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换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6688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坑换撑结构和方法,包括:围护桩;若干围檩,围檩包括顶部围檩、底部围檩和若干中间围檩;若干内支撑,内支撑包括顶部内支撑、底部内支撑和若干中间内支撑,分别设置在对应的围檩的内侧;若干换撑梁,若干换撑梁与中间围檩一一对应,换撑梁位于对应的中间围檩的内侧,并且换撑梁的一端连接于对应的中间围檩,换撑梁的另一端紧贴于地下构筑物的主体结构外墙上,且正对主体结构内隔墙、主体结构竖向框架、及与换撑梁紧贴的主体结构外墙垂直相交的另一主体结构外墙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换撑梁将基坑外的土压力传递到外墙、内隔墙或竖向框架上,利用外墙、内隔墙或竖向框架本身的结构抗侧能力抵抗侧向土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换撑结构
本技术涉及市政给排水结构工程和基坑工程技术的
,尤其涉及一种基坑换撑结构的

技术介绍
目前大量的市政给排水工程的地下构筑物(如泵房等)采用支护开挖现浇的方式施工。给排水地下构筑物的结构具有以下特点:地下各层的层高比较高,内隔墙布置比较复杂。因此,基坑支护工程在结构回筑过程中各道内支撑的换撑比较困难。基坑支护工程中,换撑一般都是利用结构本身的各层水平向楼板替换相应的竖向各道内支撑。而很多地下泵房各层的层高比较高,各层楼板竖向间距较大,使得竖向有若干道支撑处无楼板。只能在结构外壁内侧采用临时钢支撑进行换撑,但由于内部隔墙较多,支撑需要开孔穿墙,对内隔墙的止水造成不利影响;若不穿隔墙,则支撑被分割成多段,保持支撑轴线对准较困难,且分段支撑实施也较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产生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坑换撑结构,通过换撑梁将基坑外的土压力传递到外墙、内隔墙或竖向框架上,利用外墙、内隔墙或竖向框架本身的结构抗侧能力抵抗侧向土压力。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坑换撑结构,包括:围护桩,所述围护桩内侧为基坑,所述基坑用于浇筑地下构筑物;若干围檩,所述围檩包括顶部围檩、底部围檩和若干中间围檩;所述顶部围檩设置于所述围护桩的顶部,所述底部围檩和所述中间围檩均位于所述围护桩的内侧,并且所述底部围檩位于所述围檩的最下方,若干所述中间围檩位于所述顶部围檩和所述底部围檩之间;若干内支撑,所述内支撑包括顶部内支撑、底部内支撑和若干中间内支撑,所述顶部内支撑设置于所述顶部围檩内侧,所述底部内支撑设置于所述底部围檩内侧,所述中间内支撑与所述中间围檩一一对应,并且所述中间内支撑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中间围檩的内侧;若干换撑梁,若干所述换撑梁与所述中间围檩一一对应,所述换撑梁位于对应的所述中间围檩的内侧并且所述换撑梁的一端连接于对应的所述中间围檩,所述换撑梁的另一端紧贴于所述地下构筑物的主体结构外墙上。上述一种基坑换撑结构,其中,还包括底部换撑板和顶部换撑板;所述底部换撑板位于所述底部内支撑的下方,并且所述底部换撑板的一端紧贴所述围护桩,所述底部换撑板的另一端紧贴所述地下构筑物的底板;所述顶部换撑板位于所述顶部内支撑的下方,并且所述顶部换撑板的一端紧贴所述围护桩,所述顶部换撑板的另一端紧贴所述地下构筑物的顶板。上述一种基坑换撑结构,其中,所述换撑梁分别设置在正对所述地下构筑物的主体结构内隔墙、及所述地下构筑物的主体结构竖向框架、及与所述换撑梁紧贴的所述主体结构外墙垂直相交的另一所述主体结构外墙处。上述一种基坑换撑结构,其中,所述中间内支撑的底部高于所述中间围檩的底部。上述一种基坑换撑结构,其中,所述中间围檩内侧的下部预埋有若干钢筋接驳器;所述换撑梁包括若干纵向钢筋和若干分布钢筋,所述纵向钢筋分别与所述钢筋接驳器连接。上述一种基坑换撑结构,其中,所述换撑梁与所述主体结构外墙之间设置有油毡。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所述地下构筑物的主体结构的外墙的外侧,并且正对所述地下构筑物的主体结构内隔墙、及所述地下构筑物的主体结构竖向框架、及与所述换撑梁紧贴的所述主体结构外墙垂直相交的另一所述主体结构外墙处设置换撑梁,将基坑外的土压力传递到外墙、内隔墙或竖向框架上,利用外墙、内隔墙或竖向框架本身的结构抗侧能力抵抗侧向土压力,通过改变在主体结构内部设置换撑梁的现有技术,节约工程量、减小施工难度和加快进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基坑换撑结构的平面布置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基坑换撑结构在主体结构内隔墙处的剖面布置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基坑换撑结构在主体结构内隔墙处的换撑梁的结构详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基坑换撑结构在主体结构竖向框架处的剖面布置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一种基坑换撑结构在主体结构竖向框架处的换撑梁的结构详图。附图中:1、围护桩;2、围檩;21、顶部围檩;22、中间围檩;23、底部围檩;3、内支撑;31、顶部内支撑;32.