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6260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镜头模组包括一镜筒、一推顶机构、一调焦机构及一套筒。该镜筒内设有透镜。该推顶机构包括一推杆,该推杆固持于该镜筒的外侧壁。该调焦机构包括一弹性元件及一可转动的凸轮。该套筒包括一筒状壳体,其内径与镜筒的外径相匹配,该筒状壳体的侧壁设有一开口。该镜筒收容于该套筒内,使该推顶机构容置于该套筒的开口内,该弹性元件与该凸轮的侧缘分别作用于该推杆的力量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镜头模组通过凸轮的转动驱动与该凸轮侧边滑动连接的推杆,实现连续渐进的调焦,提高了镜头模组的调焦精度。(*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镜头模组,尤其是关于一种用于数码相机调焦的镜头模组。
技术介绍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码相机已被人们广泛应用,特别是近年来移动电话及PDA(Personal Data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等便携式电子装置也在快速向高性能、多功能化方向发展,数码相机与此等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结合已成为发展移动多媒体技术的一重要发展方向,与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结合的数码相机体积较小且结构简单,因此多采用定焦结构,即其透镜组的焦距不变,其透镜组与图像传感器的距离保持不变,如中国知识产权局于2001年12月5日授权公告的专利号为01202112.1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定焦结构的镜头模组,该镜头模组中的图像传感器位于其透镜组的焦点位置。根据透镜成像原理,当物距远大于透镜焦距的情况下,成像点位于焦平面上。因此,上述的定焦的镜头模组用于拍摄远距离景物时不会影响成像质量,但其拍摄近距离景物时,由于物距较小,像距增大,造成成像面并非焦平面,因此导致焦平面上的成像不清晰。为改善此种情况,就需要调整像距,即透镜组与图像传感器的距离。请参阅图1,中国知识产权局于2003年2月26日授权公告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可调整像距的镜头模组,该镜头模组主要包括镜头21、调焦环22、弹性装置23及基座24。其中镜头21与调焦环22通过螺纹相配合,调焦环22与基座24之间由弹性装置23连接,该调焦环22下方设有调节槽221,基座24上设有与调节槽221相配合的凸点241。扳动调焦环22,使其相对于基座24转动,由于基座24的凸点241与调焦环22的调节槽221的不同台面接触,带动镜头21沿光轴方向做直线运动,从而改变透镜组与图像传感器的间距。该镜头模组的调焦环的转动仅能够于调节槽内不同的台面上停顿,即仅能分段调焦,从而影响调焦精度,且该镜头模组的结构复杂,尤其对调焦环的材料要求较高,增加制造成本及难度。因此,迫切需要提供一种调焦精度高且结构简单的镜头模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镜头模组,该镜头模组的调焦精度高且结构简单。本技术的镜头模组,其包括一镜筒、一推顶机构、一调焦机构及一套筒。该镜筒内设有透镜。该推顶机构包括一推杆,该推杆固持于该镜筒的外侧壁。该调焦机构包括一弹性元件及一可转动的凸轮。该套筒包括一筒状壳体,其内径与镜筒的外径相匹配,该筒状壳体的侧壁设有一开口。该镜筒收容于该套筒内,使该推顶机构容置于该套筒的开口内,该弹性元件与该凸轮的侧缘分别作用于该推杆的力量方向相反。与现有的镜头模组相比,本技术的镜头模组通过凸轮的转动,驱动与该凸轮侧边滑动连接的推杆,使透镜于镜筒的带动下沿光轴做直线运动,进行连续渐进的调焦,从而提高了镜头模组的调焦精度;该镜头模组的调焦机构仅由一弹性元件及一凸轮构成,其结构简单。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镜头模组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镜头模组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的镜头模组的装配图。