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井返排废液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86517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钻井返排废液处理系统,涉及海上油田污水处理领域,该钻井返排废液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并组装成撬的气浮撇油组件、调质混凝组件、压滤组件、过滤组件以及投药配置组件,所述投药配置组件与所述调质混凝组件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钻井返排废液处理系统针对油田钻完井过程中产生的钻井液、钻开液、完井液等返排废液进行处理再利用,使用处理后的废液能够达到重新配置钻井液、钻开液、完井液基液的技术要求,使废液得到重复利用,实现废液的零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钻井返排废液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海上油田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钻井返排废液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渤海油田是我国海上主产油田之一,每年新开井在数百口以上,在油田开发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钻井液、钻开液、完井液废液,这些废液如果得不到及时就地处理将给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同时也导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相关产品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钻井返排废液处理系统,解决油田钻井过程中产生的钻井液、钻开液、完井液等返排废液不能就地进行处理再利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钻井返排废液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并组装成撬的气浮撇油组件、调质混凝组件、压滤组件、过滤组件以及投药配置组件,所述投药配置组件与所述调质混凝组件连通。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气浮撇油组件包括气浮撇油器、来液泵、扩大稳定管、溶气水泵、污油箱、转料泵以及污油回收泵,所述气浮撇油器包括进液口、出液口、进气口以及排污口,所述进液口与所述来液泵连通,所述出液口通过所述转料泵与所述调质混凝组件连通,所述进气口依次连通所述扩大稳定管和溶气水泵,所述排污口通过所述污油回收泵与所述污油箱连通。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质混凝组件包括调质混凝器以及设置在所述调质混凝器底部的混凝液出料泵,所述气浮撇油组件以及投药配置组件均与所述调质混凝器连接,且连接处均设置有浮球液位开关;所述调质混凝器通过所述混凝液出料泵与所述压滤组件连通。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压滤组件包括隔膜板框压滤机、滤前缓冲罐、压滤泵、滤液槽、滤液提升泵、滤饼箱,所述滤前缓冲罐、压滤泵、隔膜板框压滤机滤液槽以及滤液提升泵依次连通,所述滤液提升泵与所述过滤组件连通,所述滤饼箱与所述隔膜板框压滤机连通。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多组具有自动反冲洗功能的双介过滤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以下优点:本技术实施例所述钻井返排废液处理系统针对油田钻完井过程中产生的钻井液、钻开液、完井液等返排废液进行处理再利用,使用处理后的废液能够达到重新配置钻井液、钻开液、完井液基液的技术要求,使废液得到重复利用,实现废液的零排放。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述钻井返排废液处理系统的原理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气浮撇油组件的原理结构图;图3本技术所述调质混凝组件的原理结构图;图4本技术所述压滤组件的原理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1-气浮撇油组件、2-调质混凝组件、3-压滤组件、4-过滤组件、5-投药配置组件、11-气浮撇油器、12-来液泵、13-扩大稳定管、14-溶气水泵、15-污油箱、16-转料泵、17-污油回收泵、21-调质混凝器、22-混凝液出料泵、23-浮球液位开关、31-隔膜板框压滤机、32-滤前缓冲罐、33-压滤泵、34-滤液槽、35-滤液提升泵、36-滤饼箱、40-双介过滤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参阅图1所示,所述钻井返排废液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并组装成撬的气浮撇油组件1、调质混凝组件2、压滤组件3、过滤组件4以及投药配置组件5,所述投药配置组件5与所述调质混凝组件2连通,返排废液首先通入到所述气浮撇油组件1进行油水分离和原油回收,回收原油后的废液送至调质混凝组件2进行调质和混凝,得到的混凝液经过所述压滤组件3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出的滤液泵入到过滤组件4进行精细过滤,过滤后的净水排出,污水则返至投药配置组件5回用,所述投药配置组件5通过添加相应的调质剂将混合液通入到调质混凝组件2进行调质和混凝,以实现返排废液的重复利用和零排放。参阅图2所示,所述气浮撇油组件1包括气浮撇油器11、来液泵12、扩大稳定管13、溶气水泵14、污油箱15、转料泵16以及污油回收泵17,所述气浮撇油器11包括进液口、出液口、进气口以及排污口,所述进液口与所述来液泵12连通,所述出液口通过所述转料泵16与所述调质混凝组件2连通,所述进气口依次连通所述扩大稳定管13和溶气水泵14,所述排污口通过所述污油回收泵17与所述污油箱15连通;返排废液通过所述来液泵12泵入到所述气浮撇油器11进行气浮分离和原油回收,其中,外部的氮气或空气通过溶气水泵14通入到扩大稳定管13并由所述进气口进入所述气浮撇油器11以辅助气浮分离,气浮分离后的原油通过所述污油回收泵17回收至所述污油箱15,分离出的废液则通过所述转料泵16传输至所述调质混凝组件2。参阅图3所示,所述调质混凝组件2包括调质混凝器21以及设置在所述调质混凝器21底部的混凝液出料泵22,所述气浮撇油组件1以及投药配置组件5均与所述调质混凝器21连接,且连接处均设置有浮球液位开关23;所述调质混凝器21通过所述混凝液出料泵22与所述压滤组件3连通。参阅图4所示,所述压滤组件3包括隔膜板框压滤机31、滤前缓冲罐32、压滤泵33、滤液槽34、滤液提升泵35、滤饼箱36,所述滤前缓冲罐32、压滤泵33、隔膜板框压滤机31滤液槽34以及滤液提升泵35依次连通,所述滤液提升泵35与所述过滤组件4连通,所述滤饼箱36与所述隔膜板框压滤机31连通;混凝液通入到所述滤前缓冲罐32,然后通过压滤泵33泵入到所述隔膜板框压滤机31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出的固相通入到所述滤饼箱36,分离出的滤液则通入到滤液槽34并通过所述滤液提升泵35传输至所述过滤组件4。所述过滤组件4包括多组具有自动反冲洗功能的双介过滤器40,多组所述双介过滤器40之间根据实际的需求可以选择独立、并联、串联等多种模式运行。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为了达到重复配置钻井液、钻开液和完井液的技术指标要求,其中钻井液和钻开液基液的水质要求为:pH粘度含油量悬浮物含量粒径中值Ca2++Mg2+4~8<10mPa·s≤10000mg/L≤5000mg/L≤75μm7000mg/L重新配置的完井液对水质技术指标的要求为:含油量悬浮物含量Ca2++Mg2+铁离子含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钻井返排废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并组装成撬的气浮撇油组件、调质混凝组件、压滤组件、过滤组件以及投药配置组件,所述投药配置组件与所述调质混凝组件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钻井返排废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并组装成撬的气浮撇油组件、调质混凝组件、压滤组件、过滤组件以及投药配置组件,所述投药配置组件与所述调质混凝组件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井返排废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浮撇油组件包括气浮撇油器、来液泵、扩大稳定管、溶气水泵、污油箱、转料泵以及污油回收泵,所述气浮撇油器包括进液口、出液口、进气口以及排污口,所述进液口与所述来液泵连通,所述出液口通过所述转料泵与所述调质混凝组件连通,所述进气口依次连通所述扩大稳定管和溶气水泵,所述排污口通过所述污油回收泵与所述污油箱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钻井返排废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晨歌刘罡付家新任重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创联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