中间内支撑;33、底部内支撑;4、地下构筑物;41、主体结构外墙;42、主体结构内隔墙;43、主体结构竖向框架;44、底板;45、顶板;5、换撑梁;51、纵向钢筋;52、分布钢筋;6、底部换撑板;7、顶部换撑板;8、钢筋接驳器;9油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基坑换撑结构的平面布置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基坑换撑结构在主体结构内隔墙处的剖面布置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基坑换撑结构在主体结构内隔墙处的换撑梁的结构详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基坑换撑结构在主体结构竖向框架处的剖面布置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一种基坑换撑结构在主体结构竖向框架处的换撑梁的结构详图。请参见图1至图5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实施例,一种基坑换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围护桩1,围护桩1内侧为基坑,基坑用于浇筑地下构筑物4。若干围檩2,围檩2包括顶部围檩21、底部围檩23和若干中间围檩22。顶部围檩21设置所述围护桩1的顶部,底部围檩23和中间围檩22均位于围护桩1的内侧,并且底部围檩23位于围檩2的最下方,若干中间围檩22位于顶部围檩21和所述底部围檩23之间。若干内支撑3,内支撑3包括顶部内支撑31、底部内支撑33和若干中间内支撑32,顶部内支撑31设置于顶部围檩21内侧,底部内支撑33设置于底部围檩23内侧,中间内支撑32与中间围檩22一一对应,并且中间内支撑32分别设置在对应的中间围檩22的内侧。若干换撑梁5,若干换撑梁5与中间围檩22一一对应,换撑梁5位于对应的中间围檩22的内侧,并且换撑梁5的一端连接于对应的中间围檩22,换撑梁5的另一端紧贴于地下构筑物4的主体结构外墙41上。使用本实施例进行基坑换撑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围护桩1内安装围檩2及内支撑3,并在基坑内浇筑地下构筑物4。(2)当地下构筑物4的主体结构外墙41浇筑到其中任意一个中间内支撑32的下方,在中间内支撑32的下方同时浇筑换撑梁5。(3)当中间内支撑32下方的地下构筑物4及换撑梁5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后,拆除中间内支撑32,继续浇筑地下构筑物4。(4)重复步骤(2)及步骤(3),直至地下构筑物4被浇筑完成。相比于传统的基坑换撑结构,本实施例无需依赖地下构筑物4的内部的水平向楼板。当地下构筑物4缺乏水平向的中间楼板,并且底板44和顶板45之间的间距较大时,无需在地下构筑物4内架设临时的钢支撑,节省了临时钢支撑的费用,并且节省了架设和拆除临时钢支撑的施工时间。并且由于地下构筑物4内部不会被临时钢支撑贯穿,提高了地下构筑物4的防水性。以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坑换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围护桩,所述围护桩内侧为基坑,所述基坑用于浇筑地下构筑物;/n若干围檩,所述围檩包括顶部围檩、底部围檩和若干中间围檩;所述顶部围檩设置于所述围护桩的顶部,所述底部围檩和所述中间围檩均位于所述围护桩的内侧,并且所述底部围檩位于所述围檩的最下方,若干所述中间围檩位于所述顶部围檩和所述底部围檩之间;/n若干内支撑,所述内支撑包括顶部内支撑、底部内支撑和若干中间内支撑,所述顶部内支撑设置于所述顶部围檩内侧,所述底部内支撑设置于所述底部围檩内侧,所述中间内支撑与所述中间围檩一一对应,并且所述中间内支撑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中间围檩的内侧;/n若干换撑梁,若干所述换撑梁与所述中间围檩一一对应,所述换撑梁位于对应的所述中间围檩的内侧,并且所述换撑梁的一端连接于对应的所述中间围檩,所述换撑梁的另一端紧贴于所述地下构筑物的主体结构外墙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换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围护桩,所述围护桩内侧为基坑,所述基坑用于浇筑地下构筑物;
若干围檩,所述围檩包括顶部围檩、底部围檩和若干中间围檩;所述顶部围檩设置于所述围护桩的顶部,所述底部围檩和所述中间围檩均位于所述围护桩的内侧,并且所述底部围檩位于所述围檩的最下方,若干所述中间围檩位于所述顶部围檩和所述底部围檩之间;
若干内支撑,所述内支撑包括顶部内支撑、底部内支撑和若干中间内支撑,所述顶部内支撑设置于所述顶部围檩内侧,所述底部内支撑设置于所述底部围檩内侧,所述中间内支撑与所述中间围檩一一对应,并且所述中间内支撑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中间围檩的内侧;
若干换撑梁,若干所述换撑梁与所述中间围檩一一对应,所述换撑梁位于对应的所述中间围檩的内侧,并且所述换撑梁的一端连接于对应的所述中间围檩,所述换撑梁的另一端紧贴于所述地下构筑物的主体结构外墙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换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部换撑板和顶部换撑板;
所述底部换撑板位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英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政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