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模隧道行位锁紧结构及压铸模具
本技术涉及压铸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前模隧道行位锁紧结构及压铸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压铸模具的前模隧道抽芯成型是直接利用油缸的推拉力来带动行位结构成型,这种成型结构存在前模隧道行位容易退位的缺陷。具体的,直接用油缸的话,当金属熔液注入成型腔,会对前模隧道行位产生比较大的反向作用力,这个反向作用力是直接靠油缸的推力来抗衡。在瞬间作用力的过程中,油缸会产生少量后退的现象,与其相连的前模隧道行位也会后退,从而造成压铸产品成型不良,增加后加工工序的操作。还会导致前模隧道行位结构运行生产不稳定,容易卡死等不良现象,降低生产效率。本申请提供的前模隧道行位锁紧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压铸模具很好地解决了这个行业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模隧道行位锁紧结构,解决现有的压铸模具因前模隧道行位容易退位而造成压铸产品成型不良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如下:前模隧道行位锁紧结构,包括动模板以及设于所述动模板上与所述动模板相匹配的定模板,所述动模板与所述定模板之间设有抽芯导向槽,所述抽芯导向槽内设有可横向滑动的前模隧道行位座,所述定模板或所述动模板上设有卡锁所述前模隧道行位座的推锁机构。所述推锁机构包括穿透所述定模板、所述前模隧道行位座以及所述动模板以纵向卡锁所述前模隧道行位座的弯销以及带动所述弯销纵向移动以推动所述前模隧道行位座横向移动的第一驱动件。所述弯销包括第一限位端、与所述第一限位端连接且与所述第一限位端长度方向的中心 ...
【技术保护点】
1.前模隧道行位锁紧结构,包括动模板(002)以及设于所述动模板(002)上与所述动模板(002)相匹配的定模板(001),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板(002)与所述定模板(001)之间设有抽芯导向槽(007),所述抽芯导向槽(007)内设有可横向滑动的前模隧道行位座(302),所述定模板(001)或所述动模板(002)上设有卡锁所述前模隧道行位座(302)的推锁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前模隧道行位锁紧结构,包括动模板(002)以及设于所述动模板(002)上与所述动模板(002)相匹配的定模板(001),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板(002)与所述定模板(001)之间设有抽芯导向槽(007),所述抽芯导向槽(007)内设有可横向滑动的前模隧道行位座(302),所述定模板(001)或所述动模板(002)上设有卡锁所述前模隧道行位座(302)的推锁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模隧道行位锁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锁机构包括穿透所述定模板(001)、所述前模隧道行位座(302)以及所述动模板(002)以纵向卡锁所述前模隧道行位座(302)的弯销(301)以及带动所述弯销(301)纵向移动以推动所述前模隧道行位座(302)横向移动的第一驱动件(30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模隧道行位锁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销(301)包括第一限位端(301a)、与所述第一限位端(301a)连接且与所述第一限位端(301a)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呈锐角设置的顶推斜面端(301b)以及与所述顶推斜面端(301b)连接的第二限位端(301c),所述第二限位端(301c)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顶推斜面端(301b)的中心轴线成锐角设置,所述第二限位端(301c)向远离所述第一限位端(301a)的方向与所述第二限位端(301c)平行延伸,所述定模板(001)上设有供所述第一限位端(301a)卡入的第一限位腔(001a),所述前模隧道行位座(302)上设有供所述顶推斜面端(301b)活动的顶推腔(302a),所述动模板(002)上设有供所述第二限位端(301c)卡入的第二限位腔(002a)。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模隧道行位锁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斜面端(301b)设有将所述前模隧道行位座(302)沿所述抽芯导向槽(007)横向向外推出的顶出斜面(A)以及将所述前模隧道行位座(302)沿所述抽芯导向槽(007)横向向内顶推的顶入斜面(B),所述顶推腔(302a)设有与所述顶出斜面(A)相适配的推出斜面(302a1)和与所述顶入斜面(B)相适配的推入斜面(302a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模隧道行位锁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腔(001a)内设有限定所述第一限位端(301a)纵向活动的定模导向套(314),所述第二限位腔(002a)内设有限定所述第二限位端(301c)纵向活动的动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志雄,池勇利,黄习兵,肖永舰,符俊伟,孙云龙,赵光振,陈坤远,黄永炎,黄锡季,汤彦乐,余飞,肖文飞,邹文钰,黄聪,胡电涛,黄海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品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