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67317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动装置,包括有与第一基体固定连接的转动座和与第二基体固定连接的转动部件,转动部件转动连接在转动座上,所述转动部件包括有本体和与本体连接的转动部,所述转动部包括有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所述转动座包括有基座,在所述基座内形成有凹陷部和凸起部,当转动部件插装在转动座内且相对转动座转动时,第一转动部插装凹陷部内并相对所述凹陷部转动,第二转动部包裹在所述凸起部的外侧并与以所述凸起部为旋转中心转动。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连接2个建筑基体的转动结构存在的安装费时费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动装置
本技术属于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连接两种建筑基体的转动装置结构的改进。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为实现比较大的2个建筑基体之间的转动连接,主要结构为通过在2个建筑基体上分别开设插装孔,然后将转动轴插装到2个建筑基体的插装孔内,来实现其中一个建筑基体相对另外一个建筑基体的转动,但建筑基体往往会结构比较大,要保证连接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转动轴直径在设置时会设置为尺寸较大,以满足其承受的应力和强度要求并且设置转动轴还需要对应在建筑基体上开设与转动轴同样直径的插装孔,安装操作费时费力而且还会破坏建筑基体的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连接2个建筑基体的转动结构存在的安装费时费力的问题,提出一种转动装置,安装更加方便快捷。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转动装置,包括有与第一基体固定连接的转动座和与第二基体固定连接的转动部件,转动部件转动连接在转动座上,所述转动部件包括有本体和与本体连接的转动部,所述转动部包括有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所述转动座包括有基座,在所述基座内形成有凹陷部和凸起部,当转动部件插装在转动座内且相对转动座转动时,第一转动部插装凹陷部内并相对所述凹陷部转动,第二转动部包裹在所述凸起部的外侧并与以所述凸起部为旋转中心转动。进一步的,所述转动部件还包括有与本体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基体连接固定。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基体上设置有贯穿第一基体高度方向的插装槽,所述连接部插装在所述插装槽内,所述连接部截面为多边形,所述插装槽的形状与所述连接部形状适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动部为第一转动壳,其与所述凹陷部的内侧面轮廓形状适配,所述第二转动部为第二转动壳,其与凸起部的轮廓适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动部外侧形成有第一弧形面,在凹陷部内侧形成有能够与所述第一弧形面贴合配合的第一转动弧形面,第一弧形面与第一转动弧形面同心,在所述第二转动部内侧形成有第二弧形面,在凸起部外侧形成有能够与所述第二弧形面贴合配合的第二转动弧形面,第二弧形面与第二转动弧形面同心。进一步的,还包括有隔断部件,设置在所述转动座内,用于将所述转动座分割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转动部设置有2组,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进一步的,所述凸起部与所述隔断部件连接,所述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连接。进一步的,第一转动壳外侧面到本体的距离小于第二转动壳外侧面到本体的距离。进一步的,所述基座包括有底壁、垂直底壁设置的第一侧壁和与第一侧壁两端连接且垂直底壁的2个第二侧壁,所述凸起部为从所述第一侧壁上向外延伸形成,其底部且与底壁之间具有间距,所述第二转动部转动到与凸起部下方的第一侧壁接触位置时被所述第一侧壁限位。进一步的,还包括有与第一侧壁和其中一个第二侧壁连接的弧形壁,所述弧形壁一侧与第二侧壁连接,底端与第一侧壁连接,并与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之间围设形成所述凹陷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提出的转动装置,设置有转动部件和转动座,转动部件包括有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在转动座内设置有凹陷部和凸起部,第一转动部可以插装到凹陷部内相对凹陷部转动,第二转动部可包裹到凸起部的外侧相对凸起部转动,通过第一转动部和凹陷部配合,第二转动部和凸起部的配合实现了与转动部件和转动座连接的2个基体之间的转动连接,连接结构简单,在装配时只需将转动部件和转动座对应的和第一基体、第二基体固定即可,安装方便快捷。结合附图阅读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转动装置与第一基体、第二基体连接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转动装置的转动座和转动部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技术转动装置的转动座和转动部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本技术转动装置的转动座和转动部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三;图5为本技术转动装置的转动座的结构示意图一;图6为本技术转动装置的转动座的结构示意图二;图7为本技术转动装置的转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本技术提出一种转动装置的实施例,参照图1-图7所示,包括有与第一基体300固定连接的转动座100和与第二基体固定连接的转动部件200,转动部件200转动连接在转动座100上,在连接时,可将第一基体300和转动座100通过螺钉固定,将转动部件200通过螺钉和第二基体固定连接,通过转动部件200相对转动座100转动来实现第二基体和相对第一基体300的转动。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所述转动部件200包括有本体210和与本体210连接的转动部220,所述转动部220包括有第一转动部221和第二转动部222,所述转动座100包括有基座110,在所述基座110内形成有凹陷部120和凸起部130,当转动部件200插装在转动座100内且相对转动座100转动时,第一转动部221插装凹陷部120内并相对所述凹陷部120转动,第二转动部222包裹在所述凸起部130的外侧并与以所述凸起部130为旋转中心转动。本实施例中的转动装置,通过转动部件200上的转动部220对应的和转动座100上的凸起部130、凹陷部120配合来实现转动部件200相对转动座100转动,整个转动装置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在装配时,只需要将转动部件200和转动座100分别与第一基体300、第二基体对应连接即可,安装简单方便快捷。进一步的,所述转动部件200还包括有与本体210连接的连接部230,优选的,连接部230为从本体210上向上延伸形成的连接凸起,转动部件200通过所述连接部230与所述第一基体300连接固定。具体设置时,在所述第一基体300上设有贯穿第一基体300高度方向的插装槽,所述连接部230滑动插装在所述插装槽内,所述连接部230截面为多边形,所述插装槽形状与所述连接部230的形状适配,通过多边形连接凸起和多边形的插装槽配合,可实现对第一基体300周向方向的限位,使其不会相对转动部件200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与第一基体固定连接的转动座和与第二基体固定连接的转动部件,转动部件转动连接在转动座上,所述转动部件包括有本体和与本体连接的转动部,所述转动部包括有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所述转动座包括有基座,在所述基座内形成有凹陷部和凸起部,当转动部件插装在转动座内且相对转动座转动时,第一转动部插装凹陷部内并相对所述凹陷部转动,第二转动部包裹在所述凸起部的外侧并与以所述凸起部为旋转中心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与第一基体固定连接的转动座和与第二基体固定连接的转动部件,转动部件转动连接在转动座上,所述转动部件包括有本体和与本体连接的转动部,所述转动部包括有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所述转动座包括有基座,在所述基座内形成有凹陷部和凸起部,当转动部件插装在转动座内且相对转动座转动时,第一转动部插装凹陷部内并相对所述凹陷部转动,第二转动部包裹在所述凸起部的外侧并与以所述凸起部为旋转中心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件还包括有与本体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基体连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基体上设置有贯穿第一基体高度方向设置的插装槽,所述连接部为插装在所述插装槽内,所述连接部截面为多边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部为第一转动壳,其与所述凹陷部的内侧面轮廓形状适配,所述第二转动部为第二转动壳,其与凸起部的轮廓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部外侧形成有第一弧形面,在凹陷部内侧形成有能够与所述第一弧形面贴合配合的第一转动弧形面,第一弧形面与第一转动弧形面同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车红兵杨鹏飞谢雄王秀玲崔新光秦汉东胡振广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三利中德美水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