻的侧边上,利用所述扭杆52的弹性应力维持所述定位件3始终保持未旋转的水平状态或已旋转90°后的垂直状态,避免所述定位件3和所述旋钮2摆幅不定。由于所述定位件3的侧边面积较小,为了避免扭杆52在抵持时与所述定位件3的侧边发生移位导致丧失所述扭杆52对所述定位件3的抵持作用,参照图4所示,在所述定位件3的背面(即所述定位件3正对所述面板1的一面)上设有突起的定位环31,两个所述扭杆52则分别抵持于所述定位环31两个相邻侧边上;由于所述定位环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锁旋钮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面板,所述面板上向内凹陷有一通孔;/n一定位件,位于所述面板内,所述定位件上对应所述通孔的位置设有定位孔;/n一旋钮,所述旋钮的一端显露于所述面板外,另一端贯穿所述通孔和所述定位孔,并与所述定位件相卡接;/n一扭簧,设在所述面板上,所述扭簧的两扭杆分别抵持于所述定位件上相邻的两侧边,藉由所述扭簧两扭杆所产生的弹性应力限制所述定位件的旋转角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锁旋钮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面板,所述面板上向内凹陷有一通孔;
一定位件,位于所述面板内,所述定位件上对应所述通孔的位置设有定位孔;
一旋钮,所述旋钮的一端显露于所述面板外,另一端贯穿所述通孔和所述定位孔,并与所述定位件相卡接;
一扭簧,设在所述面板上,所述扭簧的两扭杆分别抵持于所述定位件上相邻的两侧边,藉由所述扭簧两扭杆所产生的弹性应力限制所述定位件的旋转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锁旋钮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簧的两扭杆之间的夹角与所述定位件上相连两侧边之间的夹角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锁旋钮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簧的两个扭杆之间的夹角为9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锁旋钮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簧位于所述面板上正对所述定位件的任一角位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锁旋钮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正对所述面板的一面设有突起的定位环,所述定位环围绕成横截面为矩形的结构;所述扭簧的两扭杆均抵持于所述定位环的相邻两侧边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锁旋钮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汉标王妙玉童威云杨思民罗志鹏柏小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科徕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