图4是本技术的镜头模组调节至较小像距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镜头模组调节至较大像距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结合参照图2及图4所示,本技术的镜头模组10,包括一镜筒12、一推顶机构13、一调焦机构14及一套筒15。镜筒12是一圆筒,其外侧壁凸设有二对称的轴向导轨122。透镜(图未示)装配并固定于该镜筒12内。该透镜可为单个或多个透镜以组成具有一定焦距的透镜组,用于汇聚入射光线。镜筒12于远离导轨122的外侧壁设有推顶机构13。该推顶机构13包括固持部132及推杆136。固持部132是一体成型的部件,其纵剖面呈“L”型,包括主体133及平台134。主体133紧贴于镜筒12的外壁或与镜筒12一体成型,平台134水平位于其下端。推杆136竖直固持于平台134底面。调焦机构14包括弹簧142、凸轮144及转轮148。弹簧142一端可固持于平台134上端,另一端为自由端。凸轮144中部设有一通孔145,转轮148的一底面设有一转轴146。转轮148可通过转轴146与通孔145的配合带动凸轮144转动。转轮148的外侧面环设防滑纹149。套筒15包括一壳体152及一侧盖155。壳体152是具一定厚度的圆筒,其内径与镜筒12的外径相匹配。壳体152内侧壁设有二对称的轴向滑槽153,用以与镜筒12的导轨122配合。壳体152远离滑槽153一侧开设有一弓形开口154,该开口154顶部内侧向内凹陷形成一凹槽154a,用以于镜筒12上下滑动时容置固持部132的主体133。侧盖155用以配合壳体152,其装配后于接近开口154一侧的边缘可紧贴壳体152的外壁,另一侧于中部开设一通孔156,允许转轮148的转轴146穿过进而连接凸轮144。底座16上设有与套筒15下方形状一致的开孔162,底座16于该开孔162一侧的表层下凹形成一凹槽164,该凹槽164的横截面为弓形,其半径及长度与转轮148相配合。请结合参照图3所示,装配时,将转轮148的转轴146穿过侧盖155的通孔156,凸轮144在侧盖155的内侧通过通孔145固持于转轴146,使得转轮148可带动凸轮144同步转动。将弹簧142一端固持于平台134上端,将套筒15的壳体152通过粘胶或螺钉等方式固持于底座16上,使壳体152位于开孔162上方,弓形开口154相对于凹槽164。将镜筒12自底座16下方置入套筒15的壳体152内,使导轨122卡入滑槽153内,推顶机构13容置于套筒15的开口154内。弹簧142的自由端顶住套筒15的开口154内壁顶部。从底座16下方将镜筒12向上顶,弹簧142压缩,推杆136下方有足够的空间。将连接凸轮144与转轮148的侧盖155固持于底座16上,使侧盖155靠近凸轮144的一侧的边缘紧贴壳体152的外壁,凸轮144通过开口154进入套筒15的壳体152内,位于推杆136下方,而转轮148则部分容置于凹槽164内。此时松开镜筒12,弹簧142回复弹性形变,镜筒12下滑直至推杆136抵持凸轮144的侧缘。之后,将侧盖155通过黏胶或螺钉等方式固持于底座16上。再将与图像传感器17电气连接的电路板18装配至底座16下方,使图像传感器17位于光通路上。请结合参照图4及图5所示,拍摄时,根据与拍摄物的距离,拨动转轮148使其于凹槽164内旋转,通过转轴146驱动凸轮144同步转动,推杆136与凸轮144的侧面滑动配合,使得推杆136于弹簧142的配合下驱动镜筒124沿光轴做直线运动,调节像距以得到清晰的影像。由于导轨122与滑槽153的导向作用,镜筒12不会在套筒15内旋转。当推杆136与凸轮144的侧面的接触点距转轴146距离逐渐增大时,推杆144通过凸轮144侧面的推力向上运动,推顶机构13使镜筒12沿光轴向上运动。镜筒12相对于套筒15上升,像距增加。抵持于凹槽154内壁顶部的弹簧142被不断压缩。当推杆136与导轨148的接触点距转轴146距离逐渐减小时,弹簧142释放弹性势能,作用于推顶机构13的平台134,产生一向下的推力,使得镜筒12相对于套筒15下降,从而像距减小。当无外力作用于转轮148时,因转轮148的外侧面环设有防滑纹149,其与凹槽164产生的摩擦力使该转轮148可静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镜头模组,包括镜筒和套筒,该镜筒内设有至少一透镜,该套筒包括一筒状壳体,其内径与该镜筒的外径相匹配,其特征在于:该镜头模组进一步包括推顶机构和调焦机构,该推顶机构包括一推杆,该推杆固持于该镜筒的外侧壁,该调焦机构包括一弹性元件及一可转动的凸轮,该筒状壳体的侧壁设有一开口,该镜筒收容于该套筒内,使该推顶机构容置于该套筒的开口内,该弹性元件与该凸轮的侧缘分别作用于该推杆的力量方向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宗韦蔡明江李俊佑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